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this study, we prepared Ti/IrO2–ZrO2 electrodes with different ZrO2 contents using zirconium-n-butoxide (C16H36O4Zr) and chloroiridic acid (H2IrCl6) via a sol–gel rout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ZrO2 content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electrodes, we performed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binary oxide coating was composed of rutile IrO2, amorphous ZrO2, and an IrO2–ZrO2 solid solution. The IrO2–ZrO2 binary oxide coatings exhibited cracked structures with flat regions. A slight incorporation of ZrO2 promote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 IrO2. Howeve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IrO2 was hindered when the added ZrO2 content was greater than 30at%. The appropriate incorporation of ZrO2 enhanced 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pure IrO2 coating. The Ti/70at%IrO2–30at%ZrO2 electrode, with its large active surface area, improv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long service lifetime, and especially, lower cost,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promoting oxygen evolution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相似文献   

2.
利用EB-PVD工艺在高温合金表面制备的SiC/ZrO2双层防热涂层,对制备态和不同温度晶化处理后的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SiC结晶程度提高,Ramam光谱出现了SiC的TO带和LO带;SiC层中分散的sp2杂化碳团簇产生了急剧的聚集,形成了大的团簇结构。退火处理后SiC表层发生钝性氧化,涂层表面C元素含量大幅度减少,而O元素含量迅速增加;XPS C1s和Si2p谱峰的中心向高结合能方向发生了偏移;表层中C—C键的含量减少,Si—O键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陶瓷料浆流变性能是注凝成型工艺的关键,料浆流变性要求高固含量,低粘度.实验通过在ZrO2表面包覆Al2O3,形成ZrO2-Al2O3复相陶瓷料浆.根据静电位阻稳定理论,通过调节pH值和分散剂的加入量,可得到满足成型要求的高固含量,低粘度的料浆.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左右,分散剂加入量为粉料质量的3%时,料浆固相体积分数可以达到40%.同时表明了Al2O3对ZrO2颗粒表面有改性作用,提高了悬浮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Pd/ZrO2-Al2O3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摩尔配比的ZrO2和Al2O3混合载体,负载贵金属Pd后,对该催化剂系列进行甲烷燃烧反应的活性表征.利用XRD.BET,BJH孔分布,CO脉冲吸附Pd分散度测定法等技术考察了ZrO2和Al2O3不同配比对混合载体的结构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和Al2O3的摩尔比为1:5.8的负载Pd催化剂活性最好,载体中单斜晶相氧化锆和较大孔径分布的催化剂都有助于催化剂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电化学方法研究了ZrO2-Tb2O3.5-Y2O3复合氧化物体系的混合电导和氧渗透性,并从固体缺陷化学的角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Tb含量高达50mol%),试样皆为面心立方萤石结构,其晶格常数随Tb含量增多而线性增大.Tb元素的变价及其随温度和组成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体系的混合电导性质.Tb含量的增多导致电子电导的增大,而Y的掺入对其电性质的改善不明显.氧渗透性决定于材料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的综合作用,氧渗透通量较ZrO2-Y2O3体系提高了1~2个量级.氧渗透过程机制遵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通过材料膜的体扩散为控制步骤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氧化镁稳定氧化锆(MSZ)固体电解质表面制备出了ZrO2+MgS辅助电极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并分析了影响涂层稳定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良好,MgS粉体未完全分解和氧化,因此,利用激光熔覆法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表面制备ZrO2+MgS辅助电极方法可行.在1600℃时,硫分压大于10-495Pa,MgS不发生分解;氧分压为10-5578Pa时,硫分压大于10-4636Pa,MgS不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两种等离子热喷涂涂层ZrO2 8Y2 O3和NiCrAlY (金属基底 )的不同粗糙表面的实验样品进行了激光空间散射场实验研究 .采用了He Ne激光光源 (波长λ =6 33.0nm ;激光功率P =2mW ) .将激光束倾斜一定角度直接照射到实验样品上 ,在不同散射角和不同散射空间距离位置上用面阵CCD传感器探测空间散射光场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散射方向的空间散射光场分布是不一样的 ,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光学方法测量热喷涂涂层工业参数 ,诸如涂层厚度 ,表面形态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S2O82-/ZrO2-MxOy(M=Al,Fe,Cr,Mn,Ti)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xOy(M=Al,Fe,Cr,Mn,Ti)促进的S2O8^2-/ZrO2-MxOy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酯化反应催化活性有不同的影响,其中Cr含量为0.5%的催化剂S2O8^2-/ZrO2-Cr2O3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乙酸的转化率高达86.1%,而在相同条件下,不加催化剂时乙酸的转化率仅为26.9%,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证实,催化剂中ZrO2主要以四方晶相(Tetragonal phase)存在,少量以单斜晶相(Monoclinic phase)存在,T相和S2O8^2-是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环己酮为原料,w(H2O2)=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硫酸氢钠作为助剂的条件下,采用H4SiW12O40/ZrO2-Al2O3作催化剂合成己二酸。探讨H4SiW12O40/ZrO2-Al2O3对合成己二酸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酸性助剂硫酸氢钠用量及反应时间四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H4SiW12O40/ZrO2-Al2O3催化剂是合成己二酸的良好催化剂,在固定环己酮用量为0.1mol的情况下,当催化剂用量为2g,氧化剂用量为50mL,酸性助剂硫酸氢钠的用量为0.05g,反应时间为6h的优化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78.7%。  相似文献   

10.
用纳米尺寸的ZrO2粒子对MoSi2的增韧补强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证明不含Y2O3稳定剂的ZrO2颗粒对MoSi2的增韧效果显著,而含Y2O3稳定剂的ZrO2颗粒的增韧效果有限.前者的增韧机制主要以微裂纹增韧为主,致使室温断裂强度有所降低;后者主要是应力诱发的相变增韧为主,故断裂韧性与强度同时得到了提高.断口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ZrO2粒子使MoSi2的断裂模式从穿晶型向准解理穿晶或沿晶型"碎化"断裂模式转变,这种断裂模式的转变与断裂韧性的提高相对应.另外还发现应力诱发相变增韧效果有限可能与基体晶粒较粗以及纳米粒子在热压过程中的团聚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取溶胶析出法对BMT{Ba(Mg1/3Ta2/3)O3}表面进行ZrO2包覆处理,制备了BMT陶瓷与LMSZA微晶玻璃的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结果表明,ZrO2包覆层对BMT的保护是隔离牺牲性的,同时用ZrO2制作包覆层是合适的,对介电性能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铝热反应制备ZrO2/Al2O3复相陶瓷材料,研究ZrO2含量对复相陶瓷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相组成为ZrO2和Al2O3.随着ZrO2含量增加,ZrO2在基体中的分布越均匀,维氏硬度为8~15GPa,在ZrO2质量分数为41.5%时呈现最大值为14.85GPa;断裂韧性先增加后降低,在ZrO2质量分数为30%时呈现最大值8.01MPa.m1/2.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氯氧化锆和氨水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备氧化锆微粉的方法。对分散剂种类及分散剂量对氧化锆微粉分散性影响进行了讨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布仪对获得的氧化锆粉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加入聚乙二醇6000时,二氧化锆在水中分散性最好;采用1.150%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可获得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的氧化锆粉末;相同质量分数的分散剂,分散效果较好的排序是:有机高聚物〉无机电解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物异丙醇。  相似文献   

14.
采用4组分微乳液为CTAB/正己烷/水/正戊醇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WO3/ZrO2固体酸催化剂,并用X射线粉末分析(XRD)、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TEM、氨程序长温脱附(NH3-TPD)和烷基化反应的测定结果表明:ZrO2纳米粒子呈方形,WO3/ZrO2纳米粒子呈球形;样品在负载WO3后经过焙烧酸量大大增强;烷基化产物中C8的质量分数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乙酸正丙酯的合成.结果表明,SO4^2-/ZrO2-Al2O3对乙酸正丙酯的合成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酯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X光衍射分析等方法,测试了ZrO_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在700℃下的一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固体电解质和电极内外表面的物相组成,发现受CO气体影响后,内电极与固体电解质接界处有金属互化物PtZr生成,而且内电极表面的电镜图表明电极有明显的溶蚀迹象,固体电解质内壁有新物相YG_2和Zr_(0.82)Y_(0.18)O_(1.91)生成,同时氧化锆基体内表面有溶蚀的迹象。探讨了一氧化碳气体对氧化锆传感器响应时间和电导率的影响机理,认为CO气体不仅参与了电极反应,同时也和氧化锆基体发生了化学反应,改变了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表面的晶体结构,使电阻升高,电极的响应时间加快。表1,参10。  相似文献   

17.
S2O8^2-/ZrO2-Si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与沉淀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稀土种类等不同制备条件下的S2O8^2-/ZrO2-Si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沉淀一混合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远远大于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新的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WO3/ZrO2-SiO2,以乙酸与乙醇反应的酯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W/Zr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用流动指示剂法测定催化剂的酸强度,用XRD、BET、TEM、DSC-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呈比较规则的多孔网状结构,具有超强酸性,催化性能良好,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比表面积达649.1 m2/g.  相似文献   

19.
以皮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了SO42-/ZrO2固体酸.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等对SO42-/ZrO2固体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O42-/ZrO2较完整地保持了胶原纤维的纤维状结构.SO42-在ZrO2的表面进行了配位螯合,形成了固体超强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O42-/ZrO2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下降,其中等强度酸性中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柠檬酸的酯化反应中,纤维状结构的SO42-/ZrO2固体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等离子体 -化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结构 Zr O2 -Y2 O3 和 Zr O2 -Y2 O3-Al2 O3 粉体及其不同温度退火前后的结构、性质变化 .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粉体 ,烧结后具有很好的聚合性能 ,聚合结构可达到 1~ 2 μm,且内部晶粒尺寸很小 (2 5~ 35 nm) ;在 12 0 0℃以下退火 ,X射线衍射图谱上没有 Al2 O3 的衍射峰 ;对于两种体系 ,主相 Zr O2 的结构虽大致相同 ,但当低温退火 (<12 0 0℃ )时其在 Zr O2 -Y2 O3 体系中的晶格畸变比在 Zr O2 -Y2 O3-Al2 O3 系统中的变化更大 ;晶粒尺寸 (D)为 10~ 15 nm的粉体几乎没有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