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快餐音乐”是当代特有的音乐现象,它产生于西方,流传到中国发展迅速并且被中国化;其存在于中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却并不可能取代传统音乐成为中国音乐根基,因此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拮并梳理了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会议上音乐美学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论述,对音乐美学面对风起云涌的当代音乐实践思潮,音乐美学学科应该如何在此风头浪尖巩固和发展自己,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从对象、方法、学科自身、美育等4方面提出了叩问,揭示音乐美学学科在当今面对的困窘,引起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关注及促进对其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3.
世界音乐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使我们有机会把中国的音乐展示给世界。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世界音乐”这一现象,既要用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新的意识和新的手法来面对丰富的中国音乐,也要在挖掘中国民族音乐丰富资源的同时,尝试着以一切可能的现代作曲技法在新的概念下创作具有民族底蕴和现代风格的作品。本文试通过论述世界音乐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音乐人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中所做的努力以及不足之处,谈谈笔者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方向以及定位的一点浅显的认识及看法。  相似文献   

4.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评论家,他的音乐评论对于指引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舒曼一手创建的《新音乐杂志》集中了他绝大部分评论文章,并在德国艺术评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集中研究舒曼创办杂志的初始过程,其中有很多珍贵史料,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娟 《科技资讯》2011,(36):146-147
音乐是一种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双重属性。在中国文化历史当中,音乐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等等方面,而其中科学技术的重要促进作用鲜少被提及。本文就试图从先秦时期的音乐文献史料以及出土的音乐文物入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因素,探究中国先秦时期音乐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临安遗恨》以其新颖的古筝音乐艺术和演奏技术开发奠定了它中国新时期筝乐代表的历史地位。它在筝乐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在技术探索中传统而又现代,在艺术特色上个性突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具态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明确理论定位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民间音乐对钢琴音乐的影响、中国钢琴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性、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势、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研究等问题。这些成果将对今后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研究和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并对有志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人提供相关的专业资料。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音乐理论界对如何评估 20世纪中国音乐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及音乐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梳理其中一些观点的是非曲直,对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唐晓萍 《科技资讯》2012,(4):237-237
音乐评论在培养大众的消费品位和情趣,以建立一个有序的文化消费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音乐评论的角度,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层次挖掘。  相似文献   

11.
陈习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19-123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在外来技巧上力求深知透解、恰当发扬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探索与追求。通过对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的简略回顾及对近一个世纪音乐创作中民族特色的简要梳理,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并体会到:中国小提琴音乐独有的美,是其不可替代的民族神韵与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色彩,通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近一个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定。以中国风格为主线不断追求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色彩",是关系到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和音乐生活里能否健康生存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音乐的探索始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直至6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趋向成熟,交响曲的语言在电影音乐中运用极为普遍;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已步入辉煌,在音乐所具有的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把握得恰到好处,音乐的色彩和电影的色彩在大师级的作品中往往得到了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主题音乐即乐曲的音乐实体,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或几个主要乐思之一。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创作,都应遵循主题音乐贯穿这个基本准则。为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中,也应符合国际规范。二人转《爱情加减法》在音乐创作中,力求遵循主题音乐贯穿与剧情发展相结合,使民族音乐的创作在作曲技法上更具规范性。  相似文献   

15.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的滑坡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这是每位教师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音乐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丰富矿床,可以挖掘、渗透和发挥的人文教育因素很多。《中国音乐史》丰富的知识蕴涵及教育功能是教学中的极好素材,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史》在培养高师音乐学生人文誊养方面的作用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积累,提高科研意识,穿插渗透历史、文学、美学或其它相关知识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在近20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专题。对这些新的研究专题进行理论反思,有助于发现其动向和动因,有助于时下和将来更好地开拓。这些宏观的学理综合将推动古代音乐史研究科学、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领域,从古至今的研究和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其研究的动因,而现代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引入其中所产生的诸多成果是其研究的立论基础,而由此提出的研究框架是历史之选择,也是当代学人面对历史遗产时的勇敢姿态。以导引的形式对这一研究进行宏观、全揽的内容和方法关照,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20.
佛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影响很大的一部分,它的体制和风格上的独特系统在汉、唐之间逐渐形成.呗赞音乐、唱导音乐、佛曲音乐在一个重要方面实现了宗教艺术的功能,使得佛教音乐系统显示出一种自我完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