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了考虑忠实用户和转换成本的不对称双寡头价格竞争模型,分析了电力零售市场中在位售电商跨区域多市场竞争策略.在输配电业务与售电业务剥离后,市场竞争强度和竞争策略仍然受到在位售电商不对称的忠实用户基础和活跃用户转换成本的影响,难以达到完全竞争的状态.模型和算例分析表明,在忠实用户份额的影响下,均衡的期望价格并非转换成本的递增函数.大公司忠实用户份额较大时,降低转换成本有可能导致市场势力的上升,而大公司忠实用户份额不太大时,较低转换成本下的双向进入市场定价也有可能高于单向进入时的期望价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近十年来一个重大技术突破,云(计算)服务已在产业界掀起应用热潮.然而,对于云计算商业化最为关键的服务定价问题,学界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在传统"订阅定价"和"按需定价"机制基础上,本文首次引入用户群体异质性和按需收费成本因素,构建了基于"用户适应度"和"交易成本"的混合定价模型.模型分析发现:①市场发展初期用户群体适应度较低,云服务企业一般应采用"订阅定价"并结合低价策略培育用户习惯;随着市场走向成熟,用户适应度上升且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可引入"按需定价"从而逐步过渡至混合定价模式.②在混合定价机制下,随着用户适应度上升(或交易成本降低),用户倾向于从"订阅购买"转向"按需购买",此时云服务企业利润随之增加.③用户适应度和交易成本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用户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但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本文研究为云服务提供企业在商业实践中制定价格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共享出行行为对交通分配问题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路径的共享出行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在该模型中,出行者不仅要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径,而且还要进行模式选择,以达到最小化广义路径出行成本的目的.本文构建的考虑共享机制的交通分配模型引入两个假设:1)一个乘客只被一个共乘司机搭载,一个司机只载一个乘客;2)由于参与共享出行活动,共乘司机和乘客均可获得额外的共享出行奖励,此外共乘乘客还能得到共享出行成本折扣.这两个假设使得所构建的共享出行用户均衡模型更贴近现实.Braess网络中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享出行成本优惠和共享出行奖励均是鼓励出行者参与共享出行活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收费道路与公共交通并行的竞争交通系统,在异质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服从均匀分布的假设下,结合公共交通的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策略,建立了均衡交通模型,分析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出行者时间价值之间的差异增大,无论收费收入上交财政还是补贴公交,自驾车人数在不同定价策略下差距减小.进一步,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准则,考察了道路拥挤收费收入再分配原则所导致的系统总出行成本的变化情况,对四种公交定价和道路收费收入再分配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当道路收费收入直接补贴给公交出行者时,比较系统的总出行成本,平均成本定价策略优于边际成本定价.从公平角度分析,当出行用户的时间价值差异不是很大时,无论公交采取边际还是平均成本定价策略,收费收入全部用于补贴公交用户会使得公平性提高.最后,算例结果验证了当固定成本足够大时,受补贴的公交平均成本定价策略是一种较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部分多归属是双边市场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平台差异化是常态行为. 本文考虑了平台有差异并且用户部分多归属的双边市场竞争模型,对于差异化的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大小平台次序定价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相互竞争的两个平台对两边用户的定价都是正的;在两个平台同时定价以及小平台优先定价时,大平台在定价、单归属用户数量以及平台利润方面相对于小平台占据优势;同时大平台和小平台都倾向于让竞争对手先定价,采用“后发制人”的竞争策略;两个平台用户网络外部性的增强会导致用户多归属数量的提高. 最后采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案例数据对于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验证.  相似文献   

6.
分析或有可转换债券对项目投资时机、管理者薪酬价值、公司证券价值、资本结构和债务代理成本的影响。显式地给出了管理者薪酬和公司证券的风险中性定价。结果表明,或有可转换债券具有公司治理和融资优势。通过科学地设置转换边界或有可转换债券可以减少管理者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行为,进而消除债务代理成本;或有可转换债券降低了企业违约概率、提高了公司的杠杆率、增加了管理者的薪酬价值和公司总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Black-Scholes模型和国内传统债券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可转换债券的模糊定价问题.对于连续复利率、无风险利率、股票价格、股价波动率等均为模糊数的情况,给出了可转换债券的模糊定价模型和相应的算法.最后,对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了该模糊定价模型在预测可转债市场价格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向位置频繁变化的移动用户进行精准推荐,如何提高推荐准确性,已经成为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面向移动社交商务的精准用户兴趣点推荐模型--MRGR.首先,利用用户的历史签到信息,通过改进核密度估计对兴趣点进行预测;其次,进一步考虑到用户间的签到相似性,使用信息熵定量表示用户移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最后,融合地理位置信息与用户间相似性,精准推荐用户兴趣点,并在Foursquare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在准确预测用户兴趣点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并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成果将为移动商务中,如何更好满足企业的精准推送与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输配电价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是推进售电市场放开的重要基础.随着输配电价改革不断深入,不同类型的输配电价定价方法亟待研究.本文以大工业用户输配电价为研究对象,首先,引入汉森门槛模型,内生性划分大工业用户的负荷率区间;其次,建立输配电网长期增量成本分摊模型,提出基于负荷率差别的输配电价定价方法,并借鉴分时电价思想,构建基于负荷率差别定价的分时输配电价协调优化模型,设计分电压等级、计及负荷率差别的分时输配电价;最后,以我国中部H省大工业用户为例,验证所提模型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分时输配电价定价方法吸收了负荷率电价和分时电价优点,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有效调节电力用户需求,实现削峰填谷,一定程度缓解输配电网阻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具体的离散时间不完全市场模型下给出了极小鞅测度的刻划,并以此推导股票期货的无套利定价模型.随后,通过实证对推导出的定价模型加以检验,其结果表明:新定价模型能够较好的对样本期货价格进行拟合,且在与持有成本理论的单因素期货定价模型的比较中,新模型在价格预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一类两层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其中制造商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还通过网络直销商店销售产品.目的是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互动,以揭示直销渠道的作用和影响.综合考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对渠道的接受程度,通过消费者效用选择模型得到直销和零售渠道的需求.在批发价外生的情况下得到了直销和零售渠道的定价均衡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发现直销渠道对于制造商而言作用是多重的,一方面,直销渠道拓展了制造商的产品市场,在零售商的市场区隔之外满足了更多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直销渠道给零售渠道以潜在的威胁,迫使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最后分析了制造商具有批发价定价权时的渠道结构选择问题.为企业建立和分析网络销售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钢  王勇 《系统工程》2012,(6):18-23
研究了同时面对由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构成的顾客群体时,零售商如何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的问题。构建了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顾客群体所组成的报童模型,这个顾客群体中同时包含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引入价格保障机制以实现零售商对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制定统一的销售价格。研究结果表明:在报童模型中,零售商实施价格保障机制可以统一定价,而不用考虑策略顾客和短视顾客的比例;在价格保障机制下,零售商所获得的利润要大于等于单纯按照策略顾客或短视顾客的保留价格定价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零售商与消费者预测行为的牛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零售商运用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技术预测提前期需求,分析价格波动下消费者的价格预测行为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表明:①零售商平滑的需求预测有助于减小牛鞭效应;②消费者的价格预测行为有助于减小牛鞭效应,一方面,消费者越关注历史价格的波动,越有助于减小牛鞭效应;另一方面,消费者观察到更长期的历史价格可以进一步减小牛鞭效应。比较了两种预测技术下的牛鞭效应,同以往学者研究结论不同,移动平均预测下的结果可能比指数平滑预测下的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构建同时包含网络效应、转移成本与产品兼容的动态博弈模型,并计算其马尔可夫精炼均衡.数值模拟发现一种新的混合均衡,其中市场分享与倾翻均可能出现.发现网络产业中,转移成本对市场支配的影响非单调:高转移成本会导致用户锁定,抑制市场倾翻;适中的转移成本则会刺激企业采取策略性定价,加剧市场倾翻.某些情况下,减少转移成本的规制政策会降低市场的可竞争性.产品兼容的去差异化效应弱于平整效应,结合促兼容政策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从此视角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中的号码携带政策,发现其实施滞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市场早期的互联互通障碍与网内网间差别定价.  相似文献   

15.
探索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采用回购契约协调二级供应链的内在规律.构建新的条件下的回购契约模型并求解,分析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厌恶对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的影响.通过算例仿真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市场价格随机条件下,不管生产成本信息是否对称,只要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供应链上各决策变量都会发生分岔突变的现象;不管零售商是否风险厌恶,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都会给供应商带来额外的收益,但会损害零售商与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信息越不对称,供应链上的各种决策变量在分岔突变区域的振幅越大.结论是:分岔突变现象是价格随机条件下,参与者风险厌恶时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供应商能够通过隐瞒私人信息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损害零售商和供应链的利益;零售商应对生产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使生产成本信息透明;零售商以平稳的心态面对各种外部风险,更有利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期权合同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个两阶段供应链效率问题,其中零售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和期权合同购买产品.应用Stackelberg模型分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零售商确定期权合同的采购决策,供应商进行产量决策;第2阶段,观察到市场实际需求、零售价和现货市场批发价后,零售商进行最优期权合同和现货合同采购组合决策.证明了在现货合同市场中增加了期权合同市场后,供应链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故障率预期的顾客对延保服务的选择性购买问题,在构建顾客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零售商销售产品及延保服务的两级产品服务供应链利润模型,设计了固定支付+延保服务收益共享契约使制造商提高延保服务水平的同时,弥补服务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润损失。研究表明,该契约可以有效降低延保服务价格,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服务水平对供应链系统利润以及固定转移支付对协调前后供应链企业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决策权威对分散式供应链运作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供应链,在确定型市场、供应商与零售商具有关于零售商成本结构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利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零售商定货决策权威对分散式供应链运作效益的影响。证明了零售商打破决策权威均衡,由某个零售商获得定货决策优先权,有利于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益的提高;而且,除两个零售商的运作成本差异不太大也不太小且由高成本零售商获得定货决策优先权外,由某个零售商获得定货决策优先权能提高供应商与获得定货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的运作效益。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ignment contract with revenue sharing where the retailer offers two revenue share schemes between himself and his suppli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ventory ownership: One is that the retailer takes charge of the unsold items,the other one is that the retailer returns the unsold items to the supplier at the end of the selling period,and the supplier disposes those overstockings.In each contract,the retailer deducts a percentage from the selling price for each sold item and transfers the balance to the supplier.The supplier solves a two-stage problem:She first chooses contract,then decides retail price and delivery quantity according to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chosen.With an iso-price-elastic demand model,the authors derive the retailer and suppliers’ optimal decisions for both schemes.In addition,the authors characterize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disposing cost.The authors compare the decisions between the two schemes for disposing cost turn out to be holding cost or salvage value,respectively.The authors use numerical examples to show the supplier’s first-stage optimal decision depends critically on demand price elasticity,the disposing cost and the retailer’s share for channel cost.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studies channel choice decisions in a multi-channel supply chain under a strategy where there is an ex-ante commitment made on the retail price markup. The market demand is uncertain and dependent on the price and sales effo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ny channel structure, when making order decisions the retailer only examines the price ratio and the fluctuation size of random demand, rather than the channel cost and the retailer's marketing efficiency. When the retail price rises, the manufacturer is willing to increase inventory quantity for direct sales, because the manufacturer's profit margin is higher in direct channel. The increase in demand fluctuation only affects the degree of channel preference but doesn't change the manufacturer's channel choice. No matter in which level the price ratio is, when the sales efficiency of retail channel is not high or the demand proportion of direct channel is low, the manufacturer and the retailer will be both apt to choose a dual-channel structure. Then adding a direct channel becomes a marketing strategy, rather than a competitor of the retail channel, and helps the supply chain win more market dem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