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孔子在他的代表作《论语》中有190次提到“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儒学思想“仁”的含义。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道德理性。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地方有109处(见杨伯峻《论语译注》附《论语词典》),其中,达到“仁”的一条重要的道德标准是“忠”。《论语·里仁篇》记载的一段孔子与曾子、曾子与门人的对话,说出了“忠”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见“忠”是“夫子之道”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忠”的念义,主要是指下对上,尤其是指臣对君的一种全心全意竭尽最大努力的态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也指对一般朋友尽心尽力的态度,如“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尽“忠”的最高境界无过于献身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篇)但是对孔子说的“杀身成仁”的理解,却被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相似文献   

4.
卢川 《科技信息》2007,16(8):99-100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论语》蕴藏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原则、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我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一部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本文结合《说文解字》、《马氏文通》、《汉语史稿》对《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的用法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孔子的仁     
“仁”这个词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但是把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仁,在孔子的时代尚属新的概念,因此,就连孔子的学生对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也并不完全清楚。由于这个原因,孔子的学生探求仁的意义较多,孔子对学生就此问题所作的解释也较多,这从《论语》中的记载就可以得到证明。在一部篇幅不长的《论语》中,仁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一百零九次。看看孔子对仁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常常是从不同方面或不同角度去解释仁,有的甚至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形或在不同的情境下解释仁。所以,孔子所说的仁究竟包含一些什么思想意义,古往今来,学者们众说纷纭。特别是当今科学门类越分越  相似文献   

7.
从儒家典籍看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论语》对儒家典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来分析孔子的音乐道德美学观。通过考察孔子的言论进而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可知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强调了审美与情感、道德的结合,是儒家“乐感文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论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他的美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美育工作亦具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性情观,根源于情感因素在古代先民神性思维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论语》中,孔子将积淀于先民神性思维和文化中的情感因素释放出来,通过“内在化”的途径返回灌注于人本身,以图引导人跨过“文明”的门槛,获得超越于“活着”的价值。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家,将孔子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思考,化入各自的学说之中,并最终演绎出儒家性情观的各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郭冰 《奇闻怪事》2011,(12):40-4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性与实践指导性。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然而,在一片热阉繁盛的孔子文化盛事下,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孔子教书育人的苦心和“以礼治国”“以仁为纲”的思想精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我们不仅仅把孔子看作是一个“古代学术名人”来崇拜,当作一枚古典文化勋章来佩戴,藉以标榜自我的素养与内涵。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教育领域里,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孔子那种对教学执着的追求是难能可贵并值得教育工作者学习的。从教育的视角来理解《论语》,我们就会领悟到孔子智慧中的个体价值,以及孔子尊重个体、弘扬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个体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典《论语》中“问仁”的内容是研究儒家对人本体修养的重要资料。在当今商品社会现代人格需重构的时代,儒学中仍有可供批判吸收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仁”作为伦理范畴是春秋时才产生的。但是把“仁”作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则始自孔子。孔子论仁,实为数不多,整部论语才数十处。孔子主动论仁,为数就更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整部论语才二、三十处。但仅此,已足见“仁”在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了。也就是说,不管是从逻辑归纳出发,还是由内在的逻辑考察出发,我们都可以看出:“仁”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4篇出土文献孔子言论为参照,尝试订正一千八百余年来对《论语.子罕》首章的误谈。通过分析《论语》本文,尤其是以出土文献为参照,可以看出,孔子很少说到"利",而多次谈论"命"、"仁"。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信从命与仁的观念。《子罕》首章的句读当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当看作"举"(称引)的通假字。该章可直译为:孔子很少说"利",却(多次)称引"命"、称引"仁"。  相似文献   

14.
朱亮 《科技资讯》2014,(31):248-249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和至圣先师,他的"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该文以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思想为研究对象,从概括孔子"仁"思想形成背景入手,在分析孔子"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子"仁"思想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一乐一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德治。“为政以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下未注明出处,均引自《论语》)这是一个总纲,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设计的一个治国安邦的“理想方案”。孔子是儒家的始祖,他的德治思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的结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思想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商品经济似乎格格不入,有的人甚至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桎梏,但是,二十世纪初以来,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希望能找到救治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弊病的药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据说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道,长期以来是军事理论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当今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半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孙子》的,这种解释很可能偏离孙子的原意。笔者尝试用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些观点做新的阐释,以期接近其原始之意并对今天的孙子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众多弟子的形象都栩栩如生,而子路的形象更是大放异彩。子路不同于孔门其他弟子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形象中包含了一些异于儒家学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孔子及其思想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世人推崇和瞩目,新加坡政府把孔子语录作为推行国民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基辛格根据、20世纪经济发展状况,推断ZI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时代。西方一些学者则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是原于巨人和伦理侏儒,而主张用孔子思想来挽救西方伦理道德方面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引起世界关注并求之用于治国育民的仅此一人。他们崇信孔子,实际是崇信孔子伟大思想及其崇高人格。本文就孔子论“仁”及其独特个性略述粗浅管见。《论语》载录孔子教育言行有300余款,其中有100多处论及“仁”。据孔子整体思想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