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帝王继位以后,均或多或少地推行一系列有利于道教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北宋,由于王朝初建,人心思安,士大夫们因势利导,崇儒奉道,把道家、道教思想当成自己入仕立命的法宝,对时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宋代江西道教发展较快,道教宗派较多,宫观较多。同时其发展又具有地区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家族、道士、地域等几方面论述了道教对宋代文学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阁皂宗是道教史上灵宝派发展到以江西樟树閤皂山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本文基于作者实地考察所得的新的镇墓文等碑刻新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其历史进行了详实的考论,以嗣法宗师为主线梳理了其发展脉络。我们认为,葛玄与阁皂山道教似无关系,阁皂山道教开始于南北朝晚期;隋唐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宋代因得到朝廷的支持而繁盛,元代开始逐渐衰落,近代以来衰而不亡。政府的支持、高道的努力、火灾兵灾等灾难的避免,是决定它能否兴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道教从东汉中期产生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与儒学、佛教之间相互排斥和渗通之后,道教已逐渐由民间宗教演变成了官方宗教。到隋唐大统一时期,儒道释三教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虽然唐朝统治者人为地把道教抬高到第一的位置,但在有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实际情况依然是儒第一,道释并重。此种情况直到宋代才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学术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时期,宋学吸收庄子等道家学者的哲学思想,建立起自己的心性论思想,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思想形态,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的多元化倾向更明显。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力倡导道教,建立道官、道职,《庄子》一书受到重视,被列入道家科目,设有博士。  相似文献   

7.
道教碑刻是了解道教宫观生活、管理和道士重大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数量多少与道教兴衰程度密切相关,因而从道教碑刻的数量和内容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道教的兴衰状况,道教碑刻成为考察道教发展史的主要工具之一。玉林道教产生较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道士活动于此,只可惜现今无相关碑刻可考。唐宋时期,玉林道教发展到顶峰,不仅道教碑刻数量猛增,而且道教碑刻分布范围较广。金元时期,道教碑刻数量剧减,这说明玉林道教处于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明清时期,玉林道教下滑速度持续不断,这是玉林道教衰败最明显的表现。从道教碑刻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勾漏洞、都峤山、大容山和白石洞天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道教藏书是云南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云南古代的道教藏书是研究云南古代藏书文化,也是研究云南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云南道教及云南古代道教藏书的发展情况,阐述了道教经籍的主要形式,描述了道经的内容与特色以及道教藏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朝是道教在其发展史上与政治结合最紧密的时期。与政治的密切结合,一方面使道教进入了一个兴盛的年代,但同时也造成了道教的畸形发展,无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明朝道教由于过分热衷于政治,忽视了下层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理论上的创新和改进,这种局面不利于道教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张姓人士在道教发展中表现突出,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的后人继承发展了五斗米道,使之不断壮大,成为中国道教之源。唐代的张果和元明时代的张三丰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道长,进一步推动了道教的发展,扩大了影响,最终使道教成为我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重玄学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唐宋之后道教心性理论、修行理念、境界追求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界对此多有提及,但具体从宋元道教著述中探索重玄意蕴以佐证这一点的论说则似不多见。本文拟通过分析重玄学对全真教的影响,论证重玄学与唐宋以来道教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对道教发展变化的审视需将道教视为一个内在完整的、具有演变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2.
从浙江道教与戏剧的历史及现状入手,以田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客观地论述道教仪式与戏剧的密切关系:戏剧不仅在起源方面离不开道教,是道教仪式戏剧化、舞台化、民俗化的结果,而且以道教仪式为载体、与内坛法事互补互动、有机统一,赖道教仪式以生存,并从道教仪式中获得大量观众和市场,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南族分龙节又称庙节,是广西环江毛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分龙节的习俗在宋代就已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在历代中原文化向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渗透的过程中,毛南族古老的土俗神崇拜宗教仪式受到中原和江南地区“分龙日”、“分龙节”节俗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毛南族分龙节。  相似文献   

14.
江苏茅山道教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生态旅游是高品质旅游,是茅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茅山发展道教生态有利于扩展茅山旅游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和道教文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要求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茅山旅游的现状和设计道教生态旅游产品的原则,据此提出了茅山道教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道教是从大陆流传过去的,其发展与移民为始终。流传在台湾的道教是大陆道教的正一道。正一道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其发展走向表现有三:1、以西中、西南部为传播重点的布道走势与大陆相异;2、与佛教杂糅的形式衍变与大陆相通;3、融道教为民俗,兴民俗以倡道教的发展趋向与大陆相彰。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神霄雷法流传以来,道教雷法一直强调修炼体内脏腑五行平衡,以达到自身感通天地万物的五行八卦之气,进而由性命双修而神通妙变。但道教雷法信仰要在民间普及化,除了保持其神秘化与神圣化的特征,还必须依靠通俗化形式的传播。因此,在道教文化内部,便可能依据雷法义理,衍生出某些兼具祈禳和吉祥意义的饰物。八卦五雷钱在正面使用后天卦图式,背面根据道教符箓构图规律符式,铸刻祝愿"斩妖辟邪、永保神清"的咒语,以结合相应的开光仪式生效。这整套做法其实内蕴道教雷法对天地人关系的系统认知,牵涉从个人实修到天人感通的修炼论述,提醒佩戴者修炼雷法如何入门。但民间信奉开光八卦五雷钱,未必完全深研五行、五脏、五雷互构互动哲理,也不见得因理解而趋向复杂的修炼程序,他们主要还是相信其中感通神人的超自然作用,期望佩戴可以造福主人。这种现象,既是道法理论民俗化的表达,也反映出历史以来知识型的道教雷法义理如何适应普通老百姓趋吉避凶的信仰愿望,互相是既有距离又有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道教历史的简要概括,以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为视角,从道教的思想体系(精神内涵)以及道教发展的推动者(士族阶层)入手,对道教的形态及衰落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道教与政治的过度亲密,对统治阶层的过分依附,是使其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以来,道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道观的建置也随之增多。特别是到了唐代,道教取得了近似于国教的地位,道教宫观的发展规模也随之扩大,其在社会文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由于唐代道观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唐代士子在道观中习业备考。  相似文献   

19.
宋代司法是唐代司法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其社会的转型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发展,促成了宋代司法的进步。宋代司法所表现出的理性与经验是别的王朝所不能比的,宋代司法的理性与经验,具体体现在宋代士大夫的人文精神、司法运作机制中的权力制约、规范的司法检验手段和实践理论成果等方面。宋代司法的法理与经验对现代司法朝着文明、科学、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道教集中之地,该地区聚集了道教三个洞天福地,自古以来道经对该地区道教洞天福地存在许多争议:有道书认为白石山洞天不在此地,道书之间对该地区三大洞天的起始时间也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该地区三大洞天的成因至今莫衷一是。随着佛道关系的发展,这三大洞天福地发展侧重点如何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