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黄淮冬麦区80年代推广面积达66.67×104hm2以上的10个小麦品种的讨论,阐述了具广泛适应性和高产品种的共同特性,分析了这些品种系谱与遗传基础的特点,提出了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认为这10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下一轮育种的中心亲本,并对如何选育广泛适应性高产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高产和抗倒伏是相互制约的。文章利用力学原理建立力学模型,从而推倒出小麦茎秆在无风情况下的临界穗重和有风情况下小麦茎秆的临界风力、穗重、茎秆长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为育种专家在不同地区培育不同形态、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省小麦生产对早熟稳产优质抗病高效良种需求实际,以及项目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优势小种不断升级危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我所以优质高产为主攻目标,突出抗锈性选择压力,兼顾早熟、广适、易栽培、抗逆性等目标性状,以提高育成品种优良综合性状,实现稳产高效。数质并重。根据上述育种目标要求应用系统育种方法,新选育的凤麦36号(编号凤系02—98)兼具早熟、高产、稳产、广适、抗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我省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2006年12月凤麦36号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为给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对61份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长平均为10.8 m、千粒重平均为37.9 g、穗粒重平均为2.2 g、稀穗(平均10 cm19.4个)的高杆(平均株高104.6 cm)中熟(平均生育期112.0 d)品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的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穗密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为高产类和密穗类两类,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与育种单位和育成地点无必然联系,而引进品种和含有较多地方品种遗传信息的品种与当地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总体看来,青海省春小麦育种经历了起步、密穗育种、高产育种和品质育种四个阶段,使品种逐步由密穗型向高产型演化,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演化,其中,1994年是高产育种的顶峰时期,2001年以后进入品质育种期。  相似文献   

5.
庄巧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与遗传研究工作60多个春秋,主持育成“华北187”、“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8号”、“北京837”等冬小麦优良品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他善于在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处理上很好地将产量、抗病性和熟期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亲本的特点进行合理组配,尽可能拓宽种质资源的利用面.2010年8月,庄巧生院士围绕自己的小麦育种生涯以及“北京8号”、“北京10号”以及“丰抗”系列品种的育种过程进行了口述回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冀东北麦区的小麦品种潜力和超高产品种产量指标的讨论,提出了本区选育超高产品种应以提高穗粒重为主攻目标,以选择合理株型为关键,以创造超高产的种质资源为前提的育种策略。明确了冀东北麦区超高产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7.
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产的有效措施。墨西哥通过多年育种工作培育出一系列高产矮秆小麦。这项工作的主持人是诺尔曼·艾伦斯·勃劳格。15~20年前,墨西哥由于没有适合当地条件的春小麦品种,小麦产量只能满足国内需要的一半。目前,墨西哥已实现粮食自给,每年尚有出口。近年来约有20~30个国家引种墨西哥矮秆小麦,种植面积约6亿亩,收到增产效果。这些品种的主要优点是高产、抗倒伏、抗锈力强和适应性广。印度在1963年引进墨西哥小麦,1969~1970年墨西哥小麦及其衍生品种在印度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小麦高产优质育种的进展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回顾与总结新疆小麦育种工作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新疆小麦高产、优质育种的几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果简介 “河农85-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育成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高产田种植,较当地推广品种显增产。其主要特点是耐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皖北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39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是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结实小穗数;建立了产量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解释了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的99.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千粒重、穗粒数、小穗数是通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春小麦品种演替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至今新疆春小麦品种经历了多次更替。对不同时期的54个品种所采用的育种方法和品种的形态、产量、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抗病性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育种方法已由引种发育到新的育种方法;在形态性状中,株高明显变矮,株型由楹散型紧凑型发展;在产量性状中,产量明显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所提高;在品质性状上逐渐向强筋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试验料材选用粒大、色白、品质好的6811(1)-81小麦品系.色光辐射源采用高频超声设备,输出最大电功率300W,频效1.1MHz,换能器输出声能经声透镜聚焦后,焦区平均声强度50W/cm~2;光源采用氦氖激光器,光斑直径3mm.光束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直接照射于声场焦区内.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仝文伟  查菲娜  王其英  尹文海  魏娜 《河南科学》2009,27(12):1546-1549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1951—2005河南省气候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对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气候值与小麦产量值分别做相关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而积温则逐渐增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小麦生育前期气候变化较缓,后期气候变化较快,小麦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有较大一致性;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积温的影响,日照时数和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小麦产量一定程度内呈正相关,而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则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性比,饲料和密度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性比、饲料和投放密度三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饲养雌螺、投喂混合饲料(满江红或紫贝浮萍加麸)和每亩投放10万幼螺的组合最好。还讨论了水生植物作为福寿螺饲料的优点和实现福寿螺单性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娜拉”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中,作为被书写的叛逆者,与易卜生的“娜拉”原型产生了疏离,形成了中国化的“娜拉”系列。中国特有的土壤孕育了“娜拉”形象.形成了中国经典性类型。“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中发生着嬗变,并在男女作家笔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冀东平原地理位置,冬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冬小麦起高产育种的研究,建立了以主攻少蘖、大穗、大粒,兼顾抗病、早熟、抗旱、冬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选育工作,选育出了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的超高型优良品系,为冀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