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黄芪生品与炮制品之间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质子核磁共振指纹谱(1H-NMR)技术对黄芪以及其4种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差异性成分进行特征提取及筛选.1H-NMR指纹谱检测并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其中8个氨基酸类化合物(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4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延胡索酸、苹果酸、琥珀酸、甲酸)在黄芪炮制品中首次被报道.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显示:与生黄芪相比,酒炙品、蜜炙品和盐炙品黄芪的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变化明显,而米炙品和生品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不大,其中主要的差异性成分为苏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葡萄糖、蔗糖和毛蕊异黄酮.上述实验结果揭示了不同的炮制方法不仅影响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同时对氨基酸类和糖类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为了给从业者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肃省定西地区三种道地药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概述。黄芪的炮制方法有净选与切制、米炒、蜜炙、酒炙、盐炙、盐麸制,其中在现代使用较多的炮制品是生品及蜜炙品;当归的炮制方法有净选与切制、土炒、炒炭、油炒、醋炙、酒炙、蜜炙,其中在现代使用较多的炮制品有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酒当归、土炒当归以及当归炭;党参的炮制方法有净选与切制、炒黄、米炒、土炒、麸炒、蜜炙、酒炙、蒸制,其中在现代使用较多的炮制品有米炒党参和蜜炙党参。  相似文献   

3.
制远志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制远志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方法 以远志对照药材和甘草对照药材为对照品,采用3种薄层色谱系统对制远志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远志中远志皂苷和甘草酸含量.结果 氯仿-甲醇-水(25:16:4)展开系统制远志薄层色谱的专属性强;制远志中远志皂苷元含量不低于0.36%,是生品的2倍以上;甘草酸含量不低于0.02%,转移率约为18%.结论 方法 简便,专属性高,能兼顾制远志中远志和甘草的特点,可作为保证制远志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控制方法 .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与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差异,采用HPLC对盐酸黄柏碱和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川黄柏不同炮制品中除黄柏炭外,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炒黄品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蜜炙品炒炭品,盐酸黄柏碱的含量变化依次为: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炒黄品蜜炙品炒炭品。说明川黄柏炒黄及不同炙法均有利于盐酸小檗碱的提取,酒炙品及醋炙品对盐酸黄柏碱有利于提取,而盐炙品、炒黄品、蜜炙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炒炭品所含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均比不同炮制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0批次桑白皮生品及蜜炙品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分别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和显微鉴别对桑白皮进行定性鉴别;对10批次桑白皮生品及蜜炙品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进行研究,并分析评价。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定中,10个不同产地桑白皮样品与对照药材斑点均清晰、一致。暂定桑白皮生品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9.0%;蜜炙品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8.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结论:建立桑白皮生品及蜜炙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兰州百合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兰州百合不同炮制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兰州百合经不同炮制方法晒干、烘干、蜜炙、蒸焙及酒蒸后与药用百合比较,进行总黄酮、总皂苷、多酚、多糖含量及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兰州百合不同炮制品各有效部位含量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不同炮制品各有效部位含量的相关性。黄酮含量:蜜炙与烘干、药用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酚含量:晒干与蒸焙、酒蒸、烘干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酒蒸与晒干、蒸焙、药用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烘干与晒干、蒸焙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用品与蜜炙、酒蒸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皂苷、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对兰州百合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炮制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用乙醚萃取浓缩的方法获得了盆架子鲜花的香气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HP—FFAP(30m×0.25mm×0.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mL·min^-1.程序升温从50℃(保留3min)开始,以4℃·min。升到150℃。再由8℃·min。升至250℃.共鉴定出21种成分,占总量的92.9%,其特有成分有二十九烷、十六碳酸、二十二烷、N-苯基-1-萘胺、三十五烷、二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叶种红茶英红九号的春、夏、秋三季茶产品进行测定,对所得HPLC色谱图中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共有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色谱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各样品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稳定,可作为指纹图谱的相对时间,并确定了7个共有峰。以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为因子,用相关系数、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数字化的英红九号红茶HPLC指纹图谱。在本研究的实验范围内,该方法在区分不同季节生产的英红九号红茶、以及英红九号红茶与其他品种红茶的差异性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小远志全草醇提物弱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出66个峰,共确认出其中6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8.991%.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8.950%)、油酸乙酯(12.436%)、(E,E)-9,12-十八二烯酸乙酯(10.660%)、豆甾醇(5.497%)、麦角甾-5,22-二烯-3β醇-乙酸酯(5.083%)、十八烷酸乙酯(4.575%)、叶绿醇(4.385%)、8-(2-(2-己基环丙基)环丙基)辛酸甲酯(2.625%)、(Z,Z,Z)-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2.445%)、18-十九碳烯酸乙酯(2.369%)等,其中十六烷酸乙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