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L-苯丙氨醇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基的氯乙酰基化、与苯并咪唑偶联和噁唑啉构筑等3步反应成功实现了中间体4的合成,总收率达到56.3%,并首次确定了中间体4的绝对构型.最后以乙腈为溶剂,用6种卤代芳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较高产率地合成了5个具有单噁唑啉环和1个具有双噁唑啉环的新型目标配体(5a-5f),最高收率为87.7%,其中双噁唑啉环配体结构具有1个C2轴,此结构是当今此类配体研究的热点.同时,应用所设计的配体催化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在最优配体和最优条件下,以1,3-二苯基-2-烯丙基乙酸酯作为底物的反应,配体5a使得反应收到了较好的催化效果,最优收率为73.5%.  相似文献   

2.
发展新骨架结构的手性配体对于不对称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6-溴吡啶-2-甲醛为起始原料,噁唑啉骨架为手性源,经过3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手性噁唑啉-氮杂环卡宾前体(Carbox).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刚性骨架及较大的空间位阻,有望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该类手性配体涉及的合成步骤包括席夫碱的合成、钯催化偶联反应及环化反应等关键反应过程,最终产物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2-巯基苯并咪唑经溴化反应得到2-溴苯并咪唑.然后与ω-溴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一步得到中间体.最后通过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得到了证实.初步考察了溶剂、碱、配体对Cu(Ⅰ)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2-a]苯并咪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碳酸氢钠存在下,用一步法以苯并咪唑、甲醛、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了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羟胺(Ⅰ);苯并咪唑、甲醛与甲胺在甲苯溶液中回流分水,得到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甲胺(Ⅱ).用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羟胺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4个N,N-双取代羟胺(Ⅲ).用N,N-双-(苯并咪唑基甲基)羟胺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反-丁烯二酸二乙酯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2-(苯并咪唑基甲基)异唑啉-5-羧酸酯或2-(苯并咪唑基甲基)异唑啉-4,5-二羧酸酯.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4-硝基苯氧乙酰肼为原料,经N,N’-二晚基肼3,最后脱水环化合成了最终产物2-(4-硝基苯氧甲基)-5-卤代苯基-1,3,4-噁二唑4,收率在90%以上。通过IR、^1H NMR对化合物3、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5-氨基苯二甲酸为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取代、Click成环、水热脱羧合成4'-三氮唑基间苯二甲酸,再经酯化、还原、PCC氧化合成4'-三氮唑基间苯二甲醛,此间苯二甲醛在碱性条件与2-乙酰吡啶反应,首次成功地合成和分离出1,2,3-三氮唑基二向2',2,6,6"-三联吡啶配体,并用1HNMR和MAl DI-To F质谱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双核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量子化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和其副产物[2,5-二(苯并咪唑亚甲基)环二肽](BBD)的混合配体与Zn(Ⅱ)的双核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对化合物[N3ZnBBDZnN3(DMF)2].4(ClO4).2(DMF)(C70H90N22O24Cl4Zn2,A)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表征;利用测得的晶体结构坐标,用Guassian98程序在HF/LANL2DZ基组对桥连双锌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信息。  相似文献   

8.
2-巯基苯并咪唑经溴化反应得到2-溴苯并咪唑,然后与ω-溴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一步得到中间体,最后通过Cu(I)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 2-a]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得到了证实。在本文中,我们也初步考察了溶剂、碱、配体对Cu(I)催化偶联关环得到产物2-苯基噁唑[3, 2-a]苯并咪唑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含镍(Ⅱ)配合物[Ni(EDTB)](NO3)2*2C2H5OH*H2O的合成、表征及其对尿素水解的影响.根据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红外、ESR谱和循环伏安等性质与已测X-射线单晶结构的同种配体含铜(Ⅱ)单核配合物比较,推测此配合物中的Ni(Ⅱ)离子被配体EDTB的4个苯并咪唑(Bzim)氮和2个烷胺氮配位,形成一种畸变八面体几何构型.并用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此配合物对尿素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几乎无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证明配位饱和可以抑制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咪唑和吲唑为原料,合成了1,3–二乙基咪唑盐及1,2–二乙基吲唑盐.两种盐分别与Pd Cl2和K2CO3反应,合成了氮杂环卡宾Pd(Ⅱ)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对两种卡宾前体盐及其相应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中利用溴乙烷制备咪唑盐,碘乙烷和乙腈制备吲唑盐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并成功合成了两种氮杂环卡宾Pd(Ⅱ)配合物,即(1,3-二乙基咪唑基)吡啶基二氯化钯(Ⅱ)和(1,2-二乙基吲唑基)吡啶基二溴化钯(Ⅱ).  相似文献   

11.
以1,4-双(三乙氧基硅基)苯和苯基膦钯有机金属硅烷为混合硅源,在表面活性剂导向组装下共缩聚制得Pd(Ⅱ)-PMO—KIT-6非均相催化剂,并利用NMR、XPS、XRD、TEM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在水介质Sonogashira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d(Ⅱ)一PMO—KIT-6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主要归因于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积、双连续介孔结构有利于提高Pd(Ⅱ)活性位分散度,减少传质阻力;同时苯基桥联PMO构建形成的微环境增强表面疏水性,有利于反应底物的吸附和扩散.此外,催化剂还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氧氟沙星作为母体,吡啶衍生物(邻菲啰啉、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8-羟基喹啉)为辅助配体,选择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铜(Ⅱ)、钴(Ⅱ)、镍(Ⅱ)、锌(Ⅱ)、锰(Ⅱ)等5种过渡金属离子,采用不同方法合成23种新型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为供试菌种,测定配体及混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铜(Ⅱ)、锌(Ⅱ)、镍(Ⅱ)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其中铜(Ⅱ)的抑菌活性最强;辅助配体的抑菌活性较差;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桥联配体的特性,通过中间体二(2–吡啶甲基)胺(DPA)的合成,设计并合成3个含N、O的配体,分别是:三(2–吡啶甲基)胺(TPA)、二(2–吡啶甲基)(6–氯甲基–2–吡啶甲基)胺(TPA-Cl)、N–苯甲酰–2–甲苯羟胺(BOTHAH).合成DPA和TPA时,采用醛胺缩合形成席夫碱并进行还原,即"一锅法".再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还原、氯变、取代反应合成2,6–二氯甲基吡啶,与DPA反应生成TPA的衍生物.同时,以2–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锌粉还原生成2–甲苯羟胺,2–甲苯羟胺与苯甲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合成异羟肟酸型的N、O配体BOTHAH.并用1H,NMR分别对DPA、TPA、TPA-Cl、BOTHAH配体进行结构表征分析,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相关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纯手性的单核Fe(Ⅱ)希夫碱配合物fac-Λ-[Fe(R-L)3〗(ClO4)2(1)和fac-Λ-[Fe(R-L)3〗(BF4)2(2)(R-L=1-(1-萘基)-N-(1H-咪唑-4-亚甲基)乙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结晶于手性空间群P213,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b=c=16.979(6)×10-10m,α=β=γ=9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b=c=16.704(2)×10-10m,α=β=γ=90°。在这两个配合物中,Fe(Ⅱ)中心与3个双齿配体提供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且R-L配体都诱导配合物呈现单一的fac-Λ构型。变温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常温处于高自旋态(S=2),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中心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不同阴离子的引入未对金属中心的自旋状态带来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Cd(Ⅱ)离子为配位中心,均四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1种具有2D无限结构的Cd(Ⅱ)配位聚合物[Cd(btec)0.5(H2O)3]n(H4btec=均四苯甲酸),并得到了它的单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聚物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中,中心金属Cd(Ⅱ)离子为6配位,被桥联配体均四苯甲酸根以2种配位模式连接起来,使其在ac面上形成2D层状结构,而层与层之间则是通过O-H…O型氢键被进一步连成3D氢键网络结构.在室温下,测定了配聚物固态粉末的IR(红外),UV-Vis(紫外-可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对各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以λEx=330nm的光激发,该配聚物在375~500nm处可发射较强的蓝色光,光物理研究表明,该发射带是源于配体的LLCT(Ligand-to-Ligand chargeTransfer,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发光.  相似文献   

16.
以β-Anderson型{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为配体,质子化的4,4’-bpy为模板,利用电荷平衡阳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Mn(Ⅱ)、Co(^3-)和Ni(^3-)的配合物:[4,4’-bpyH2]2[-Mn{Cr(OH)6Mo6O18}2]1、[4,4'-bpyH][-Co(H2O)2{Cr(OH)6Mo6O18)]·4H2O2和[4,4’-bpyH][-Ni(H2O)2{Cr(OH)6Mo6O18}]·4H2O3.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分析、红外表征、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在配合物1中,{Cr(OH)e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六齿配体,Mn(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2和3互为异质同构体,{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四齿配体,Co(Ⅱ)或Ni(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二维层状结构,[4,4’-bpyH]+填充在层间.  相似文献   

17.
GeCl4与ArLi和Ar′Li(Ar″Li与Ar′Li 1∶1的混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GeAr2Cl2,GeArCl3和GeAr″2Cl2,测定了GeAr2Cl2和GeAr″2Cl2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19F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用8-羟基喹啉、醋酸铜与硅酸钠分别在四氢呋喃和甲醇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两种8-羟基喹啉合铜的配合物.溶剂为四氢呋喃时得到了含有两个配位水的蓝色的晶体Cu(C9H6NO)2·(2H2O)(Ⅰ);溶剂为甲醇时得到的却是不含水的双核的黑色晶体Cu2(C9H6NO)4(Ⅱ),两种晶体的晶胞参数不同.该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8-羟基喹啉合铜晶体结构,并用红外、热重、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两种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Ⅰ的晶胞参数为:a=12.9541(2)A,b=5.54060(10)A,c=11.4288(2)A,β=106.3950(10)°.配合物Ⅱ的晶胞参数为:a=10.6619(3)A,b=8.6201(3)A,c=15.2628(4)A,β=102.286(2)°.在这两种结构中,硅酸钠均没有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下利用三有机基氯化锡、苯甲酰甘氨酸和甲醇钠在甲醇中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三有机锡苯甲酰甘氨酸酯,c6H5CONHCH2C02SnRR’2[R,R’=Ph,Ph(1);PhC(CH3)2CH2,PhC(CH3)2CH2(2);CH3OCOCH2CH2,Ph(3)],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x_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P21/f空间群,口=1.9476(2),b=1.9641(2),C=3.9198(4)nm,β=102.531(2)°,Z=16,V=14.637(3)nm3,R1=O.0517,wR2=0.1199.该化合物的锡原子具有4配位mSnC3O]畸变四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配体中酰胺间的N—H…0氢键形成了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1的活性最高,与氨苄西林钠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