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裕固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裕固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差异.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453名裕固族和汉族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与常模比较.结果:发现汉族中学生的得分总水平略低于常模;而裕固族则高于常模;县城高于农、牧区;汉族男、女生间无明显差异,裕固族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应针对边远地区和稀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存在着的民族、城乡、性别等心理健康上的差异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2.高中生主要采取幻想、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3.高中生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与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回避、自责和幻想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一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了解震后青海玉树藏区中学生心理应激强度,为确保藏区中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提供采取相应对策的理论依据.采用心理测量方法,对地震灾后青海省玉树藏区中学生进行心理应激强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玉树藏区中学生震后的心理应激强度在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应激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非地震地区西宁市中学生,且差异非常显著,表现出积极和消极应激状态并存.学习压力有差异;藏族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得分上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显著.在影响程度得分、学习压力、丧失因子和健康适应方面高中生的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差异非常显著.建议对震后藏族中学生针对群体特点、性别和年龄差异、震后产生的不同心理应激状态,给予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范学院SCL-90新生常模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漳州师范学院连续6年的入学新生22831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漳州师院SCL-90新生常模并与已有的其他常模作比较.结果表明:漳州师范学院新生的SCL-90总体常模与全国常模不一致;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三学生常模;另外,漳州师范学院新生的SCL-90性别常模表明,男生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漳州师范学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较之SCL-90的全国常模,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贵州师范大学全校本科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等多个对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在强迫与人际敏感因子上比较突出;各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差异极其显著,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除敌对因子的得分不存在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学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来自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120例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普通人相比严重,SCL-90的各因子平均分均低于2.0,但略高于常模;犯罪青少年EPQ各因子中,精神质(P)维度上的测验结果得分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男)常模;犯罪青少年精神质、神经质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结论:犯罪青少年的管教工作应该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炜 《科技信息》2009,(8):261-26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体育锻炼对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高尚的情操,发展健康良好的个性和智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中学生应对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问题及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等。本文就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行粗浅的论述,并提出建议,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2):110-11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1 080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进行分析,确定了3套身体运动功能干预方案,在体育课上进行了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这3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身体运动功能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规律,为今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提供了新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同时也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进入基层学校做试验推广,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 90 )对 15 8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 12 .7% ;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抑郁等症状 ;SCL- 90各因子均分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但低于其它专业大学生 ;男生比女生、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学习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正相关 ;而学校与学校、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间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447名农村初三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5 3%的农村初三学生具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农村初三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严重。(3)重点初中与普通初中初三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普通初中初三女生的自责倾向显著高于乡重点初中女生。结论 农村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以苏北地区五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对测试数据分析,梳理出苏北地区中学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质的一般特点,为推进中学体育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用俞国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在不同的抽样阶段分别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有效问卷4170份。结果: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高到低呈下降趋势。伴随年级因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年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一定联系,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上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部分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寄宿制小学生表现出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达到轻微心理问题,分析其可能原因:寄宿制小学生不善于求助,亲子沟通较少,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对学业压力存在不适应以及对住宿生活难以适应的原因。乡镇寄宿制中学生中,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少,而高中生则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面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初中生更为多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表现出比初中生较大的压力。另外,大部分初中生都能正确面对挫折,但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地掷球有氧运动对超重与肥胖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掷球运动具有明显地控制体重、改善形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是一项适合在学校广泛开展的减肥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急剧变革、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大量增加,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心身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考虑,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生心理健康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健康发展,同样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成为当今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文献,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现状分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归因分析、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四方面综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阐释了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在新时代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缘由和价值,论证了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斗地牯牛"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斗地牯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耐力以及柔韧、力量、灵敏、协调、平衡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一定作用,适合在中学开展.建议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和科学性.将毛南族"斗地牯牛"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对抢救、保护和传承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其进校园,实现它与学校教育共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