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旋转线扫伏安和旋转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电极旋转速度的影响.电极旋转增加了CO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增大其毒化作用,较大程度地减小氧化和还原电流.转速的影响随电位区域不同而不同,在较低电位下(<0.65 V),氧化过程为电化学动力学控制,旋转的影响较大;电位较正时(>0.65 V),氧化过程为扩散控制,旋转的影响较小.CO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的相对增加,使CO脱附引起的氧化电流也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金胶修饰碳糊电极(Au/CPE)的基础上,将葡萄糖氧化酶(GOD)通过吸附作用固定在Au/CPE表面.固定化的GOD与电极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纳米金颗粒能增大对GOD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同时使GOD的氧化还原中心FAD/FADH2的还原态FADH2更趋稳定.对修饰电极检测葡萄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制备了基于检测氧化电流的直接电子传递型葡萄糖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ApoCopC自组装修饰到金电极上,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apoCopC与Cu(Ⅱ)的相互作用.发现Cu(Ⅱ)在apoCopC/Au电极上出现氧化还原峰,氧化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位于0.29 V和0.09 V,形式电位E0′为0.19 V,与裸Au电极相比,峰位发生明显位移.这表明apoCopC吸附在电极表面并且Cu(Ⅱ)与apoCopC结合生成配合物.研究了扫描速率、不同浓度下,Cu(Ⅱ)在apoCopC修饰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计算出Cu(Ⅱ)在apoCopC修饰的金电极上的表面电子传递系数α=0.5,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0.75 s-1.  相似文献   

4.
利用恒电位沉积方法将HAuCl4直接还原成纳米金并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对苯二酚异构体具有不同电催化作用纳米金修饰电极。在PBS缓冲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二酚异构体及其混合物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苯二酚异构体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出现峰型良好的氧化还原峰,而间苯二酚几乎不产生氧化还原峰。比较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纳米金电极的的氧化还原峰。两者峰电位有较大区别,相互之间没有干扰,据此建立同时测定苯二酚混合物中的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 Pt电极以及SPE 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 ̄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 Pt系列及SPE 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 Pt系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_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_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8.
在液隔电极式压电传感器(ESPS)的构造中,石英表面与溶液直接接触,而石英表面在pH>2溶液的溶液中带负电荷,因此可以吸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本文以ESPS方法实时监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苯基溴化铵在石英晶体表面的吸附过程.本方法原理为ESPS的振荡频率随表面活性剂吸附质量的增加线性的下降.本文还讨论了石英晶体的表面粗糙度、离子强度及对pH对吸附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实验采用恒电位法测定了碳钢电极在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SDS,DTAB,CTAB,Tween-80)的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碳钢电极缓蚀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均对碳钢电极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可以减小极化曲线的峰值电流.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碳钢电极的腐蚀钝化具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峰值电流.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其缓蚀作用越强,峰值电流越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四种表面活性剂对碳钢电极缓蚀效应的影响顺序为:Tween-80缓蚀效应最强,DTAB和CTAB次之,SDS最差.据推测该缓蚀效率与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及其在碳钢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非对称方波电位阶跃的各个参数,控制0.1 mol·L~(-1)KBr及0.05 mol·L~(-1)γ-吡啶甲酸体系(pH=9.5)中银的氧化还原循环(ORC)过程的氧化过电位、还原过电位及氧化电量。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参数的ORC过程对银电极表面微观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电极表面形态的变化对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还原过电位和ORC过程中的氧化电量对电极表面形态及SERS效应有较明显的影响。另外,还用电结晶理论及表面局域场增强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巯基丙酸在金盘电极表面采用不同的时间进行自组装,可以观察到循环伏安曲线中峰电流(ip)的改变。通过石英晶体金电极在组装巯基丙酸前后频率改变趋势的不同来讨论自组装的结果并观察巯基丙酸在一定电位下的脱落。利用巯基丙酸与天花粉蛋白之间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作用,在巯基丙酸达到饱和吸附后的金电极表面组装上天花粉蛋白,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其在自组装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组装方法,将两种不同巯基化合物(一种为双巯基化合物)修饰至金电极表面,在双巯基的另一个-SH基团上,吸附纳米金颗粒制备纳米金修饰电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制备纳米金密度可控的修饰电极,该电极具备纳米阵列电极特性.运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修饰阵列电极进行研究和表征.改变纳米金周围微环境,可控制修饰电极上电子传递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用计时库仑法、常规脉冲伏安法、毛细管电荷曲线,以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eO_3~(2-)在1M NaOH溶液中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TeO_3~(2-)在悬汞电极表面呈强吸附。依据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讨论了TeO_3~2的吸附对电化学响应的影响并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计算了电极反应物在悬汞电折上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work,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ethyl jasmonate (MeJA)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in 0.1 mol/L H2SO4 by voltammetry. MeJA exhibited enhanced oxidation behavior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MeJA on the electrode was carried out with SDS micelles to improve the solubility of MeJA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onsequently, 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 was sensitively enhanced.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oxidative peak current wa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supporting electrolyte, accumulation potential and time, and scan rate.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组装修饰法将细胞色素C修饰到以L-半胱氨酸为连接剂的金电极上,并运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法(EIS)等方法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细胞色素C有关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阳极化处理玻碳电极,吸附法制备H3PMo12O40修饰电极,研究H3PMo12O40修饰电极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扫描速度下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结果表明:以0.1 mol/L H2SO4为支持电解质效果最佳,超纯水效果最差,并且该电化学反应属于表面与扩散的共同控制过程;在温和条件下,V(0.1 mol/L H2SO4)∶V(0.5 mol/L Na2SO4)=2∶8混合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该多酸修饰电极在100 mV/s扫描速度下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氧化还原峰明显,检出限(S/N=3)达15.76 U/mL。  相似文献   

17.
使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劳氏紫在纳米金和单双链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劳氏紫在纳米金和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显示了良好的氧化还原电特性.纳米金在金电极表面的修饰改善了劳氏紫的氧化还原特性.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劳氏紫和双链DNA的作用比和单链DNA的作用更强,其结果使电位发生更大的正移并使氧化还原峰电流有所增大.劳氏紫和双链DNA的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基因药物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也被交流阻抗研究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对羟基苯硫酚(4-HTP)自组装单分子膜,构建了一种羟基化金电极表面.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对4-HTP自组装单分子膜电极(4-HTP SAM/Au)进行了原位表征,采用Randles等效电路对阻抗复平面图进行模拟,确定该电极体系的等效电路以及电化学参数,通过电荷传递电阻Rct与组装时间的关系,给出了4-HTP SAM在金电极表面的组装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电子传递电阻(Rct)随自组装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减小,证明4-HTP SAM是一种导电膜,当自组装时间达到120 min后,Rct不再变化,4-HTP SAM达到组装平衡状态.研究结果对SAMs的制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0.1mol.L^-1硫酸溶液中氢脱附电位区间内电极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可进一步推算出酸性溶液中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只发生弱吸附,水和β—丙氨酸阴离子都可以取代部分氢,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了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量,而吸附态β—丙氨酸在高电位氧化时会消耗Pt表面的氧。本文结果为认识β—丙氨酸在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