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两种工艺,制备高品质的羟基磷灰石(HAp),用来去除水溶液中的氟化物离子.发现用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结构的HAp,且对去氟效果有所不同.并进一步提出了动力学模型,发现两种合成方法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二级反应模型,相关系数R2大于0.999 0.氟离子的吸附符合韦伯和莫里斯模型.表明吸附过程可表述为吸附剂表面吸附和孔道缓慢扩散两个吸附过程.这与两种合成方法得到的羟基磷灰石的微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玮静  程型国  马建泰  胡轶鑫 《甘肃科技》2006,22(11):154-156,263
离子液体用于燃料脱硫是一种新的尝试,主要分为两种:直接萃取法和氧化—萃取法。本文针对萃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作者认为离子液体结构及阴阳离子大小、剂油比和离子液体的水溶性是相对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辆装载化学危险品丙烯酸的车发生倾翻,造成丙烯酸的大量泄漏并导致地表水污染的这一突发情况,开发了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地表水中丙烯酸的分析方法。经比较两种方法虽各具优势,但均能将水样中的丙烯酸很好的分离,前处理简便,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且两种方法对同一水样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配位滴定分析中,在含有M和N两种离子的混合溶液里,判断M离子能否被准确滴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将M和N离子EDTA的反应作为平行反应,用条件lgCM^SP.kMY≥6和ΔlgCK′≥5及lgCN^SP.K′NIn≤-1进行判断;二是将N与EDTA的反应作为滴定反应的副反应,计算终点误差,依其值大小和滴定条件下N与指示剂是否显色作出判断,笔者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了两种处理方法的应用条件,并用实例对两种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若不涉及指示剂,可采用第一种方法的前两个条件判断M离子能澡被准确滴定,涉及具体指示剂时,第一种方法不严谨,三个条件只能作为定性判断,宜采用第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实验室分别采用硝酸银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对两个不同浓度样品中氯化物进行测试,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通过t检验,说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离子光学系统数值模拟算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对离子推力器光学系统中的屏栅和加速栅区域进行数值模拟的基本思想,集中分析了目前常用的两种算法:OPT算法和igx算法.最后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聚苯胺(PANI)掺杂离子之间的交换,通过电化学方法分别在金电极上合成了樟脑磺酸(CSA)和盐酸(HCl)掺杂的PANI膜。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法(Raman)研究了两种离子掺杂的PANI在CSA和HCl溶液中的掺杂离子互换。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掺杂离子Cl-可以较容易地将PANI中的半径大的掺杂离子CSA-交换出,而反之较难;聚苯胺膜的形貌在掺杂离子交换前后未发生太大变化,具有一定的形貌"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研究沸石与γ-氧化铝对水中氟离子吸附等温线的拟合形式,并分析比较了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非线性方法提供了一种更准确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吸附等温线模型;沸石吸附氟离子的实验数据与Redlich-Peterson、Langmiur等温线模型拟合较好;γ-氧化铝的吸附氟离子实验数据与Redlich-Peterson等温线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蒙脱石固定废催化剂中重金属镍离子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硫酸喷洒固体状废催化剂以进行活化,比较了三种浓度的硫酸活化效果,并用蒙脱石处理活化效果最好的一组。用微波加热和马弗炉煅烧处理蒙脱石—废催化剂混合物,比较了两种处理方法的镍离子去除效果,对镍离子去除前后的FCC废催化剂FT—IR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用国标法测出废催化剂里的镍离子由26.45 ppm分别降至8.55 ppm和2.0125 ppm,说明微波加热处理的结果略高于国标,而马弗炉煅烧处理的废催化剂已经远低于国家标准(5 ppm),可达到镍离子的固定化和无害的目的,符合预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铁氧体沉淀法处理含锰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超  陈小红 《江西科学》2006,24(5):370-373
对铁氧体与锰共沉淀进行了中和法和氧化法两种方法的试验研究,并探讨了主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模拟废水中Mn2 含量在110 mg/L~310 mg/L时,常温下,Fe3 /Fe2 (质量比)=2,投料比Fe2 /Mn2 (质量比)=4,pH=10的条件下(氧化法中曝气时间t=6 m in),Mn2 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稀土氧化物抛光粉粒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推荐了用X射线衍射线宽法和小角散射法测定稀土氧化物抛光粉的粒度,说明了两法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粒度或晶粒大小是说明抛光粉性能的重要指标。本工作用新的进口抛光粉和国产(由不同实验室提供)CeO_2样品进行了晶粒大小和粒度的测定。就不同来源抛光粉的测定结果作了比较。实验结果用电镜相片对照,说明基本可靠。对于线宽法(测定晶粒大小)和小角散射法(测定粒度)的结果,也作了比较和说明。本文在我国首次建立了抛光粉的平均粒度大小测定方法,可用于生产控制,工艺条件选择及抛光过程研究中,因此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双相不锈钢焊缝铁素体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进行素体含量测定的方法,并对多种类型焊缝进行测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计点法及近年发展的扩展铁素体数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对发酵液中泰乐菌素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0.3%。说明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又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DNA与RNA对中药葛根素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而建立了DNA、RNA的测定新方法.在生理pH值附近,当激发波长为266 nm,葛根素在460 nm处出现荧光,随着核酸的加入,葛根素的荧光强度线性下降,本文对4种不同核酸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检测限进行了测定,对外来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研究,与经典的核酸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核酸使葛根素荧光猝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姜黄色素吸光度的测定及含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量试验数据,提出对姜黄色素吸光度的测定及含量计算方法。该方法简便、科学、准确。为姜黄色素测定方法的统一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实用的靠拢国际公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司来吉兰贴片药物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法。先制备司来吉兰贴片,然后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发现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度高、干扰小,而且精密度、回收率和检测限高。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司来吉兰药物含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中实现切削用量的自动确定 ,分析了选取切削用量的影响因素 ,论述了切削用量的具体选取办法 ,提出了进给量综合选择表及其使用方法 ,给出了主要程序流程图 ,并用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及原理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侧向测井方法判别裂缝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 ,裂缝是否有效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双侧向测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 ,归纳出高、低角度裂缝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进而利用其曲线的重叠特征 ,找出表征裂缝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参数张开度和延伸长度 (侵入深度 )与双侧向测井曲线正、负差异的关系 ,从而达到判别裂缝有效性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双侧向测井曲线的重叠来判别裂缝有效性的方法切实可行 ,并且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检测微胶囊中大蒜有效成分的一种检测方法─加成法。叙述了“加成法”的原理、操作程序。实验结果:相对偏差1.30%、变异系数为1.68%、标准差为7.746×10-4,回收率为96.3%~100.5%、检测下限为1.84ppm,证明加成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均好。并将加成法与相关检测法作了比较研究,证明加成法检测微胶囊中大蒜有效成分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大麦中蛋白质的经典分析法为凯氏定氮法 ,但操作繁杂费时 ,本文采用碱 (Na OH)浸取可溶性蛋白质 ,经紫外 (2 80 nm )比色 ,并以凯氏法测得结果为依据建立蛋白质含量与吸收值间回归方程 ,使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