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噻吩在Mo-Ni-Co/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型催化反应-色谱装置,在总压1~2MPa、温度473~573K、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1~30h ̄(-1)的范围内,研究了噻吩在Mo-Ni-Co/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根据加氢脱硫反应具有极限转化率的特点;用类二级反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噻吩脱硫的动力学行为,求得活化能为76.21kJ/mol,频率因子为3.67×108。  相似文献   

2.
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催化反应-色谱装置,在总压1 ̄2MPa,温度473 ̄573K,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1 ̄30h^-1的范围内,研究了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根据加氢脱硫反应具有极限转化率的特点,用类二级反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噻吩脱硫的动力学行为,求得活化能为76.21kJ/mol,频率因子为3.67×10^8。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真空红外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对不同温度下用浸渍法制得的(NN_4)_2SO_4-Fe_2O_3样品进行了研究,并与催化性能作了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时在表面形成与酸性有关的S-Fe配合物,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配合物的含量不断增大,至573K时含量及反应活性达最大值;超过573K时,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而配合物分解,反应活性也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中出现的锯齿屈服现象的特征。试样经1327K固溶处理,其平均晶粒尺寸为0.05mm。拉伸试验温度范围为室温~973K;应变速率分别为1×10-4、5 × 10-4及2.5×10-3S-10。 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的锯齿屈服现象发生在523~923K温区;按其特点不同,可截然分为523~673K及673~923K两个温区,其相应的出现锯齿屈服的激活能分别为32.7Kcal/mole及46.7Kcal/mole。可用“管扩散”机理来描述锯齿屈服过程;但两温区中与运动位错发生弹性交互作用的溶质原子气团不同:低温区可能为[Ni,Ti,C]复合气团,高温区则可能为[Cr,C]复合气团。  相似文献   

5.
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研磨法制得的(NH_4)_2SO_4-ZrO_2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其催化性能关联。结果表明,热处理时存在着(NH_4)_2SO_4在ZrO_2表面的自发分散过程,同时形成S─Zr配合物,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配合物含量逐步增大,573K时达极大值,催化反应活性最大;超过573K时,表面S─Zr配合物逐渐分解,催化反应活性也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毗啶吸附红外光谱、程序升温分解(TPD)和差热分析(DTA)等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用浸渍法制得的(NH_4)_2SO_4-ZrO_2样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结果与其催化性能作了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B酸中心和L酸中心。低于573K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均不断增大,到573K时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都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活性也最大。超过573K时,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表面酸性与表面酸的总量均降低,此时反应活性也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8.
用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用研磨法制得的(NH4)2SO4-Fe2O3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其催化性能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时存在着(NH4)2SO4在Fe2O3表面上自发分散过程。同时在表面形成S-Fe配合物。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表面S-Fe配合物含量逐步增大,573K时达极大值。此时催化反应活性最大。超过573K,随着处理温度升高,表面S-Fe配合物分解,此时催化反应活性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热力学数据,应用CrissCM和CobbleJW提出的离子熵对应原理,计算了Ce-H2O体系在373K、423K、473K时的ET,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N,N,N‘-N’-四正丁基辛二酰胺与硝酸铀酰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的TG-DTGM-曲线;并用差热-色谱在线联用技术对该配合物分别在气和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各具体分解步骤逸出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热分解数据,获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靶温条件下,He+离子注入N型(n=1×1018cm-3)InGaAsP形成的高阻层。结果表明,注入区的表面电阻和注入剂量,注入后的退火条件及注入靶温有关。在高剂量区(>1×1014cm-2),低靶温(80K)高靶温(523K)下注入的样品比室温(300K)下注入的样品,具有较高的表面电阻和温度稳定性。卢瑟福背散射(RBS)沟道测量的结果表明,这一高阻层和注入形成的非晶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用热重法TG分析了钼酚醛树脂的热分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剂六亚甲基四胺与钼酚醛树脂配比为10/100时,钼酚醛树脂的热失重率最低,同时热分解温度最高;钼酚醛树脂的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热分解活化能为137.5kJ/mol,500℃时热分解速率常数为9.83^*10^4s^-1。  相似文献   

13.
应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铜(Ⅱ)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并对其非等温TG数据分别用微分法(Achar法)和积分法(Coats-Redfen法)进行了解析。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提出了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酮(Ⅱ)配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根据TG曲线计算出了E,lnA和△S^*,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E与ln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在空气中450℃时Bi2212相开始发生相分解,在450-550℃温区出现的相分解情况与热处理气氛关系不大;而在更高的温度,其相分解在氧气中比在氮气中剧烈得多,另一方面,经450℃以下温度退火后,Tc和△Tc都基本不变;在450-550℃退火后Tc都升高到85-86K,而几乎与气氛和时间无关;经550℃以上温度退火后,晶的Tc都有升高,但经氮气退火后的Tc要比经氧气退火后的Tc高;热处理后单晶的超  相似文献   

15.
用SNIFTIRS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在铂电极上发生KOBLE反应前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负电势增加,苯甲酸钠分子垂直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量增加;正电势增加,苯甲酸钠分子平躺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量增加.苯甲酸分子吸附取向的改变导致了电极表面水分子吸附取向发生与其相同的变化,并发现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水分在泡沫温拌沥青中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水分对泡沫温拌沥青的微观作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沥青四组分分子结构,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含水率分别为0、1%、2%、3%的基质沥青和泡沫温拌沥青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自由体积分数、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同时,也模拟分析了水分子与沥青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研究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水分的添加使得泡沫温拌沥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不同含水率的泡沫温拌沥青体系自由体积分数差距较小.同时,在泡沫温拌沥青中,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水分子在泡沫温拌沥青中的扩散系数不断增大,当含水率为3%时,水分子在泡沫温拌沥青中的扩散系数上升得较为明显.水分子与沥青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与沥青之间存在着排斥作用,泡沫温拌沥青体系不稳定.此外,通过对泡沫温拌沥青体系的非键相互作用能分析得出,水分子与沥青分子之间静电力起主导作用,且随着体系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配位催化原理和化学探针思路,推断了野生菌固氮酶在酶促固氮反应中(Mo)位直接参与结合分子氮(N=N);论证了固氮酶钼铁蛋白M-簇(Kim-Ress模型)必须是活口的钼-铁-硫原子簇笼,对底物和抑制剂有人子识别能力,只有N=N才能作为底物络合在(Mo-3Fe,3Fe)七核活性中心,而且必须有一条质子(和电子)接力传递链到达(Mo)位,N=N才能排去氢基配体而进到(Mo)位,(否则就只能象HC=C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非晶态合金(Fe(1-x)Cox)82Cu0.4Si4.4B13.2(x=0.02,0.05,0.10,0.15)的电阻率和温度之间关系,样品的德拜温度在350~530K之间,在11K(T<100K和200K以上的温区,电阻率分别与温度平方户和温度T成线性关系,在11K<K200K的温区内,样品的导电机制可用衍射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9.
脉冲电晕对燃煤烟气中NO和SO_2的脱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烧炉燃煤所产生的烟气和高压脉冲电源,研究脉冲电晕放电对真实烟气中NO和SO2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大,电晕对NO和SO2的氧化脱除量增大,但随烟气流速的增大(即处理时间缩短)而变小;负脉冲电晕对NO和SO2的氧化脱除量比正脉冲电晕的低;当氨浓度为SO2浓度的4~5倍时,氨本身对SO2的脱除效率可达到88%,但氨本身对NO没有脱除作用;在氨本身对NO和SO2脱除的情况下,脉冲电晕放电促使了NO脱除,但若氨不过量(能完全被SO2吸收),则放电对SO2没有进一步的脱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Na_2O改性的A1_2O_3担载的钼酸铵的热分解.实验发现,载体表面的酸碱性对钼酸铵分解的热效应有明显影响.Na_2O担载量低的样品在573~773K温度范围内有强放热效应;当Na_2O担载量适中时,放热效应随载体表面碱性的增强逐渐减弱;而Na_2O担载量高的样品则伴有吸热效应.本文还利用激光拉曼光谱(LRS)对烘干和焙烧Mo/Al_2O_3样品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