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因其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可见光范围吸收强、斯托克位移大、光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作为离子探针[1-4]、光电材料[5-8]、光动力药物[9-11]和生物显影[12-14],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4-位引入给电子基团后,加之这类分子本身具有良好的共平面性和较大的共轭体系,分子内可以形成"Donor-Acceptor"体系(即D-A体系).处于D-A体系中的电子相对容易受到激发,产生跃迁,发出荧光.例如,4-胺基取代的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15-18].相对于4-位取代的衍生物而言,4,5-位双取代的萘酰亚胺类衍生物还具有更好的刚性结构  相似文献   

2.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BF1(N-丁基-4,5-二[(吡啶-2-甲基)氨基]1,8-萘酰亚胺)与Cu~(2+)的络合以及产生蓝移荧光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BF1受光激发后,萘氨基与萘环之间的N—C键扭转形成NC醌型结构,导致N上p电子向萘环π*轨道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荧光波长红移.BF1与Cu~(2+)络合后,使N—C键扭转受到限制,阻断了ICT作用,只存在局域发射(LE)荧光,相对于BF1的荧光波长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3.
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4-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甲亚胺(NA1)及其衍生物。化合物NA1和4-(4-甲基-1-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亚胺(NA2)分子内的脂肪胺作为电子给体,通过双碳链向萘酰亚胺进行光致电子转移,使得N-甲基-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猝灭;脂肪胺质子化或季铵化后,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断、荧光恢复。这类化合物的荧光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的荧光分子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4.
小分子生物硫醇(RSH),包括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作为重要的细胞成分,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多种作用。文章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比色荧光探针,N-丁基-4-(2,4-己二烯酸)酯-1,8-萘二酰亚胺(BHENA),用于检测生物硫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对RSH的识别行为。结果表明,探针BHENA对RSH的响应明显强于其他不含硫醇的氨基酸和常见阴离子。特别之处在于,BHENA对RSH的响应同时表现出溶液颜色(从无色到黄色)和荧光光谱(从蓝色到黄绿色)两种特征的变化。探针BHENA与RSH的作用机制为迈克尔加成反应和分子内环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具有D-π-A体系的有机分子3-(4,5-二(十六烷硫基)-1,3-二硫杂环戊稀-2-叶立德)萘吡喃酮,通过1HNMR、13C NMR、TOFMS和IR进行表征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N-(4-氨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是一种新合成的NPMI类化合物,在B3LYP/6-311+G*水平对N-(4-氨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分子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热力学性质计算,得到它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该分子中氨基(—NH2)上的N与六元环成177.7°的二面角,五元环和六元环两个平面成90.0°的垂直构型,整个分子结构不具有对称性;热容、熵、焓等热力学性质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4—氨基—1,8—萘二酰亚胺类荧光颜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苊为原料经硝化、氧化、脱水、缩合及还原反应合成N-芳基(脂基)取代的4-氨基-1,8-蔡二酰亚胺类荧光染料、颜料,结果表明以硝基萘酐先与芳胺、脂肪胺进行缩合反应工艺比以4-氨基-1,8-萘酐与胺类反应具有纯度、收率高等特点:比较不同还原方法对产物质量的影响及不同取代的芳基、脂基结构对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以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为起始原料,通过酰亚胺化反应合成了两种酰亚胺衍生物N,N’-二氨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BNAP)和N,N’-二乙胺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BNEAP),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荷转移,三种化合物发射不同强度的荧光,并通过B3LYP/6-31G计算模拟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赵英杰  孙娟娟 《科技信息》2008,(14):145-145
本论文以3,4,9,10-苝四羧酸二酐(PTCDA)为起始原料,通过酰亚胺化反应合成了两种苝酰亚胺衍生物N,N’-二氨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BNAP)和N,N’-二乙胺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BNEAP),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荷转移,三种化合物发射不同强度的荧光,并通过B3LYP/6-31G计算模拟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萘酰亚胺类共聚型聚合色素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酰氧乙基氨基取代的1,8-萘酰亚胺类荧光色素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了4个聚合荧光色素。采用GPS法,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确定了聚合荧光色素中荧光色素的结合量。测试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在聚合物薄膜扣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1.
通过炔烃的环三聚合作用首次合成了一系列以苯环作为刚性中心的带有不同长度烷氧基链的液晶化合物 ,用IR ,1 HNMR ,1 3 CNMR ,以及MS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确证了其结构 .同时研究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液晶性能 ,并初步探讨了烷氧基链长度对液晶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中,分别测试了2-(2′-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在极性不同的十种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阐述了不同有机溶剂对此化合物光谱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2-(2′-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的,与描述溶剂极性参数S,Z及E_T(30)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导的四氯乙基硫代磷酰胺酯,并对它们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以及杀蚜虫、线虫活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烯丙基硫代磷酰胺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烷基硫代磷酰二氯在烯丙醇中同烯丙醇钠进行反应,然后在三氯甲烷中胺化,合成了十三种烷氧基稀丙基硫代(?)酰胺,产物收率令人满意。另外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波谱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2-[4-(2′-甲基丁氧基)苯基]-5-(4″-烷氧基苯基]吡啶和(+)-2-[4-烷氧基苯基]-5-[4′-(2″-甲基丁氧基)苯基]吡啶两个系列共七个手性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它们具有右旋近晶相、宽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产玫瑰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玫瑰花干花瓣经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山奈酚-7-O-β-D-半孔糖皮蒽(1),山奈酚(2),槲皮黄酮(3),黄杉素-4'-甲基醚(4),(-)-表儿茶素(5),二氢染料木素(6).其中化合物(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继分子拓扑图的距离矩阵、邻接矩阵之后,创建了分子的结构矩阵。借助于分子的结构矩阵建立了预测化合物性质的数学模型,并预测了醇类化合物、手性有机酸的色谱保留指数以及氯代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表明,分子结构矩阵既适合于链状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也适合于某些母体为单环和手性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与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三种N,N'-1,4-亚丁基双螺吡喃和双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这些化合物熔点比相应的单螺环化合物高。还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部花菁)的光致变色性能,发现双螺环化合物开环体的热稳定性较单螺环化合物高。  相似文献   

19.
用快淬工艺合成并得到立方NaZn13结构的LaCo13-xAlx (1.2≤x≤2.4)系列三元金属间化合物, XRD测量结果表明, 在1.2≤x≤2.4内, 快淬速度为30 m/s时制备出的快淬薄带均具有立方NaZn13型结构.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对快淬薄带的磁性进行研究. 由于无磁性的Al原子对Co原子的稀释作用, 使得低温饱和磁矩随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实际测定的饱和磁矩比稀释模型的下降速度快, 表明加入金属Al不仅减少了Co原子的数量, 同时也降低了Co原子的磁矩.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十二种不对称结构的N—(O—烷基—O—芳基硫代磷酰基)氨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物化和光谱性质,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产率。合成O—烷基—O—芳基硫代磷酰胺的反应条件较文献[2][3]的报导略有改进,提高收率(以PSCl_3计)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