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导式多能干细胞具备人体胚胎细胞和成熟细胞两种干细胞在医学应用方面的优点,但是其培育过程却十分困难且低效。巴塞罗那再生医学中心的科学家采用新方法,用一根头发就可以获得诱导式多能干细胞,将这种细胞培育过程效率提高了100倍,而且这种多能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发育的多样性与胚胎细胞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种由普通细胞变成的iPS细胞挑战了干细胞的权威性。与干细胞一样,iPS细胞也是一种“全能细胞”,它们能转变为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并可以无限增殖。有了它们,医生就可以利用这种细胞来制成人体任何一种组织的细胞,然后移植到功能受损的组织上,从而实现“再生医疗”。 这种神奇的iPs细胞究竟如何得到?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本文将为你讲述。  相似文献   

3.
“小保方晴子STAP涉嫌造假”引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月29日,Nature同期发表了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同为第1作者和通信作者的2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提出利用酸浴和挤压等方法可以更简便地培养出多能细胞(STAP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功能。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如果研究结果成立,或许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医学问题。然而质疑也伴随轰动而至,许多课题组表示无法重复这一试验结果,并且这2篇文章中部分图像被指存在“捏造”数据嫌疑。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是人类和动物体内一类特殊的细胞,它们既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具有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科学家把干细胞比喻为植物的主干,由主干可以长出带有叶片的枝条,可以开花结果.由于细胞可以分化出动物体内各种各样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甚至可以由干细胞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具有250多种不同类型数以亿计细胞的复杂的人体,仅仅起源于其双亲的一个细胞--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通过各种干细胞的参与,最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机体.  相似文献   

5.
《广西科学》2007,14(1):14-14
每一个干细胞都具有分裂成为两种细胞的能力,其中之一的细胞会在分裂后快速分化发育,成为体细胞的一部分;另一种细胞则仍然保有干细胞的能力,随时保持分裂行为中母细胞的能力,因此,干细胞才能源源不绝地在体内随时待命,适时修补破损的细胞与组织。  相似文献   

6.
RNA抑制技术在神经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干细胞是在神经系统中发现的一种可以再生的细胞,不仅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还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状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对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但其增殖、分化乃至迁移的机制仍有待解决,RNA抑制技术是目前流行的基因沉默法,利用导入小片段核酸进入细胞,对特定基因表达的翻译阶段进行抑制,从而观察基因对细胞的影响,该文在已获得分化相关基因的基础上,利用RNA干扰(RNAi)和反义RNA(antisense RNA)法检测几个基因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杭州科技》2008,(1):26-27
1.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胚胎干细胞。美国和日本两个独立研究小组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治疗目前集中于细胞的替代疗法。供体器官的短缺激发了对如何产生beta细胞的研究。目前,胰岛的扩增,胰岛的异种移植,人胰岛细胞系的开发,干细胞的分化都是热点。干细胞的治疗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本文讨论干细胞向胰腺beta细胞分化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12,(10):6-7
老鼠“小小”,推动医学进展 “小小”是我国科学家利用iPS细胞(被通俗地称为皮肤干细胞,是由皮肤细胞改造成的几乎可与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通过相关技术获得的成活且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2009年,我国干细胞研究因“小小”而受到国际干细胞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小小”证实了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多能性,并提示了科研人员利用iPS细胞替代胚胎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脱细胞牛松质骨(Acellular Bovince Cancellous Bone,ABcB)生物衍生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ABCB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ABCB孔隙内生长,细胞生长及蛋白合成功能不受ABCB的影响。ABCB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BMSCs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彭锐 《大自然》2014,(2):56-57
干细胞,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干性的细胞。那什么是干性呢?简单来说,干性就像大树的主干一样,能够生长出各个树枝,进而长出繁茂的树叶。也就是说,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潜力。干细胞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理论上具有无限自我复制的能力。正常的已分化的细胞,如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等,也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但是当复制一定代数之后,就会失去这种能力,从而进入衰老阶段,以维持机体的稳定。为什么干细胞能够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却没有呢?这是因为干细胞在机体内部的数量非常少,而机体内的绝大部分细胞为执行各种功能的分化终末细胞。试想一下,如果那些数量巨大的终末细胞都具有无限复制能力的话,那么我们机体内部的细胞就无法进行更新换代,且会越长越多;更可怕的是,一旦细胞受到损伤或出现变异,就可能在体内固定下来,从而带来不可预见的危害。因此,机体内各种终末细胞只具有有限的复制能力,当其失去复制能力时,就逐渐衰老,而干细胞就负责提供新的终末细胞,从而维持机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东京1月17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肝脏细胞的技术,能够使90%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成肝脏细胞,效率相当于原有方法的约9倍。  相似文献   

13.
法国科学家采用即时成像技术观察研究斑马鱼的胚胎。发现斑马鱼胚胎主动脉的部分内皮细胞先是发生卷曲,随后蜷缩成一团,从主动脉的内壁脱落,形成可以流动的干细胞,而主动脉的内壁依然保持完好;此后,新形成的干细胞再发生分裂,转变为造血干细胞。斑马鱼造血干细胞生成机理有望为医学界开发白血病的疗法提供新思路。如果类似的机制存在于人体,医生只要提取病人血管的细胞,将其培育成造血干细胞后再移回人体,就有可能帮助病人重建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备受医学界关注,但细胞供应短缺和免疫排斥是阻碍这一疗法临床推广的主要难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此矛盾。文章综述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以及骨髓动员剂在骨髓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人造生命、基因2007年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这一概念自19世纪问世以来,已得到科学家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干细胞分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是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甚至形成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由此在药物开发、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组织器官移植的新资源;另一类是成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极大螺旋藻活细胞经过冻干脱水处理,得到脱水的干细胞,在避光条件下,使干细胞再吸纳水,测定处理前后螺旋藻细胞的谱学性质.结果表明:鲜活细胞经脱水处理其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再吸水后从吸收光谱可以观察到一个恢复的过程.荧光发射光谱则发现,再吸水14h后,藻细胞的光合系数(PSI)逐渐闭合,使传递到PSI的能量发生转移,最终以捕光色素藻蓝蛋白的发射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4,(23):58-58
迷你胃,别名“类胃器官”,是利用多功能性的干细胞和源自皮肤的诱导多能性细胞,在一个培养皿中完成了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这项技术的诞生,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Calvin Kuo称赞,称其为一个了不起的技术成就。这项研究为了解人类胚胎中的细胞如何演化为器官提供了可能。科学家表示,这些“类胃器官”也可以用来了解癌症等疾病,并测试胃对药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且不成熟的细胞,它具有再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目前很多疾病依靠传统医学手段难以攻克,干细胞疗法的产生和应用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痛苦.  相似文献   

19.
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纪家葵教授的人生中,“寻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测。多年来,他的工作主要围绕“干细胞”展开,众所蒯知,细胞本来就被公认为生命活动的摹本单位,干细胞则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存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研究干细跑是他在科研上对生命之根的探索。而20IO年2月,当他决定来清华大学任职时,同时也开始了他从文化上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20.
科技前沿     
正生命科学Biological Science编辑圈点: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最常见的病种就是白血病。老鼠造血干细胞的培育成功,对患者来说,无异于久旱惊雷,只希望在这过后是一场甘露,而不是冰雹。美成功培育出老鼠造血干细胞美国科学家将实验老鼠的4个遗传因子转化成了成纤维细胞,并由此制造出类似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每天会在人体内制造出数百万个新鲜的血液细胞。这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未来为血液病症患者量身打造造血干/祖细胞,用于细胞替代疗法中。美国西奈山医院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8个诱导血液形成活动的遗传因子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