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薇 《安徽科技》2003,(7):41-4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就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化学综合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 ,特别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试题。试题中涉及基本操作、基本仪器 ,也包含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装置及实验方法 ,从题目中学生能直接获得一些富有创意的启发 ,并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做好综合实验题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视“双基”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化学实验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 ,明确常用装置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开拓思路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于常见的洗气瓶 (见图 1 ) ,可总结出许多用途 :如 :( 1 )用于气体除杂 ;( 2 )干燥气体 ;( 3 )排水法收集气体 ;( 4 )排…  相似文献   

3.
1几种有毒气体的快速制取按传统的方法操作制取氯气、氯比氢、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时,都需要加热,因此,对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改进制取方法后,不但能快速制取,而且也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通用仪器:用250ml的广口瓶,配以带分液漏斗及弯头导管的橡胶塞即成.实验时,把固体物质放入广口瓶,把液体物质注,人分液漏斗中,开启分流漏斗的旋塞,使液体物质逐滴滴入广口瓶中与固体物质接触,即有气体产生.可根据气体的性质灵活收集之.1.1氯气的快速制取将氨酸钾或高锰酸钾适量放,入广日瓶中,在分流漏斗中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组能适用于液—固、液—液、固—固反应制取气体的多用途微型气体发生器及应用于气体性质实验的反应管等仪器.利用该仪器能组合成为具有气体发生、净化、吸收、性质反应等功能的装置,使仪器的用途大为扩展,为微型化学实验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并通过该仪器对H2、O2、Cl2、CO等几个有代表性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一体化微型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缺氧实验是医学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的一个基本实验内容。目的是在动物身上复制缺氧模型 ,使学生了解缺氧的分类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一氧化碳 (CO)中毒性缺氧是缺氧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方法是将小鼠放入 2 5 0mL缺氧瓶中 ,塞上橡皮塞 ,然后向瓶中注入CO气体 ,观察小鼠对CO的反应。1 传统方法CO中毒实验中所需的CO气体市面上无售 ,只能在实验室中自行制备。方法是 :用浓硫酸与甲酸加热生成。目前各实验室 (如化学和病理生理学 )制取CO的装置和方法 ,普遍采用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和甲酸各 2mL ,然…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是化学工作者综合素质之一,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每位化学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也是实验获得良好结果的基本保证。通过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准确、细心、认真、整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而为后继课程和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析探究性学习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积极倡导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重心是学生,特点是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提高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得到和偕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三维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科学探究的五个方面:巧妙设疑,提出问题与思维培养;敢于“狂想”大胆假设与思维培养;制订计划。进行探究与思维培养;收集证据,做出结论与思维培养;反思评价,做出报告与思维培养,分别举实例阐述思维培养的过程。总结出科学探究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最佳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电激发氧,即O2(^1Δ),是驱动氧碘化学激光器的驱动源。O2(^1Δ)通常由碱性过氧化氢溶液与气态氯反应而获得。一种新型单重态氧发生器已经通过分析和实验鉴定。这种新型发生器是利用碱性过氧化氢(BHP)的均匀液滴作为液相反应表面。在发生器里气态氯和O2(^1Δ)在许多液滴之间流动。参加O2(^1Δ)转换反应的氯的份额,依赖于耦合气体和液体流场、扩散质量迁移及均匀气体、液体和交界面的化学反应。一维流  相似文献   

9.
观察、实验需要科学思维作指导,科学思维又可在观察、实验中得以训练与提升,在观察、实验教学中应贯彻科学思维训练的“三互”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要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现象与其本质的关系;三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微观粒子世界。为此,本人试行了几种教法,分别介绍如下:1 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课试行集中教学 对化学现象通过实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统编高一教材中,介绍了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的固体,熔点是16.8℃,但学生从未看到过固体三氧化硫,过去介绍固体三氧化硫制备的资料不是很多,而且制备起来也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了摸索探讨,特别是在气体的制取,催化剂的选择以及简化装置和实验条件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现将实验的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观察、实验需要科学思维作指导,科学思维又可在观察、实验中得以训练与提升,在观察、实验教学中应贯彻科学思维训练的“三互”原则。  相似文献   

14.
形象思维的培养应立足于左右脑的平行开发,注意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方法方面,应该结合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心理成分,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表象,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科学想象力。通过微观想象力的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联想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科学想象力是发展形象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MnO_2 实验室用2KClO_3====2KCl+3O_2↑制取O_2。由于实验中常观察到反应物熔融呈紫红色、 △收集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和白烟等异常现象,以及MnO_2在此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有多种解释,我们通过实验对异常产物进行鉴定、并对谢钰同志提出的反应机理(化学教育,1988年第4期)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做好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本文就几个改进后的中学化学实验作一探讨。 1 分子扩散实验的设计 (1) 固体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在试管内加入2g固体碘,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在试管的器壁  相似文献   

17.
固体聚合硫酸铁便于储存和运输,目前的生产方法是由七水硫酸亚铁制取液体聚合硫酸铁,再经浓缩、干燥而得,但是浓缩、干燥过程耗能较大。有必要探索由工业废铁粉经固相反应直接制取固体聚合硫酸铁的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固相反应制备固体聚合硫酸铁的工艺。实验表明,该工艺路线可行。在常压无催化剂、m(SO4^2-):m(Fe^2 )=1.4、W(H2SO4)=75%、氧化反应温度120℃、硫酸溶液分8次加入、聚合温度80℃、熟化时间36h的条件下,以工业废铁粉为原料制取了质量较好的固体聚合硫酸铁。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熟化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8.
董相红 《科技信息》2011,(26):260-260
化学史是指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化学教学同化学史的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化学史,将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体现化学发展的科学精髓。所谓科学探究(可简称为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科学探究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方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青少年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我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实现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科学研究中,科学方法被视作产生知识的“知识”。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科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会大大提高。因此,化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方法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这里主要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探索法、归纳总结法、联想比较法、科学观察法和科学记忆法进行学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许慧钦 《科技资讯》2011,(34):175-17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化学实验越来越凸显其独特的育人魅力。因此,如何让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熠熠生辉,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已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现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改进和补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