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吡啶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的 12 株高效吡啶降解菌对吡啶的降解性能和生物膜形成特性, 以期为在废水处理系统中构建降解型生物膜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12株菌都具有较高的吡啶降解活性, 其中代表性菌株Pseudomonas sp. ZX01和Arthrobacter sp. ZX07降解吡啶的最适温度是35oC, 最适pH是7.0, 在初始吡啶浓度为100~2000 mg/L的范围内, 降解率均达到100%。不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明显, 胞外蛋白分泌量、胞外多糖分泌量和由鞭毛参与的游动能力与各株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采用吡啶质量浓度每代递增(0.1,0.2,0.3,0.4,0.5g/L)的5代富集培养方法,从3头骆驼消化道分离筛选吡啶降解菌株,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高效降解菌株对吡啶的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共获得3个属22株吡啶降解菌,其中瘤胃7株,归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肠道15株,归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属和产碱菌属.筛选获得的菌株都可以较好地降解吡啶,其中1株产碱菌(KF641851)经96h,1株芽孢杆菌(KF641839)经108h能够将吡啶(0.4g/L)完全降解.研究显示骆驼消化道在有氧条件下可培养降解吡啶微生物种类不丰富,肠道菌种类和数量较瘤胃多,其优势降解菌归属为产碱菌属.研究提示骆驼消化道可能蕴藏着可降解吡啶的微生物,本研究可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动物源微生物在生物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吡啶降解菌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中有机氮主要以吡啶、吡咯结构形式存在。为了探索微生物对煤中有机氮的脱除效果,采用平板固体筛选和液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以模型化合物吡啶作为氮源对降解菌进行筛选,得到吡啶降解能力较高的JH-2菌株。通过分析影响菌种降解能力的因素,如培养基种类、接种量、pH值及温度等,获得JH-2菌株降解吡啶的最佳实验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35~40℃,pH值为7。在此条件下,吡啶降解率可达到40.9%。对JH-2菌株降解吡啶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吡啶中的氮在降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NH4^+离子,并作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氮源被消耗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种复合菌剂对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由焦化活性污泥中提取的1株吡啶降解菌BC026、1株喹啉降解菌BW004及2株咔唑降解菌BC039和BC046,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M19,应用于吡啶、喹啉和咔唑的同步降解,探讨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19的同步降解效率比单菌株降解效率高,其中喹啉降解中间产物与单菌降解结果相同;4株菌在复合条件下生长良好,且喹啉降解基因和咔唑降解基因得到保持.M19对3种污染物的同步降解过程是各株降解菌作用的加合,但由于消除了各污染物对非其降解菌的抑制作用,菌株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由焦化活性污泥中提取的1株吡啶降解菌BC026、1株喹啉降解菌BW004及2株咔唑降解菌BC039和BC046,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M19,应用于吡啶、喹啉和咔唑的同步降解,探讨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19的同步降解效率比单菌株降解效率高,其中喹啉降解中间产物与单菌降解结果相同;4株菌在复...  相似文献   

6.
以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站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OCNB-1, 经微生物自动测定仪WSVTK-R07.02和16S rDNA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在培养基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2 ℃、摇床转速为120 r/min的条件下,考察了该菌株降解邻氯硝基苯的能力,发现菌株42 h内将起始浓度为1.07 mmol/L的该化合物降解了约80%;经质粒检测,在OCNB-1菌株中发现一条质粒条带,选用7种内切酶对质粒pOCNB-1进行单酶切,得出质粒大小约为32 kbp;抗生素抗性实验表明菌株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钠的抗性与质粒无关,对利福平、氯霉素的抗性与质粒有关;通过细菌接合,质粒转移到无降解邻氯硝基苯能力的Pseudomonas.stutzeri受体菌中,接合子Pseudomonas.stutzeri能利用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证明质粒为降解质粒.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站分离出一株细菌, 经微生物自动测定仪WSVTK-R07.02和16SrRNA扩增测序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在 培养基pH为8.0,培养温度32 ℃,摇床转速120 rpm 条件下考察了该菌株降解邻氯硝基苯的能力, 菌株42 h内将起始浓度为1.07 mM的对邻氯硝基苯降解近80%;经质粒检测,在菌株OCNB-1中发现一条质粒条带,选用7种内切酶对质粒pOCNB-1进行单酶切,得出质粒大小约为32 Kb;抗生素抗性实验表明菌株对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钠的抗性与质粒无关,对利福平、氯霉素的抗性与质粒有关;通过细菌接合,质粒转移到无降解邻氯硝基苯能力的Pseudomonas.stutzeri受体菌中,接合子Pseudomonas.stutzeri能利用邻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证明质粒为降解质粒。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难降解有机物在共基质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采集活性污泥样本,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W12,选择3种共基质:葡萄糖、苯酚和喹啉,研究了W12分别在这种基质中对吡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吡啶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一个最优点,过高浓度的葡萄糖不促进降解,甚至会减慢吡啶的降解。苯酚对吡啶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啉对吡啶的生物降解也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喹啉的增大而增大,但W12在单基质和共基质下均不能降解苯酚和喹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难降解有机物在共基质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采集活性污泥样本,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W12,选择3种共基质:葡萄糖、苯酚和喹啉,研究了W12分别在这种基质中对吡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吡啶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一个最优点,过高浓度的葡萄糖不促进降解,甚至会减慢吡啶的降解。苯酚对吡啶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啉对吡啶的生物降解也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喹啉的增大而增大,但W12在单基质和共基质下均不能降解苯酚和喹啉。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农药残留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有效方法,但其降解机制并不清楚。为探究TCP完整的代谢途径和降解机制。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了一株TCP降解细菌,并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了菌株的降解性能,并鉴定了其代谢产物。该菌株为Delftia sp. DFT菌,它能在48 h内对50 mg/L的TCP降解率达34.28%,同时也能降解3,5-二氯-2-吡啶醇、6-氯-2-吡啶醇和2-羟基吡啶等其他氯代吡啶类化合物。在降解TCP过程中,共鉴定了12种不同的TCP代谢产物。初步推测水解-氧化脱氯途径、还原脱氯途径、反硝化及烷基化途径可能共同参与了菌株DFT对TCP的降解。据文献调研,这是首次在Delftia sp.菌中发现有四种可能的TCP代谢途径的报道,这为纯培养物中的TCP降解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一株降酚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能够降解苯酚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鉴定,确定为无色杆菌属。对不同温度、pH值、盐度以及不同苯酚质量浓度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30 ℃、67 h内完全降解600mg/L的苯酚,并能对1000 mg/L的苯酚起到降解作用;在温度为30 ℃、pH=7、盐度为0.3%时,该菌株的生长及苯酚降解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降解甲胺磷细菌的分离及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合肥农药厂污染严重的土壤及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甲胺磷农药的降解菌Pm-6,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性能稳定,在4℃下保存30天降解能力变化不大,需充分供氧,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该菌还可降解甲基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1株耐盐细菌My23(耐18%NaC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裂解法对其进行质粒提取,结果表明可以提取得大小2个不同质粒;改变常规提取方法中的部分环节,如加入STE清洗菌体的培养基成分,溶菌酶的使用,以及加入碱裂解液Ⅰ后静置20min,对该耐盐菌质粒的提取有较好的作用。经SDS法将小质粒消除后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耐盐功能比较,发现提取出的小质粒与耐盐无关。将大肠杆菌DH5α制备成感受态细胞,将耐盐菌的质粒进行转化,结果进一步表明耐盐性状与质粒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Bacillus sp.)和1株真菌(Mucor sp.),以12种不同材料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混合菌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吸附法能有效实现混合菌在改性后蛭石上的固定化.制得的固定化混合菌,传质性能好,对芘(Pyr)和苯并芘(BaP)的降解率42 d分别可达94.96%和74.96%,明显高于游离菌对Pyr和BaP的降解率60.49%和50.09%.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固定化混合菌微观结构,同时探讨了固定化混合菌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缺氧条件下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毒性削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摇瓶试验研究了吡啶废水的降解及其毒性削减规律.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吡啶和亚硝酸盐,二者的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且亚硝酸盐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比吡啶的大;吡啶降解过程中废水毒性削减的最佳碳氮质量比为8.0左右;在吡啶降解的初始阶段,亚硝酸盐的生成使得废水毒性略有提高,在降解的后阶段,吡啶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持续降低,废水毒性不断下降直至基本无毒,说明缺氧反硝化是处理吡啶废水,同时降低其毒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一株自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及烟嘧磺隆生产中间体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DPY对烟嘧磺隆废水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COD的去除率最大为23%,并且该菌株对烟嘧磺隆废水的降解中,对烟嘧磺隆中间体2-氯-N,N-二甲基烟酰胺、磺酰胺和磺酰胺甲酸酯的降解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这3种中间体的降解率分别为40.9%、71.5%和42.2%.  相似文献   

17.
从大连化工厂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氯苯降解菌CB-2,该菌株能够以氯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对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研究了菌株CB-2对氯苯的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氯苯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接种量5%.在最适条件下,氯苯降解率可达82%以上.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菌株CB-2降解氯苯是通过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催化的邻位开环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细菌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运听 《江西科学》2008,26(4):572-575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从温州某印染厂的生化曝气池下水道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细菌,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最高耐酚浓度为1000mg/L。并采用海藻酸钙对该菌进行固定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如培养温度、pH、转速、供氧等对固定化细胞降解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温度35℃、pH5.0、转速120r/min,在有氧条件下,24h内对100mg/L苯酚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