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界     
《广东科技》2009,(19):70-72
三宝创新科技成功阻击“一激三毒” 曾雄飞领航的惠州三宝公司(简称三宝)发明与创新团队。通过对爆发性虾病持续16年的研究及实施创新战略,创新了营养医学理论和营养医学方法,发明了营养素药物——专利产品蛋氨酸碘和国际领先的消除应激剂——三宝高稳C(LAPP)。公司与海南裕宏公司合作组成金鳄科技集团(简称金鳄),建立了对虾健康养殖模式,成功阻击了危害养虾业的超级魔怪——“一激三毒”即强应激、藻毒、菌毒和病毒,使养殖户无需使用抗生素即可育出无药残的健康的放心虾。  相似文献   

2.
杨恺 《广东科技》2009,(15):82-84
曾雄飞,1994年从国防战线退休后,于1997年回到家乡惠州,自筹资金创办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荣归故里,曾老未曾半刻赋闲:瞄准地方需要,继续跟踪始于1993年爆发的对虾病毒病,历时十年攻关,终于获得了虾病可防可治的成功,发明了可同时高效杀灭病毒、致病菌和滴虫的氨基酸碘络合物,取得了中国和美国的发明专利权,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和批准文号,写出了深受养虾业界欢迎的专著<营养医学在病毒性虾病中的应用研究--虾病十年启示录>.  相似文献   

3.
养虾水体环境因子变化与对虾病毒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养虾水体的盐度、溶氧量及pH值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对虾暴发性病毒病害大流行之间的关系.以低剂量病毒感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人工改变海水盐度、溶氧量、pH值等理化指标,发现其变化与对虾发病死亡之间存在明显的诱发关系.结果对阐明对虾暴发病毒性流行病成因及指导虾农科学养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1989~1991年间,对厦门中郊区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原生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亲虾黑鳃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sp);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为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对虾白毛病的病原生物有聚缩虫(Zoothamni-um)、独缩虫(Carchesium)、钟虫(Vorticella)和丝状细菌。  相似文献   

5.
2005年第12期《海评与渔业》特刊,整期编辑出版了本刊顾问曾雄飞撰写的《营养医学在病毒性虾病中的应用研究——虾病十年启示录》。曾雄飞通过总结十年同病毒性虾病斗争的经验,提出营养医学原理,建立了营养医学理论框架,发展了病原体繁殖和虾病传播的分支链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池养中国对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养虾单位和养成面积之亏损,尤其是虾民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而造成亏本的情况日益严重,这与没有及时对养虾的经济状况作出明了的分析,尚无提出最佳的养虾技术模式供生产上应用,有着极紧密的关系。评判养虾场经营成败的标准,日本学者驰川曾提出过驰川公式,笔者认为此公式易产生误解。为此,对浙江省岱山县1983~1986年中国对虾养成资料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摘     
养虾拾零牛粪养对虾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进行以牛粪养万氏对虾的试验,试验表明对虾生长良好,以11周试验为例,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二点六。他们在整个试验期间(11至14周)虾池中不投喂任何商品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公斤牛粪。这种施牛粪的海水养虾池水质对对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炉渣养虾台湾研究试验用钢铁厂的炉渣铺在鱼池底邵,然后养虾,结果幼虾成活率达84%,并长到上市规格。而未铺炉渣的幼虾成活率仅50~60%。研究认为,由于炉渣中含有碱性元素,如锰、钙等,它能中和酸性很强的对虾排泄物,改善了幼虾生活条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 1990年以来温州四种人工越冬亲虾 (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 )发生的  疾病 ,共发现 19种病害 ,主要病害为细菌病、镰刀菌病、拟阿脑虫病 ,同时研究了其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应提倡健康养殖.首先必须有合规格的健康虾苗,并立足于加强饲料的营养,主要以优质动物蛋白AP950与AP301取代部分鱼粉,以其含有的丰富免疫蛋白和必须氨基酸等全面提高饲料营养效价,增强对虾的抗病力,促使对虾健康成长.并能有效减少残饵的产生,保持水质稳定,缩短对虾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显著全面提高对虾活力,虾体结实,耐运输,效益显著.若使用营养差的饲料或用不同品牌饲料养殖,其饲料系数高,虾不爱摄食且难以消化吸收,易产生残饵污染水质,破坏底质和养殖的生态系统,对虾体质差,易被病菌感染而患病,甚至养死虾,致使养虾失败,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营养与环境是健康养殖的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R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菌株pirABVP基因携带情况;选取代表性菌株,以浸泡感染方法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菌鉴定结果显示:从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坎贝氏弧菌及欧文斯氏弧菌为主;其中10株菌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本实验选取4株pirABVP基因阳性菌和1株pirABVP基因阴性菌进行了感染试验;致病性试验显示,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的4株菌可使健康对虾发病,出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典型症状,且持续暴露于病原菌的实验对虾的最高死亡率可达95%,比短时间暴露组死亡率高40%左右;发病虾肝胰腺及肠道组织出现了肝胰腺小管崩塌及肠绒毛脱落等严重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携带pVA1质粒的副溶血弧菌、欧文斯氏弧菌和坎贝氏弧菌等多种弧菌诱发了舟山地区对虾AHPND,养殖环境中的AHPND致病菌持续存在会导致对虾死亡率处于高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小小的虾反映我内心的世界,我养虾、捉虾、观虾、画虾,性格的快乐豁达使我产生了对虾的表现形式的重新认识,让我找到了我画虾的突破点。我要表现虾的勇猛、快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虾病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曾雄飞提出营养医学、营养素药物新概念,发明了第一个营养素药物:氨基酸碘.其目的除了这个顽固的病毒性虾病外,还瞄准了艾滋病这个恶魔.  相似文献   

13.
一种疑似IMNV对虾病毒感染新病害,已严重影响汕头市高密度对虾精养殖(高位池)生产。2005年,汕头市晚造虾生产首先发现不明新病症(肌肉白浊及“死底”),怀疑是一种新病害。2006年起,该病害影响了包括广澳高位虾池、莲塘大顺公司淡化精养场等养殖的南美白对虾;2007年,更使濠江区等5个高位虾场,以及饶平海山、拓林2个高位虾场生产损失严重,晚造虾全部失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在天津市淡水池塘养殖的几个条件:具有广盐性、经过训化。认为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的养殖成功填补了天津“海虾淡养”的空白,促进了天津淡水养殖业品种结构的调整,为天津养虾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奠定了天津作为北方地区在“海虾淡养”苗种基地的地位,项目成果对我国海虾淡化技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施允芳 《广东科技》1998,(11):13-15
中共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决定发展外向型作为增创新优势三大战略之一。对虾是广东出口大宗产品,国内外市场长盛不哀,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全省已建成相当规模养虾出口基地,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以往建设的多数虾池,标准低,质量差,且已老化,水质很易污染,暴发性虾病尚无灵丹妙药加以根除,严重制约了对虾的发展。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从建设高标准对虾安居工程入手,创造一个良好生态环境,为实现养虾“三高”提供保证。现就发展我省对虾对策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成虾发光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虾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发光病,危害同样十分严重.研究证明,哈维氏弧菌(Vibroharveyi)也是成虾发光病的主要致病菌.注射、投喂、创伤、浸泡等几种感染方式都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但感染速度和发光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侵入虾体内的发光菌的数量对对虾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致病菌与幼苗发光病的药物敏感性相似,仅对少数药物敏感,2种药饵可减少损失率,但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杨恺 《广东科技》2004,(4):60-61
本刊2003年第5期(总118期),以“病毒的强力杀手氨基酸碘在广东研制成功”为题,公布了我省化学家曾雄飞在资金奇缺的条件下,经过十年的艰苦攻关所取得的发明成果。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十年的病毒性虾病由曾所长攻克,而去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今年爆发的禽流感,都是病毒病。因此,本刊记者目前就病毒病的防治问题再访惠州市营养医学研究所曾雄飞所长(以下简称“曾”)。  相似文献   

19.
郑怡礼 《广东科技》1997,(11):13-14
一、前言 虾池投放光合细菌效益显著,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养虾池中投放光合细菌的对比试验表明,光合细菌能净化养虾池水质,促进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对虾产量,增加养虾的效益。 1996年,潮阳市科技局和市水产局合作,在河溪镇六十一斗海滩的3口虾池(面积共4.5公顷)进行了投放光合细菌的试验。分别于4月24日和5月  相似文献   

2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 B V) 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 H P V) 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 B V 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中的感染率均接近100 % ;在日本对虾养成期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 % ;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 M B V 包涵体 H P V 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 % ;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 % ,稚虾为3611 % ,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 % ;日本对虾养成期虾的平均感染率为2000 %  M B V 与 H P V 在斑节对虾中可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其合并感染率为:仔虾2857 % ,稚虾3568 % ,养成期虾6454 % 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未发现 M B V 与 H P V 合并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 M B V 是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体,而 H P V 是中国对虾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