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稳定核素排列折线联系的7×7核素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参量S=2Z-N、H=N-Z的正方形核素图中,以坐标变换分析稳定核素分布之间的规律.以坐标S18、24和H5、11组成的折线为主线,在新坐标(2K,2X)系中联系出2个7×7核素区,再作平移,联系出4个7×7核素区域,这6个7×7核素区的中心坐标是(21,5)、(22,5)、(22,6)、(24,8)、(22,5)和(23,5),联系的中心核素是(32,22)、(34,24)、(32,20)、(32,16)、(34,24)和(36,26).  相似文献   

2.
在氘氚结团核素图中说明了坐标S=2Z-N与加J=S+K常数列确定的13个6×6核素区分布情况.这类核素分布区可组成14个由3个6×6核素区组合成的单位区或16个并列双3区;8个6×6核素区组合成5个亚区,一个亚区是坐标S的2×4区,一个亚区是差K的3+5区,还有3个是3平行线共线组合区,5个亚区中心沿5核素I12753327421,Cs13255337722,La13757348023,Ce14058348224Pr14359348425和分布.核素区的范围是坐标S24~S42,H42~H2与(S+K)=34~54.组合区中心的数值显示出美妙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核素分布的3个7×8核素四边形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坐标为S=2Z-N和H=N-Z,单位是氘氚结团的核素图中,研究了稳定区核素分布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稳定核素主要分布在坐标H与3参量坐标S、差K和S+K(=2S-H)上;列上有连续6种以上偶偶核素的,参量S、K和S+K各有12列,且各参量两两对应,组成3个轴对称的7×8核素区;3条轴线在稳定区中部组成一个小三角形,并与稳定区中最大三角形中心区的小三角形联系,形成一个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稳定核素分布的七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坐标意义是氘氚结团的正方形核素图中,稳定区的开始部分存在偶坐标S18~6的7列连续核素有序分布.坐标变换后,发现在坐标S18右侧与H11下侧的梯形区,是以(2K,2X)为新坐标,由2个7×7稳定核素菱形区组成,两菱形中心的连线4核素1124832Cd64,1185031Sn6818,1245232Te7220,1305432Xe7622,是4个7×7核素分布的中心.在坐标H11右上侧又联系着稳定区坐标差的结束部分,是以核素1024636Pb5610为中点的7种核素对称区.这种稳定区的中部主体、开始区域及结束区域3部分的核素分布都显示出"七"的系统规律性,这个规律隐含着以1,2,4等比的核素分布.  相似文献   

5.
在氘氚结团核素图中,说明了差K=S-H与加J=S+K两变量确定的11个6×6核素区分布情况,这类核素分布区可组成10个线性3个6×6核素区域,再组成8个并列3区域.最少可用3个并列3区域递变包含这11个6×6核素区域.这3个组合区域以坐标H17,H19与S32,S34联系.这类核素分布的3区域的中心核素是113483cd1765,1185032Sn6818,12653331720.确定3区域的变量数值进入13~19.这类区域的外围由变量H0,K22,J56,S44,Z80,K4,J36围成.区域变量数值之间显示出漂亮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坐标单位是氘氚结团的正方形核素图中分析了稳定核素区线性7核分布.稳定区的下、中、上区域中各有7列线性7核,这些核素列的分布具有系统性.跨区域的3类参量S-2H,3S-2H,3S-H的核素列各有3列的始点联系在坐标S轴上,这些点在S轴上排列成(10,0),(12,0),…,(26,0)的9个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可看出下区的系列7核素列随参量逐层分布.  相似文献   

7.
7核素列的三角形与4线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坐标单位是氘氚结团的正方形核素图中,描述一个线性7核素组成的三角形,其顶点与3边中点都是7核素列的端点;另外,说明开始点核素在坐标S轴上的4列偶奇相间的7核素列统一于关系式:S=a+n H(n=1,2,3,4).可以以上结论为突破点,探索核素体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坐标单位为氘氚结团的核素图稳定区的右下部,核素分布存在一个由3列8偶偶核素包围的边长为7核素的三角形.这3列核素是坐标S轴、坐标差K22与S-2H=4,每一列与内部的7核素三角形可组成3个边长为8核素的三角形.再延长3外围列就形成一个3个顶点坐标(4,0),(22,0),(40,18)是放射核素的三角形.这是一个边长为10坐标的大三角形,区内共有稳定偶偶核素28+24种,底边坐标S轴与右边坐标差K22是稳定区的下界与右边界.以原点(0,0),(22,0),(44,22)三点联线构成稳定区的右下外围.  相似文献   

9.
在以氘氚结团为坐标的核素图中,说明了核素分布的长核素列之间以核素与的联系,它们构成走向沿着线段K=-2,S34,S36,S38与差K6,K7,K8的迂回折线,还有氘1常数与S-2H=8的2列15核素间坐标变换的一一对应联系.这些长核素列显示出与三阶幻方常数15与8列的双重联系.  相似文献   

10.
四条核素递变线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昱应 《河南科学》2001,19(3):235-237
在正方形核素图中 ,说明了核素稳定区四类以坐标△H(S) =4,4,2 ,2递变的核素线之间 ,一条的中点是另一条的端点 ,四条线以核素10 0 Ru与2 0 0 Hg与坐标S =2 6联系着。共有 46种核素。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不定方程Пk=1^n(k^2+1)=a·m^2,J.Cilleruelo证明了当a=1时,当且仅当n=3方程有解.证明了当a=5和7时,此方程无解;当a=17时,方程只有唯一解;还证明了一般情形,当a满足(a,17×101×1297×739601)=1且a的最大素因子p(a)≤2×738740时,当n〉3,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吡咯烷酮-镱(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68×10^5·mol^-1·cm^-1。用双倒数法求得结合常数K^θ12℃=0.965×10^2L·mol^-1和K^θ22℃=0.218×10^2L·mol^-1,△H^θ,22℃=-1.04×10^5J·mol^-1,△rS^θm22℃=-3.27×10^2J·mol^-1·K^-1,△rG^θm22℃=-0.76×10^4J·mol^-1,该过程为焓驱动。确定了PVP—Yb(Ⅲ)与hsDNA之间为沟区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依坐标H=N-Z分布的稳定核素四边形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坐标为S=2Z-N、H=N-Z核素图中,讨论了坐标参量的物理意义及依坐标H常数列分布的8个稳定核素四边形区.它们分别是在坐标H16~26的一个有6×6种核素的正方形区,坐标H≤16的3个斜平行四边形,坐标H26~44的3个矩形区与最上边的小梯形.这些核素分布包含了稳定区23列偶坐标H列的大部分偶偶核素.最后研究了四边形内部核素个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2种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多金属钨酸盐K5H11[WO2(PW9O34)2]·33H2O(1)和K6Na2H2[Ni4(H2O)2(PW9O34)2]·23H2O(2).采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晶胞参数a=2.9063nm,b=3.1790nm,c=3.9148nm,α=90.00°,β=90.00°γ=90.00°,V:36.1940nm^3,Z=2,R1=0.0706,ωR2=0.1621.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16nm,b=1.6547nm,C=2.1211nm,α=90.00°,β=100.66°,γ=90.00°,V=4.1098nm^3,Z=16,R1=0.0638,ωR2=0.1432.  相似文献   

15.
核素分类单位区的对称与递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核素分类中,单个核素与一大片核素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均遵守对称与扩张的1,2,4规律.如中子数N36~N38的7核素就是这样一个对称小区,再如以6×8核素区作为一个分布单位区,内含3个递变的6×6核素区,7个这样的单位区递变则形成一个核素分布统一主区域,其中有14个6×6核素区,14个中心排列在差K17与K9,坐标S33与S37四线上,主区域的中心坐标(33,20)是放射核素.核素分类中显示出核素体系的对称性、整体性与数学美.  相似文献   

16.
记^-f=f1×f2×…×fn,^-Nn={1,2,…,n},^-X=X1×X2×…×Xn,本文给出了^-f是拓扑遍历的两个充要条件。若fi有POTP,Xi是连通的,i∈^-Nn,则^-f是拓扑遍历的27个等价条件被给出。讨论了^-f是拓扑遍历的一些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设fi∈C^0(Xi,Xi),Xi为紧度量空间,i∈^-Nn,证明了:①若^-f是拓扑遍历的,则^-f1,×…×^-fn:M(X1)×…×M(Xn)→M(X1)×…×M(Xn)是拓扑遍历的。②设(X∞^(j),f∞^(j))为由{Xi^(j),gi^(j),fi^(j)}i=1^∞,生成的逆极限系统,j∈^Nn,则f∞^(1)×…×f∞^(n)为拓扑遍历的当且仅当^n∏j=1 fi^(j)(i=1,2,…)均为拓扑遍历的。③若存在j∈^Nn,使得对t∈^Nn且t≠j,fi均为拓扑混合的,则^-f是拓扑遍历的当且仅当fj是拓扑遍历的。  相似文献   

17.
在氘氚结团为坐标的核素图中,边长11核素的核素分布最大三角形的3顶点为361818Ar180,1365838Ce7820,1967838Pt1184,3边为坐标S38,差K18和参量2S-H=36.最大三角形由4个边长10个坐标单位的小三角形组成,还可由3个6×6核素的菱形组成,3个菱形内部的3个4×4核素组合共有36核素1144830Cd6618,1275232Te7220,1305432Xe7622;中心区有2个最小三角形,其3顶点分别为偶偶核素,奇A核素1195031Sn6919,1255231Te7321,1275332I742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2个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Na3H3[C4FN3OH4]6[TeMo6O24]·8H2O(Ⅰ)和Na2H[C4FN3OH4]2[Al(OH)6Mo6O18]·13H2O(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Ⅰ的晶胞参数a=1.10691(10)nm,b=1.14899(10)nm,c=1.35807(12)nm,a=71.63(2)°,β=66.25(10)°,γ=67.44(2)°,V=1.4334(2)nm^3,Z=1,R1=0.0748,wR2=0.1279;化合物Ⅱ的晶胞参数a=0.68788(4)nm,b=1.16845(7)nm,C=1.30690(8)nm,a=81.3390(10)°,β=77.8900(10)°,γ=79.5480(10)°,V=1.00307(10)nm^3,Z=1,R1=0.0314,wR2=0.0995.  相似文献   

1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BDc)(phen)-(H2O)n·3nH2O(BDC=1,4-bemenedicarboxylat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2)空间群组;晶胞参数a=9.795(5)^°A,b=10.752(5)^°A,c=11.271(5)^°A,α=75.903(5)°,β=65.306(5)°,γ=86.042(5)°,V=1045.3(9)^°A3,C20H22CoN2O8,Mr=477.13,De=1.908g·cm^-3,μ(MoKa)=1.637mm^-1,Z=2,RI=0.1586,wR2=0.3906。该化合物表现出Z字连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1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