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RNAⅢ抑制肽(RIP)抑制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和溶血素的效果。将200μL浓度为2.5%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1mg/mL的R IP分别加入到200μL浓度1×108/mL的TECRA菌液,培养3h后,定量检测两组菌液中SEB的含量。将分别含有0.75% DMSO、100μg左氧氟沙星、40μg RIP和40μg RIP+100μg左氧氟沙星的菌液与50μL含有4%家兔红细胞的PBS液共同培养1h后,用酶标仪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在ELLISA反应的5、10、30min三个时间点,RIP组菌液中SEB含量均明显低于DMSO组,两组数据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RIP组和左氧组菌液中的溶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联合用药组菌液中的溶血素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RIP组,与左氧组相比差别不显著。说明RIP可以有效抑制金葡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的产生,与抗生素联用有一定的协同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并研究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经膀胱处注入大肠杆菌液,以诱导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并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第0、7、14、21、28天动态检测动物体温、尿细菌数、血常规及BUN、Cr值的变化。第31天进行肾脏及膀胱感染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模型对照组在第7、14天体温显著升高(P<0.05);第7~28天尿细菌数、第30天肾脏及膀胱感染菌数明显增多(P<0.05);第30天膀胱及肾脏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尿细菌数、肾脏及膀胱染菌数明显下降(P<0.05),膀胱及肾脏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此法适用于建立慢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及进行药效学观察。  相似文献   

3.
黄柏煎剂的抗炎、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观察黄柏煎剂的抗炎、抗菌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 50 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5 组,小鼠连续灌胃黄 柏煎剂 7 天后小鼠左耳廓内外侧涂 20 μL 二甲苯致炎,右耳不涂作为对照,计算各组耳肿胀度及抑制率; SPF 级 SD 大鼠 40 只在左、右前肢分别埋入无菌塑料环致肉芽肿,然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5 组并按照相应剂量连续灌胃黄柏 煎剂 7 d,计算各组肉芽肿质量; 昆明种小鼠 60 只,根据性别和体质量随机分为 6 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连续灌胃 黄柏煎剂 7 d。第 7 天给药 1 h 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6 h 再给药 1 次。观察小鼠在 72 h 内的 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柏煎剂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或 P < 0. 01) ,其中以低剂量组的作用最好; 与对照组比较,黄柏煎剂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肉芽肿质量 ( P < 0. 05) ; 高、中剂量组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黄柏高、中、低剂量组 的死亡率分别是 50% 、40% 、20% 。与对照组比较,中、低剂量组可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P < 0. 05 或 P < 0. 01) 。 结论 黄柏煎剂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瓜蒌皮提取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NO,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瓜蒌皮提取液(ET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180~23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瓜蒌皮提取液组(ETP组,10只).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造模的同时ETP组1次/d ETP灌胃15mL/(kg·d-1)[相当于生药30g/(kg·d-1)].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NO含量、 SOD活力、MDA水平.结果 用药11周后,ETP组血清NO含量及SOD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TP能够升高血清NO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rhM-CSF对化疗小鼠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的防治作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导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降至最低时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rhM-CSF治疗组分别采用每天10、50、250、500μg/kg4种剂量连续6d。氟康唑每天300μg/kg,连续5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天数和只数,计算平均存活天数和存活率。结果:rhM-CSF及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较空白组显著提高。250μg/kg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小鼠存活率由空白组的14.3%提高至50.0%,存活小鼠肾脏白念珠菌菌落数也明显降低。表明家蚕表达的rhM-CSF对化疗损伤小鼠白念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白念珠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FSC)的抗缺氧机制,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FSC组、10%FSC缺氧组、空白对照组和空白缺氧组。FSC组和空白组分别用10%FSC和蒸馏水连续灌胃30d,剂量为每天20mL/kg。灌胃结束后,10%FSC缺氧组和空白缺氧组大鼠在5000m海拔高度下,连续缺氧15d,每天8h,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结果发现,在5000m海拔高度条件下,10%FSC在缺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 arom)的表达.结果 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 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对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13例6个月~3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期间各失访2例.观察组患儿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2个月,对照组患儿口服匹多莫德2个月,空白组患儿不给予任何干预,停药后随访观察4个月,记录每个月3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咳嗽、喘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第4个月起,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第5个月起,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研究期间观察组患儿累计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持续时间从第3个月起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从第5个月起发热、咳嗽、喘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空白组累计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累计抗生素使用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及观察期间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缩短发热、咳嗽、喘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探究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肺结核的临床作用。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甘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80.56%,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效果确切,可促进结核分枝杆菌转阴,降低血清PCT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A组)和常氧运动组(B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C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D组)和运动低氧暴露(1+1)h组(E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低氧暴露各组从第4周起分别在运动后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实验结束后测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大鼠SOD、GSH-PX、CAT和T-AOC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运动低氧暴露各组大鼠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下降的现象;血清MDA水平却呈现相反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间歇低氧暴露能有效地预防大鼠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豚鼠36只,人工致成6%大小面积Ⅲ度背部烫伤。创面涂布经培养的绿脓杆菌菌液1×109/mL造成烫伤后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设空白组、烧伤湿润膏组、保痂生肌膏组,分别在伤后观察了4天痂组织部坏死状况,痂下菌量动态变化,空白组菌量持续上升。保痂生肌膏组在抑制绿脓杆菌与烧伤湿润膏组比较4天的p值分别为p<0.01、p>0.25、p<0.0005、p<0.0005。以后两组治疗继续用药,空白组涂生理盐水,三组动物第8天剖杀取心血、肝脾组织进行绿脓杆菌定性测定,其效果依次为:保痂生肌膏、烧伤湿润膏、空白组。并检验了126例烧伤病例,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预防性使用透明质酸是否对兔膝关节固定后软骨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①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组给予左膝关节内注射0.3 mLHA,每周1次,共行5次;②生理盐水(nature saline,NS)组给予左膝关节注射同等剂量NS,每周1次,共行5次.各组均于初次注射后将左下肢给予石膏管型固定,膝部预留窗口以备下次注射.于末次注射1周后处死动物,采集左膝关节股骨髁关节软骨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荧光方法标记各组软骨中的iNOS,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计数分析.结果HA组软骨iNOS表达的数量(22.617±3.263 5)明显低于NS组软骨(39.667±5.948 5).差别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预防性使用HA对兔膝关节固定后软骨中iNOS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肺肿瘤模型。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平均体重169 g±10 g),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气管切开,超细导管支气管插管,接种肿瘤细胞(1×105~5×105)。病理学检查,计算肿瘤成活率。结果造模动物40只,存活39只。接种1×105~5×105个细胞各组动物的肿瘤成活率分别为60%、80%、90%和100%。结论应用支气管内细胞移植建立常位大鼠肺肿瘤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其肿瘤成活率高,手术死亡率低,方法简单易行,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生素A(VA)缺乏对生长期大鼠生长发育及铁吸收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21日龄,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3只,Fe及VA正常对照组(Ⅰ组),Fe正常VA完全缺乏组(Ⅱ组),Fe正常VA轻度缺乏组(Ⅲ组),Fe和VA轻度缺乏组(IV组).实验动物喂饲8周,实验期末,进行72 h代谢实验,记录大鼠的进食量,并收集粪便.代谢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VA、粪铁含量,计算铁表观吸收率.结果各组动物除Ⅱ组动物性情暴躁、易激惹外,一般状况良好,维生素A缺乏可以使大鼠铁表观吸收率下降(P<0.05).结论维生素A缺乏可能通过影响铁吸收来影响体内铁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将120只14日龄蛋公雏随机分为未感染对照组(I)、感染对照组(Ⅱ)和中药组(Ⅲ).除I组外,其余每只鸡口服感染8.0×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0,3,6,9 d采血,用于血清LDH和ALP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Ⅱ组血清LDH活性在感染后3,6 d比Ⅰ组分别提高了48.35%(p<0.01)和53.47%(p<0.01),ALP活性在感染后6 d比Ⅰ组也显著提高了28.74%(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血清LDH活性在感染后3,6 d分别显著降低了30.77%(p<0.01)和23.36%(p<0.05),并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ALP活性虽然与Ⅱ组差异不显著,但在感染高峰期(6 d),比其降低了16.92%,且与Ⅰ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药能抵抗球虫感染,有助于保持血清LDH和ALP的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20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5 组:盐水对照组、溶剂组、姜黄素预处理低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中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各组连续7 d 等体积灌胃,同时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温度( 41 ± 1) ℃,湿度10% RH。分别在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 各组随机取10 只动物检测脑组织丙二醛( MDA) 及谷胱甘肽( GSH) 的含量。结果 ( 1) 0 min 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MDA 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MDA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 2) 0 min 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GSH 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GSH 含量逐渐下降,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结论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高脂联合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旨在探讨小檗碱对大鼠脑内与血中β样淀粉蛋白的影响.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饲料喂饲8周后,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35mg/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将模型大鼠按体重和血糖值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小檗碱高剂量组(H,129.45mg/kg·d)、低剂量组(L,64.72mg/kg·d)和阳性对照吡咯列酮组(PIO,2.72 mg/kg·d).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分离血清及脑组织.采用比色法观察大鼠空腹葡萄糖,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Aβ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大鼠高脂喂养8周体重呈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高脂喂养8周时大鼠FPG、INS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IAI显著性降低(P0.05),表明已诱发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血中及脑内Aβ均显著性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8周后,小檗碱高剂量显著性降低脑内和血中Aβ的质量浓度(P0.01).高脂喂饲8周联合STZ 35mg/kg能成功复制以IR为基础伴有高糖的大鼠模型;小檗碱高剂量能显著性降低糖尿病大鼠脑内与血中Aβ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GDNF表达的影响来揭示神经重塑的相关机理,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方法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DNF mRNA阳性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较明显的GDNF 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1d时达高峰;2d时呈现下降趋势;7d时接近正常.针刺组GDN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d时仍有很高表达.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促进内源性GDNF mRNA表达的途径发挥神经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留胃客积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GK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3月龄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RYGB组,观察并记录各组术前术后体重、饮水量,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手术前、后相同时间位点空腹和180min血糖值,并观察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各组GK大鼠实验后各时间段体重较实验开始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RYGB术后GK大鼠的饮水量较术前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RYGB术后所有GK大鼠的空腹血糖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0.05),术后180min血糖均较术前空白组及假手术组降低(P<0.05);RYGB术后GK大鼠的HbAlc较术前空白组及假手术组逐渐下降(P<0.05).结论:提示保留胃容积RYGB对GK大鼠在不影响体重增加的同时从行为学,生物学指标上都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岩内消霜外用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表达的影响,探寻乳岩内消霜治疗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及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分别为4 000、2 000、1 000 mg/g组.采用二甲基苯并蔥(DMBA)联合雌、孕激素诱导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对乳房外用药物干预,第10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组织中VEGF、FGF2的表达.结果:各药物干预组乳腺组织VEGF、FGF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疾病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4 000 mg/g组VEGF表达低于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2 000和1 000 mg/g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4 000mg/g组FGF2表达低于乳岩内消霜质量分数1 000 mg/g组(P0.05).结论:乳岩内消霜外用能够有效下调VEGF、FGF2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而防治乳腺癌的有效机制,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