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槐角的人参皂苷类成分.方法 槐角用乙醇提取,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槐角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均为人参皂苷类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F3(1),人参皂苷F5(2),人参皂苷Re(3),人参皂苷Rg1(4),20(S)-人参皂苷Rg2(5),20(R)-人参皂苷Rg2(6),20(S)-人参皂苷Rh1(7)和20(R)-人参皂苷Rh1(8).结论 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槐角中分离得到,这为槐角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秦岭槐角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药独蒜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lbocol(1),coelonin(2),β-胡萝卜苷(3),间羟基苯甲酸(4),5-羟甲基糠醛(5),3-羟基苯丙酸(6),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筛和RP-18反相硅胶色谱等技术,对小叶冷水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1HNMR,~(13)CNMR)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发现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油酸(1),棕榈酸(2),乌苏酸(3),反式-植物醇(4),(-)-丁香烯氧化物(5),(+)-桉油烯醇(6),α-香树精(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根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腺花素(2)、乌索酸(3)、β-谷甾醇(4)、7α-羟基豆甾醇(5)、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获得,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紫芦笋中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为:1-methoxy-4-[5-(4-methoxyphenoxy)-3-penten-1-ynyl]benzene(1)、benzylβ-D-glucopyranoside(2)、5-(β-D-glucopyranosyloxy)-2-hydroxy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3)、20-hydroxyecdysone(4)、methyl-2-O-β-glucopyranosylbenzoate(5)、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6)、integristerone A(7).其中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内蒙古紫草的化学成分,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3-乙酰基-齐墩果酸(1)、Jolkinolide E(2)、Clavilactone A(3)、5,8-O-二甲基-11-脱氧阿卡宁(4)、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和Glabridin(6),其中化合物1、2、5、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方法,从排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1 H NMR、13 C 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N-反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5),N-trans-feruloylo-ctopamine(6).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1)、4-(对羟基苯基)-2-丁酮(2)、肉桂酸(3)、对羟基苯乙醇(4)、苯酚(5)、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6)、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7)、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8).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冠瘿组织是本研究组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将根癌农杆菌(Agrobacerium tumefacins)中Ti质粒上的一段DNA(Transferred DNA,T-DNA)插人西洋参植物细胞核基因组而得到的转基因植物组织.本试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基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将其鉴定为:20-(R)拟人参皂苷PF1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和胡萝卜苷.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基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全缘叶蓝刺头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豆甾醇(3)、7-羟基香豆素(4)、东莨菪素(5)、对羟基苯甲酸(6)和茵芋苷(7),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和7是首次从蓝刺头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孔树脂、MCI柱色谱、制备液相等对续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个三萜皂苷:川续断皂苷Ⅵ(1)、威严仙皂苷A(2)、续断皂苷A(3)、3-O-(2-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3-O-(4-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6个环烯醚萜苷:马钱苷酸(6)、马钱子苷(7)、当药苷(8)、续断苷A(9)、续断苷B(10)、林生续断苷I(11),以及2个其他类成分: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α-亚麻酸(13),其中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续断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对于建立以质量标志物为药材优劣评价依据的续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阐释续断“发汗”加工前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化学成分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风车草(Clinopodium chinensis O.Kuntze var.grandiflorum (Maxim.) Hara.)茎叶, 得提取物, 再经大
孔吸附树脂吸附、 硅胶和ODS柱色谱法分离各化学成分, 并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 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醉鱼草苷Ⅳb(1),  醉鱼草苷Ⅳ(2), 风轮菜皂苷(Ⅺ)(3), 香峰草苷(4), 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葡萄糖-(1→3)]基-β-D-吡喃夫糖苷(5), 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苷(6), 风轮菜皂苷Ⅴ(7), 风轮菜皂苷Ⅲ(8), 风轮菜皂苷Ⅴb(9), 风轮菜皂苷Ⅲb(10). 除化合物1,2,4,5外,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乌索酸(2)、β-谷甾醇(3)、阿魏酸(4)、松柏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块茎中获得,化合物1、4、5则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压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对多穗金粟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并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从多穗金粟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迷迭香酸甲酯(2)、isorinic acid(3)、isorinic acid methyl ester(4)、(E)-N-苯乙基-3,4-(亚甲二氧基)丙烯酰胺(5)、咖啡酸(6)、oresbiusin A(7)、5-羟基尿嘧啶(8),化合物3~6、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8对2个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均有抑制作用,它们的IC_(50)值范围为116.8~150.8μmol/L.  相似文献   

15.
黄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研究黄皮(Clausena Iansium)的化学成分.从黄皮茎提取物二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mperatodn(1),8-hydroxyfurocoumarin(2),5-hydroxy-8-(3'-methyl-2'Joutenyl)furocoumarin(3),indizoline(4),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5),3-formylcarbazole(6),elausine-O(7),clauszoline-K(8),1-(3'-melhyl-2'-butenyl)-2-hydroxy-3-formylcarbazole(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7)、(8)、(9)首次从黄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肺形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acetamido-3'-phenylpropyl 2-benzamido-3-phenyl propionate(1)、1,3,5-三羟基口山酮(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咖啡酸乙酯(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morroniside(7)、1,3,7-三羟基-4-C-β-D-葡萄糖基呫吨酮(8).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巴戟天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巴戟天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 2-二氧乙烯蒽醌(1)、1, 3-二羟基-2-丁酰基蒽醌(2)、1, 2-二羟基蒽醌(3)、β-谷甾醇(4)、3β, 20 (R),丁基-5-烯基-胆甾醇(5)、3β, 5-烯基螺旋甾(6)、水晶兰苷(7),其中化合物1、2、5、6属于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MCI凝胶及Sephadex LH-20等分离技术,对帝锦(Euphorbia lactea)70%丙酮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分别鉴定为:Euphorantin I(1)、Jolkinolide E(2)、3β-羟基-25-甲氧基羊毛脂甾-8,23-二烯(3)、Inoterpene B(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6β-羟基豆甾-4-烯-3-酮(6).化合物1~6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胶柱色谱对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没食子酸乙酯(2),槲皮素(3),没食子酸(4),东莨菪内酯(5),七叶内酯(6),β-谷甾醇(7).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0.
假木豆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1),正二十八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三十二烷(5),正二十九烷(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