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以稻瘟病菌NO-1为指示菌,从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命名为ⅠT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研究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不同发酵条件对链霉菌ⅠT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链霉菌ⅠT2菌株较适合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5~30℃,发酵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48 h.利用PCR扩增获得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链霉菌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长277 bp,与S. griseus M095的att B位点核心区域的序列的相似度为97%,具有发生交换的核心区域5'-TT.含有ΦC31att 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 SET152可通过att P位点与链霉菌ⅠT2菌株通过其染色体上的att B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  相似文献   

2.
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ⅡW1菌株,采用菌块法测定了ⅡW1菌株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对ⅡW1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链霉菌ⅡW1菌株attB序列进行克隆,并建立接合转移的方法.结果表明:ⅡW1菌株属假灰色链霉菌,链霉菌ⅡW1菌株对稻瘟病NO-1菌株和168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7 mm和27.4 mm;链霉菌ⅡW1菌株attB序列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所必须的核心位点5′-TT-3′.含ΦC31att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通过两亲接合转移导入链霉菌ⅡW1菌株.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土壤中筛选出的可以产抗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菌的抗菌谱,发现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性真菌及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低于植物病原性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谱等系列比较,发现该链霉菌菌株与链霉菌属的黑胡桃链霉菌(Streptomyces nogalater)的特征基本相符;通过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S?rDNA与黑胡桃链霉菌的16S?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暂归入黑胡桃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4.
一株茶树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真菌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菌落表面分离获得1株放线菌菌株BF-0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cavourensi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发酵产物对除1株木霉外的7株茶树内生真菌及6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氯仿萃取物对供试的5种病原细菌、1种白假丝酵母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BF-01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5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抗真菌放线菌,命名为ⅡR21菌株.经过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发酵液稳定性研究表明:ⅡR21菌株发酵液在-20℃~80℃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pH 4.0~7.0范围内,ⅡR2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比较稳定;紫外光照射对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对放线菌ⅡR21菌株中Ⅰ型PKS基因族中KS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分析,与其他KS序列相似性比较低,与其系统分类最近的Streptomyces natalensis相似性达77%.  相似文献   

6.
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CCB10124,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10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高于细菌.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相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初步归属于白网链霉菌.  相似文献   

7.
拮抗梨黑斑病菌的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梨树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d)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B-105,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叶片和鸭梨果实试验表明,B-105菌株对梨黑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拮抗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f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江西东乡野生稻根部的3株内生放线菌进行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Ro1、FRo2和FRo3分别鉴定为委内瑞拉链霉菌、娄彻氏链霉菌和肉质链霉菌.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菌株拮抗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菌株FRo1发酵液对所有测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显示较广谱抑细菌活性; 菌株FRo2显示出较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直径为22.33 mm,对小麦赤霉、水稻纹枯病菌、车前草核盘菌及胶胞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5;、58;和65;; 而菌株FRo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伤寒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除车前草核盘菌外对所测试的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但抑制率均低于50;,这些菌株抑菌效果良好,显示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抗农作物病原真菌活性链霉菌,命名为Ⅰβ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对其进行了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了该菌株的发酵滤液抑菌稳定性和聚酮合酶基因.结果表明:该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Ⅰβ1菌株发酵滤液在温度为-20~55℃,紫外线照射10~30 min,pH为1.0~9.0条件下均较稳定,聚酮合酶基因在其系统分类上与Streptomyces noursei ATCC 11455制霉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聚酮合酶基因分枝较近.  相似文献   

10.
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不同植被根际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25株放线菌,以黄瓜枯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筛选出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将其中拮抗活性较强的2株菌进行发酵培养,同时采用滤纸片法复筛,得到拮抗活性较强的放线菌A5,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