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因应数学技术下网络环境对著作权的挑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近年均通过制定相关国际条约或修改国内法,采用不同模式确立: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网络传输权这一著作权专有权,而且这一专有权的性质是著作权的财产权性质.国际条约及相关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传输权的内涵指作者所享有的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载至互联网服务器,或许可他人实施上述行为,供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选择和获得该作品的权利。而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发表权即是指作者决定其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因此,根据发表权的特性,笔者认为,作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传输权不单纯是一项财产权利,还具有发表权的性质,从而为作者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精神权利的保护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代表高校行使管教权,其管理行为是高校管教权的具体化.依照教育法的规定,管教权对学校来说是一项权利,但由于高校与学生间的教育管理关系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高校管教权亦具有强制性,体现出"权力"性质.为保障学校管教权的顺利行使,高校图书馆应由法律授权,依法获得处罚权.处罚权的性质是行政权力,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处罚权可以保证图书馆自身的管理与完善,也能更好地保护师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3.
依照《教师法》教师享有"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六项教育权利。由于目前法制、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部分教师素质问题等原因,有的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行使评价权,教师滥用评价权的事时有发生。教师一旦滥用评价权,势必侵犯学生依照《教育法》享有的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对《教育法》的实施和公平行使教育,以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职业地位等都要造成严重危害,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并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等五方面采取策略,来防止教师滥用评价权。  相似文献   

4.
刘灵芝  于向花 《科技信息》2012,(33):493-494
精神慰藉权,是指老年人享有的获得尊重、安心和亲情慰藉等方面的精神愉悦的权利。老年人精神慰藉权的实现.既是家庭和子女的义务,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并出台相关措施,依法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权。  相似文献   

5.
身体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包括了维护身体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完整性和有限性自由支配身体的排他性权利。对于胎儿已成人形的身体,应由其出生后获得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来追溯行使身体权;对于尸体则认为是身体权客体的延续利益,不应再享有身体权。对于侵害身体权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财产损害赔偿为辅,以达到维护民事主体人格尊严,保障其人格利益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图书馆,而不能是其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就雇佣合同享有权利,而读者则基于其独立地位享有权利。图书馆权利包括资源收藏权、选择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图书馆权利受到其他竞争性权利和社会公益之限制。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图书馆,而不能是其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能就雇佣合同享有权利,而读者则基于其独立地位享有权利。图书馆权利包括资源收藏权、选择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图书馆权利受到其他竞争性权利和社会公益之限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身份权利的配偶权应包含哪些权利内容?学界分岐颇多,本文笔者根据新婚姻法及相应的有关法律在对配偶权界定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国配偶权的权利内容,尝试着将配偶权分为两大类:在任何时候都享有的配偶权权能和在特定时候才享有的配偶权权能,并列举出其中若干项重要权利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生环境介质的污染或破坏,并进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害环境权是指侵害自然人享有的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性质及其救济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两个法律体系分别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0.
实习权是指在实习活动过程中实习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义务之和的总称。以实习权的规范保障为出发点,通过对实习权与教育权、劳动权基本权利关系的分析,将实习权置于自由与社会面向中对实习权进行权利价值考察;结合实习权的权利价值,探讨了实习权权利保护的证成逻辑和实习权权利保护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的提高,但网络社会中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却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只有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选择和判断,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探讨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并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工程。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人文与科技、教育与管理并重,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新余高专学报》2006,11(3):106-108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汉语教学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要大力实施”精讲多练”,努力开展因材施教与协作学习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强,使高校学生人数陡增,给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阶段的体育教育者就更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特征,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党员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在教育中加强主体性教育。党员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是新形式下高校加强党员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也只有在实际的教育中,充分实践主体性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主体、主体性等问题也成为哲学界和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对学校教育、学校体育提出新的要求的大背景下,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通过阐述全纳教育的内涵和宗旨,从全纳教育角度出发,倡导体育教师进行观念改革,并提出体育教师应转变的几个观念。包括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转变:接纳所有的学生;体育教师的成才观转变:从教授“终身体育”意识到实践自我的“终身学习”;体育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转变:从“我要你如何”转变成“我们如何”;体育教师的教师主体观转变:从摒弃“体育好生与差生”的称谓到重视学生成功体验;体育教师的评价观转变:从“为教而教”到“教是为了不教”;体育教师的责任观转变:从“学生的学习”到“学生的一生”负责。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的德育状况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了解估计不足;德育过多的理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方法途径单一呆板;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进行德育改革,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德育中体现出来;德育的方法途径要多样化,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寻求德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但对于工学结合过程中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目前的法律却面临着空白的尴尬。文章试从现行法律的角度探讨此类事故的责任归属,并尝试提出若干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