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Bravo等对FPn-内射模和Wang等对FP-内射复形的研究,利用同调代数的方法,讨论关于有限n-表示模的内射复形和平坦复形,证明了当环R为左n-凝聚环时,复形X是FPn-平坦复形当且仅当X+=Hom(X,D1(Q/Z))是FPn-内射复形.  相似文献   

2.
将n-FI内射模推广到复形层面.首先,给出n-FI内射复形的定义;其次,证明复形C是n-FI内射复形当且仅当每个层次是n-FI内射模,且对任意FP-内射维数不超过n的复形X,复形Hom(X,C)正合;最后,利用复形的覆盖刻画n-FI内射复形.  相似文献   

3.
设G是一个复形。引入并研究了DG-Ding内射复形,证明了左凝聚环上复形G是DG-Ding内射的当且仅当G是正合的,对于任意整数n,Zn(G)都是Ding内射模且对任意的DG-FP-内射复形J,复形同态f:J→G是零伦的。  相似文献   

4.
设Y是包含所有内射右R-模的模类.引入Y-Gorensetin内射复形,证明一个复行X是Y-Gorensetin内射复形当且仅当每个层次Xi是Y-Gorensetin内射模,研究复形的Y-Gorensetin内射维数,证明Y-Gid(C)=sup{YGid(Cm)|m∈Z}其中Y-Gid(C)表示Y-Gorensetin内射维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Gorenstein FP-内射复形,给出了一些Gorenstein FP-内射复形的等价刻画,证明了在QF环上每个复形有一个满的Gorenstein FP-内射预覆盖。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Abelian范畴A和复形范畴Ch(A)中X-Gorenstein内射对象及YX-Gorenstein内射对象的定义,其中XA,YX={Y∈Ch(A)|Y是正合复形且KerdnY∈X}。研究了这两类Gorenstein内射对象的同调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证明了若X是包含所有内射对象的自正交的满子范畴,则X∈Ch(A)是YX-Gorenstein内射的当且仅当Xi都是X-Gorenstein内射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类范畴中X-Gorenstein内射维数和YX-Gorenstein内射维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YX-G I dim(X)=Sup{X-G I dim(Xi)|i∈Z}。  相似文献   

7.
FI-内射复形     
复形范畴中的同调理论是由Cartan和Eilenberg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它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模的复形可以看成模的推广,因而在复形范畴中也可以开展同调理论的研究。作为FI-内射模的推广,本文定义了FI-内射复形,给出了FI-内射复形与其各个层次上的模之间的联系,利用复形的覆盖刻画了FI-内射复形,最后讨论了FI-内射复形与内射复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并研究Y-Gorenstein内射复形,证明了复形C是Y-Gorenstein内射复形当且仅当每个层次上的模Cm是YGorenstein内射模.进而给出复形的Y-Gorenstein内射维数小于等于n的若干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artan-Eilenberg Gorenstein AC-内射(投射)复形的若干等价刻画。证明了复形G是Cartan-Eilenberg Gorenstein AC-内射(投射)复形当且仅当G具有Cartan-Eilenberg强完全内射(L完全投射)分解。并且研究了复形的Cartan-Eilenberg Gorenstein AC-内射(投射)维数。  相似文献   

10.
将强Ding投射(内射)模推广到强Ding投射(内射)复形,证明了强Ding投射(内射)复形G的每个层次是强Ding投射(内射)R-模,且对任意平坦(FP-内射)复形F(J),Hom~·(G,F)(Hom~·(J,G))正合;Ding投射(内射)复形是强Ding投射(内射)复形的直和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伴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对杨树的致病性,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培养,从青杨脊虎天牛(X. rusticus L.)各虫态、寄主及其蛀屑等9种材料中共分离出72个菌株,分属于19个菌属。青杨脊虎天牛蛀入寄主杨树后,可以引起寄主的树皮以及木质部坑道内真菌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与健康杨树相比,青杨脊虎天牛虫体及其蛀道内真菌组成、优势菌种类型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证明,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Sacc.)是青杨脊虎天牛幼虫、蛹及其蛀害树皮表面存在的优势菌种,该优势菌培养液对杨树水培枝条具有致病性,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致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是中国重大森林蛀干类害虫之一,由于其生活隐蔽、难以防治,对造林绿化和林业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危害,笔者采用以花绒寄甲室内外寄生青杨脊虎天牛的方式研究其生物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温度对花绒寄甲卵孵化有明显影响,室内投放花绒寄甲卵的方式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具有较高的寄生率,以寄主、寄甲的数量比为1:100进行木段模拟投放时,花绒寄甲对青杨脊虎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到86.67%; 在木质部裸露状木段上投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对天牛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81.83%和83.29%。因此,室内释放管氏肿腿蜂对青杨脊虎天牛老龄幼虫和蛹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建议以1:3的比例进行投放。野外防治时选用花绒寄甲卵卡防治法更为便捷,管氏肿腿蜂释放的最佳时期为青杨脊虎天牛的幼虫和蛹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文冠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适文冠果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方法】利用大田试验,以4年生文冠果为试验材料,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设置硼(B)、铁(Fe)、锌(Zn)、钼(Mo)和硅(Si)等5种施肥处理,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150、65、300、10、210 mg/L,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叶面喷施共进行3次。测定叶面肥施用前后文冠果的树高、地径、冠幅、叶绿素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径、单株结果数、单果籽粒数、千粒质量、种子出仁率、百叶干质量等产量和品质指标。基于测定的各项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施肥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分析不同中微肥对文冠果的影响。【结果】中微量元素对文冠果的生长主要体现在:对树体生长、百叶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且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树体生长方面,Zn肥显著提高了文冠果的树高和冠幅,增长量分别为25.53、22.33 cm,是CK处理的1.40和1.46倍,Si肥显著提高了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增长了22.60 cm、7.66 mm、21.17 c...  相似文献   

14.
针对点可数弱基和开(G)条件与D-性质的联系分别进行了研究。 首先证明了:如果空间X具有可数紧度且X=∪{Xi:1≤i≤m},其中每个Xi具有点可数弱基Ti={Ti(x):x∈Xi}且对任意不同的x,y∈X,有Ti(x)∩Ti(y)=Ø,那么空间 X为D-空间。 然后证明了:如果X=X1∪X2,其中X1和X2都满足开(G)条件,那么X1^-∩X2^-满足开(G)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有限多个满足开(G)条件的空间的并是D-空间这一结论给出了详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隶属木蜂属(Xylocopa)双月木蜂亚属(Biluna),主要在枯死的竹子上筑巢。笔者采用游标卡尺对长木蜂巢在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上的巢口形状、大小、巢口处竹皮的厚度和竹节直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长木蜂的巢口呈椭圆形,长度为5~11.5 mm,平均(6.5±0.63)mm,巢口宽度5~9.5 mm,平均(6.8±0.52)mm,其中巢口的长度和宽度以6.50 mm和6.99 mm最多,分别占43.70%和42.33%。长木蜂巢口所在竹节的直径平均(19.43±2.33)mm。其中,有59.01%的雌蜂选择在直径17~21 mm的孝顺竹上筑巢; 巢口处竹皮厚度平均(3.1±0.74)mm,其中69.16%雌蜂选择竹皮厚度2.5~3.5 mm的孝顺竹筑巢。不同竹节上的巢室大小、巢口处竹子直径和竹皮厚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是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研究此共生菌分泌的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蔟信息。【方法】通过直接PCR将目的基因簇分为数段扩增,利用天然酵母重组系统实现体外重组;同时采用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负筛选系统,通过两次同源臂重组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建立嗜线虫致病杆菌DSM 16338的遗传操作系统。【结果】成功获得推测目的基因簇;缺失所推测基因簇的3个相连基因,筛选到大片段缺失突变株GW2及调控基因敲除突变株GW4。【结论】利用高效的直接克隆方法获得了基因簇,成功对DSM 16338推测基因簇完成了基因中断,建立了该菌的遗传操作系统,为阐述此类细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文冠果花芽分化过程外部形态变化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并探究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文冠果花性别相关研究的适时采样与提高雌/雄花比例的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外部形态观测,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分析文冠果花芽分化内外部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芽分化过程中雌、雄能花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探究其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在性别分化之前均为两性,雌能花的单核花粉粒在有丝分裂期呈液泡化衰败,雄能花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细胞停止分裂,性器官发育异常导致单性花的形成。此外,文冠果花芽分化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之间具有时序性对应关系。② 玉米素(zeatin,ZT)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逐渐上升,雌雄配子体形成时期,雌能花的ZT含量始终高于雄能花。雌能花雄蕊发育出现异常时的生长素(auxin,IAA)、胞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高于雄能花,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显著低于雄能花。说明高水平ZT促进花芽分化,利于雌能花的发育; 高水平的IAA和ABA具有促雌作用; 高水平的GA具有促雄效应。③ m(ABA)/m(IAA)、m(ABA)/m(GA)、m(ZT)/m(GA)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均处于较高水平,雄能花雌蕊发育异常时,其m(ABA)/m(IAA)和m(ZT)/m(IAA)显著高于雌能花。说明高水平的m(ABA)/m(IAA)、m(ABA)/m(GA)、m(ZT)/m(GA)有利于花芽分化; 高水平m(ABA)/m(IAA)、m(ZT)/m(IAA)对雄蕊发育有利。【结论】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各自对应另一性器官的败育导致了性别分化。花芽分化过程中,可以根据花芽外部形态判断内部分化时期。高水平的ZT含量、m(ABA)/m(IAA)、m(ABA)/m(GA)、m(ZT)/m(GA)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m(ZT)、m(IAA)和m(ABA)利于雌能花发育,高水平的GA含量、m(ABA)/m(IAA)、m(ZT)/m(IAA)利于雄能花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具有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等特性,在中国天然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是造林绿化、防风固沙、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研究不同分布区多种环境因子对文冠果物候期的综合影响,分析其物候期变异规律,为文冠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6个主要分布区(内蒙古坤都、内蒙古天山、内蒙古乌丹、河北省承德、河北省蔚县、河南省陕县)实生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对象,于2016年在各样地内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样株30株,采取定株定枝方法,对文冠果的初花期、叶芽萌动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速生期、果熟期、落果期和落叶期等共9个物候期进行系统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各物候期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盛花期差异最大(42 d),果速生期差异最小(29 d)。河南陕县群体的文冠果大部分物候期出现最早,但落叶期最晚,总生长期最长(221 d);内蒙古坤都群体的文冠果落叶期最早,其他物候期出现最晚,总生长期最短(146 d)。大部分物候期与经纬度、年日照时间正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负相关。年均气温是影响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速生期、落叶期和总生长期的主要因子;影响叶芽萌发期和落果期的主要因子是无霜期;影响果熟期的主要因子是年日照时间;影响总花期的主要因子是绝对最高温。【结论】文冠果物候期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环境因子对其物候变化影响显著。随着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春季达到生长临界温度越晚,文冠果开花、展叶、结实越晚,并且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和落叶越早,因此其总生长期变短。  相似文献   

19.
令a,b均为Banach代数中广义Drazin可逆的元素, ad为a的广义Drazin逆, aπ=1-aad. 用Banach代数中的幂等元给出元素a,b在abπ=a, bπbaπ=bπb, bπaπa2b=bπaπaba, bπaπb2a=bπaπbab等条件下a+b广义Drazin逆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二维TiO2纳米片(2D TiO2),然后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沉积Ag3PO4,得到2D TiO2/Ag3PO4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法(BET)等手段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评价了2D TiO2/Ag3PO4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的性能,并结合荧光和电化学测试结果,提出了2D TiO2/Ag3PO4的可见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2D TiO2/Ag3PO4的吸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着Ag3PO4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少量H2O2可以极大地提高2D TiO2/Ag3PO4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和·O-2,异质结的存在使2D TiO2/Ag3PO4具有比2D TiO2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电荷分离能力和更快的光电子转移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