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企业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实体,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是我国企业改革面临的一场攻坚战,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但最需要防止的现象是国有企业在没有弄清何谓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就一律公司化.必须认识到: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在这一目标模式实施前还需要一系  相似文献   

2.
李贞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26-126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其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为民营企业,规范公司化运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3.
我们终于认识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怎样才算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中国未来经济意味着什么?人们还很含糊。甚至,对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概念的看法,还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制,有人认为是股份制;有人则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只是公司制或股份制,还包括在现代史上有效运作的其他各种形式的企业制度;有人甚至认为承包制也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从大门被赶出去的问题又从窗子里跑了回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采取什么形式的争论变成了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争论,这一系列的问题众说纷纭,不解开这些问题,国企改革就会延误。这将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确把握和全面落实这些精神,需要了解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新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制和民营企业建制的共同方向我国企业改制和发展是分两条线路来进行的。一条线路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国有企业改制———股份制改革,反映出我们认识的深化,以及对国有企业深层次制度问题的触及。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延续和发展。所谓延续,是肯定20多年来国有国有企业改制这个议题。改制是在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发展,是说改制不同于过去的改革,它涉及国有企业在制度方面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改制以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归纳起来有三类:第一类是70年代末至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免除、减税免税、亏损注资、不良资产注销、债转股等一系列优惠、倾斜、扶持的政策。这些措施在不同历史阶段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巩固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清了旧债又欠新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有企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以产权明晰、经营主体明确、筹资有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流动,而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权利、利益、风险既统一又对称,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到现在,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理顺产权关系,政企职能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股份制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形式,是经过长期探索找到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股份制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展开,既面对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又遇到许多十分紧迫而具体的实践问题。为此,全文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股份经济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下股份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推行股份制的可行性等方面分析了股份制产生、发展,展望了在我国推行股份制的趋势、设想。力求在比较中求得共识,在探索中理出真知,在展望中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旭军 《今日科技》2005,(11):27-29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企业制度变迁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这一时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现国有企业的脱困目标,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体系作指导。产权理论就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国外借鉴的一套用来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体系,并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专家所接受。它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明晰企业产权、理顺政企之间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转型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世纪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战略性调整中,众多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构成了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然推进到了继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的第四个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塑。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转型,则成为国有企业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之役。本文拟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系统性描述入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其成功与否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从目标上看,是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生产效益低下、抑制国有资产流失,最大限度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看,是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能自主地适应市场竞争、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灵敏地跟踪国际前沿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使其真正脱胎换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能轻装简行进退市场的平等市场主体.就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头绪虽然很多,但诸多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的问题可归纳为两个:一是国有企业能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去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之后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即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又有赖于两种机制的建立,即外部压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大多数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本文试就企业发展与制度创新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市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实践已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它不仅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已成为深化和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一、深化和加快企业改革,迫切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16年的改革历程,就是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是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企业要做到“四自”,就必须转变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若不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企业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难以完善地建立起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王陇华 《甘肃科技》2014,30(24):118-12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健环节。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不等于国有企业没有希望,国有企业搞股份制改造并非搞私有化,建立以"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和强调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使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就告诉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寻找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14.
股份制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选择。股份制可解决资本分散占有和集中需要的矛盾 ;与其他企业制度相比 ,可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从筹集资金 ,拓宽融资渠道 ,转换经营机制 ,两权分离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股份制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份制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选择。股份制可解决资本分散占有和集中需要的矛盾;与其他企业制度相比,可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从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转换经营机制,两权分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股份制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否有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企业的活力又与企业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建立怎样的企业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对这一问题,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不懈的改革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制度始终是经济改革的一个重点。但是,改革的重点也往往是改革的难点。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种种试验都没能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难题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必…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国加入WTO,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的同时,对国内经济成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消除不适应市场的因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指出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又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国有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有经济应当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税收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尤其在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培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支持国有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高科技企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清费立税、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等方面要尽快研究对策,本文拟就深化税制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9,(2)
今年是中国国企实现3年改革脱困目标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一年。据权威人士披露,今年中国将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力争使一批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消除亏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明显进展。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1999年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去年底结束的中共中央经济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持股比例过高、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尚未建立对企业的完善的监督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利因素;应当弄清问题,协调解决,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