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术语的整理和规范是辞书编纂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系统性是术语规范工作和定名工作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收词、定名、下定义等环节的工作均需从概念的研究出发。通过研究术语系统性原则,可以发现并解决辞书编纂中的术语问题,文章以航空科学技术、航天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为研究对象,具体从概念的系统性、术语选择的系统性、定名的系统性和定义的系统性,探讨术语的系统性在海峡两岸辞书编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维斯特(E. Wüster)在其专著《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1]中定义“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专业表达,这些表达是一般的、常见的”。传统的术语学研究局限于对词汇的研究,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术语的抽取和标注更多地来自真实文本,特别是更加依赖于知识库的构建。本研究重点在于以越南为例构建南海领域汉英本体知识库,对领域相关术语及术语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以实现对南海领域知识的系统组织,更好地服务领域术语研究和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翻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术语学和专业词典编纂学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一直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乃是从事术语工作和专业词典编纂工作的团体众多,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认识论出发,考察术语在其具体工作中的身份和作用。葡萄牙女术语学家R.科斯塔(R.Costa)教授研究术语学理论二十余年,从事术语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也颇为丰富。文章旨在介绍她从术语学的双重维度(语言维度和概念维度)出发,把术语学和专业词典编纂学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连续统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医学术语编纂既是医学术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医学术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以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实践为中心,从历时的角度追根溯源,探寻在词典学和术语学理论形成之前的不同历史阶段医学术语编纂实践发展的背景和特点,以厘清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活动的早期发展脉络,从而管窥俄罗斯医学术语编纂实践的演进历史。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编纂对术语规范、固化、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编纂与术语规范在机构、人员、业务方面有延续、接近、交叉。课程标准关于术语使用的专项要求、教科书编纂对于术语的具体引入和使用,强化了术语的规范和推广。当时的教科书编纂与术语规范推广的互动,对新时代加强术语规范、推广策略和路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是术语学的经典著作。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评述了其主要创新之处,并指出不足。  相似文献   

7.
系统梳理了中国术语编纂实践和理论的历程,对《术语编纂论》的价值和特点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8.
一、术语学在中国的发展术语学是门综合了信息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研究概念的定名、应用及相互交叉的科学。它的创始人是20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学者E.维斯特。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奥地利和加拿大术语学家为它的传播作了很多的工作。1984年奥地利术语学家,E.维斯特的学生H.费尔伯教授到中国介绍了术语学及其应用;1986年加拿大国家翻译署专家A.朗德利教授在北京介绍了术语学在加拿大建设术语数据库的应用。1987年由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织了我国首届“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参加者约为160多人。会上ISO/TC37主任、奥地利术语学家C.加林斯基先生系统地讲授了术语学理论与应用。我国科研、生产、教育、标准化及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其工作中术语学和标准化工作,并进行了研讨。术语学在中国的传播,使我国标准化工作、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以及辞书编纂工作更趋于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科学院和新闻出版署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我国的一批专家学者为术语学的应用和发展,为术语标准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术语在科学技术的传播、工农业产品和出版物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术语是专业领域的词或词组,是学科领域描述相关知识的最基础的信息承载单元。术语是各种知识的基础要素,标准化是信息准确交流的保证。因此,国家制定了有关术语工作,包括术语学理论和方法、术语制定、辞书编纂和信息技术等标准,并根据发展需求,作了多次补充和修订。特别是《确定术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GB/T10112—88)成为制定国家各个领域和行业标准的术语的基本标准。现在该标准修订为《术语工作的原则和方法》(GB/T10112—1999)。在辞书编纂方面的国家标准从1988年就开始制定,并不断修订。现有的是《辞书编纂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T 19103—2003);《辞书编纂符号》(GB/T 11617—2000);《术语工作 辞书编纂基本术语》(GB/T 15238—2000)。这些国家标准为辞书出版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二、术语学与百科全书的编纂中国有悠久的辞书编纂历史。辞书往往作为一种标准书而被使用者和编纂者所广泛承认。百科全书是以条目为主体,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它不以提供系统阅读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读者查考和寻检知识时使用的辅助工具。百科全书是作为一种大型工具书,其编纂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各项编纂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也为了保证全书的质量和使用功能,在条目设置、释文编写、图片配制、编排方法、检索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这些就是百科全书编纂体例。并在体例中明确规定了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特别是在条目纂写中,强调了所用术语要标准,概念要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从1978年到1993年,历时15年,我国首部现代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胜利完成。它有7.9万个条目,66个学科,汇聚了我国2万个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共计74卷,是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释文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为国内一流水平。其名词术语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名词术语不但数目多,而且涉及面广。不少条目的术语都附有严格或可直接引用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十多年来,已得到社会上的好评,被人们作为查询知识的权威工具书和标准答案。它获得1997年国家图书一等奖。1993年至200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电子资料为基础,根据有关的术语标准、辞书编纂标准和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建立了我国首例面向概念的综合性百科术语数据库,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开发了通用辞书编辑平台。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设有辅助建库系统和编辑自动化系统。在建库工作中紧紧抓住了标准化这个关键,其术语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计算机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创造性地完成了百科术语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系统,这是一个体系结构先进、开放型的全文检索系统,综合了包括快速数据库索引、中文切词、区域查询等多项技术。数据标记符合国家和国际有关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置标语言(SGML,XML)进行术语条目的信息编码,有效地解决了百科术语条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它不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提供了编辑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检索知识的平台。由于该数据库系统开发难度大、技术起点高;在中文辞书编辑自动化方面独具特色作到了编辑出版一体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综合大型术语数据库领域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大百科全书》学科覆盖面很宽,涉及了人类所有知识的门类、学科领域,包括数百万知识点、概念和术语。为了充分利用我社十多年编纂百科全书积累的资源,建立了百科术语数据库。它包括百科全书库、术语库和图片库。其中术语库,是把可进入国家标准术语和一般术语的内容分别进行加工,按照术语学原则和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制作,每条术语设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英文对应词、定义、学科领域、学科代码、来源、编辑、修订人、日期等10项。现共计有18万条术语,并不断增加。德国康斯坦丁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均使用了该术语库的术语。电子出版物和网上出版物的迅速兴起和普及,使得百科全书也正在由单一文字图片信息的纸介质出版物向纸张、光盘、网络等多介质和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集成发展。跨介质出版物已成为新世纪出版发展的趋势。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已经建立了跨介质制作发布系统和学术著作网络出版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分类体系正在形成。为了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有必要在百科全书原有知识框架体系上进一步细分和综合,并开发更强大的标引和检索系统,以适应不同领域和职业的多种需要。为了适应各领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信息的迅速膨胀,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服务需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已经开始研制知识元数据库管理体系,按照术语学及其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立知识元框架体系和知识元数据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辞书编纂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特别是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和辞书编纂相互关系更加密切,术语学在辞书编纂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术语工作——辞书编纂的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也补充了新的内容,并结合汉语特点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电子出版物的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正在编纂中,它继续遵循着术语学和其相关的辞书编纂标准,利用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的计算机编辑自动化平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术语及其定义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术语的定义不统一,由此搭建的知识体系便不稳固,人与人之间也无法进行准确的交流。低聚糖是糖类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其定义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切糖类研究与应用。但是,当前学术界对于低聚糖的定义尚未统一,给术语的表达和应用带来了混乱与不便。文章在查阅中外术语词典、化学教材、化学专著对低聚糖定义的基础上,对低聚糖的定义及糖类的分类进行了讨论。建议学术界对低聚糖的定义进行统一,以利于糖类化学基础研究和低聚糖保健品行业发展。统一的低聚糖定义对于低聚糖基础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以及低聚糖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开拓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术语的界定问题一直都是术语学界研究的课题。术语与普通词语之间的交融渗透关系使得术语的界定复杂。如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术语界定标准来指导术语识别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术语识别的术语界定方法,对于术语词典的编纂与更新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军事术语学是研究军语的结构、形成、特征、作用和军语的编纂、管理、使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经历了漫长的酝酿、积累、探索和“破土而出”的过程:古代军事术语思想的萌芽时期,近代军事术语思想的雏形时期,现代军事术语学的形成时期。它将随着新时代军队建设特别是军事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日趋完善,自立于军事学和术语学学科之林。  相似文献   

12.
创建军事术语学学科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军事理论创新、繁荣军事科学体系的一项开拓性工作。军事术语学学科体系应包括军语史学、军语基础学、军语编纂学、军语管理学和军语应用学等。要通过制定建设规划、搞好队伍建设、组织学术活动、编写学科专著等措施促进该学科的创建。  相似文献   

13.
创建军事术语学学科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军事理论创新、繁荣军事科学体系的一项开拓性工作。军事术语学学科体系应包括军语史学、军语基础学、军语编纂学、军语管理学和军语应用学等。要通过制定建设规划、搞好队伍建设、组织学术活动、编写学科专著等措施促进该学科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等中亚语种急缺专业领域词典、术语库及知识本体库的问题,文章以安全领域为例,利用现有术语作为种子词,自动采集维基百科及双语专业词典中的术语对,人工校对后构建了中型中、俄、乌、哈多语种专业领域术语库。以此术语库为基础,搭建了包含人员、组织、地域、技术、设备、活动、文件7大类及35个子类的领域本体,最后讨论了该专业术语库及领域本体库的扩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成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中亚语种的术语词典编撰、术语学、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教学研究均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军语研究建立在军事学、术语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修辞学等学科基础上,文章探讨基于HNC语义网络下军语表达形式的特点,力求通过建立一种新的模式使军事术语能用于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军语辞书编纂、军语的机器翻译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术语翻译和术语标准化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本文从术语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发挥术语翻译对术语标准化的积极影响问题,又从术语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术语的标准化翻译问题。文章指出,译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术语学知识,才能实现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对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也必须在术语学建设的宏观框架中拓展视野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术语学引论》是中国第一部术语学理论专著,对普通术语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提出了术语形成的经济律和潜在歧义论,对术语词典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文章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学术贡献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