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砖室墓葬是洱海区域汉晋时期唯一可见的墓葬形式,它是以烧制砖块作为筑墓材料的古墓葬,这种特殊的古墓葬构造形制、出土器物及墓葬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表明汉晋砖室墓主的族属就是汉晋时期中原内地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并落藉到该区域的汉民族和他们的后裔及本地民族上层人物,他们创造的砖室墓文化具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汉族移民与白族大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族移民进入白族先民群体这一事实出发,探讨了白族大姓制度的来源。由此说明,中国各民族的社会—政治制度都与汉族社会—文化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认识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共同性,不能仅仅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忽视这种共性  相似文献   

3.
播州前杨与黔中唐代以来濮僚系统中的蕃人有历史渊源关系,宋初,土著系杨氏内部已形成了“上下杨”的分据局面。北宋中后期外来的太原杨氏入播,形成后杨,为真正的播州土司杨氏。在政治统治权上,后杨与前杨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政治上文化上具有重大转变。随着北宋中期外来系杨氏的加入,“上下杨”之间的矛盾转变为“前后杨”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后杨时期的外来系与土著系之间矛盾十分突出。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斗争,外来系世袭地位到了元初杨汉英时才获得最终正式确立,这种世系不可能是杨贵迁至杨汉英之间的自然血缘的延续性世系,而是平衡了前杨与后杨、上杨与下杨、土著系与外来系之间各种关系的最后方案。“前后杨”之间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存在着双向文化认同,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史重建及其所推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反映了播州地区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考证了唐宋汀江流域的移民、人口发展和时空特点,分析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成长的辩证关系。对唐宋时期汀江流域移民、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兴衰的关系分析表明:汀江流域作为客家的主要发源地、祖籍地和社区不仅具有移民史和人口学的一般特征,而且由此还演化出颇具流域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即闽西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是在白人城市中产阶级文化的引领下发展并得到完善的。该教育制度大大阻止了加拿大土著民族教育的纵深发展,深深挫伤了土著学生的学习热情。尽管上世纪40年代土著教育政策实现了从家长专制思想到民主开放政策的转变,但是在历史关系、文化观念和现代政策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当前在土著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各方共同关注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韩英 《科技信息》2007,(35):147-148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的代表,其独特性之一恰是以玉、石为载体,坛、冢结合的积石冢石棺葬俗。这种特殊的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也正是红山文化独具魅力、倍受瞩目的原因之所在。本文试图通过对红山文化时期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的简要论述,来了解其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8.
纵论京口文化的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当属六朝。这一时期,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土著的江南文化实现了互融互惠,推动了整个京口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这里成了江南有名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而政治和经济中心的要素又进一步促成了京口文化的繁荣。当时的京口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取得丰硕的文化成果,在经史研究、文学创作、书法雕刻等多方面均有建树,甚至在全国都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说白语,彝族人民说彝语,汉族人民说汉语。汉语和白语彝语都属汉藏语系的有声调语言。 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除本民族语言外,在广大的白族、彝族和部分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汉语方言,它的特色主要是保留了中古入声的五声调语,可以称之为“土著汉话”。 洱海地区的土著汉话主要流行于下关、大理、剑川,鹤庆、洱源、云龙等县的白族聚居区,它的声调调类有五: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在中原。但客家文化却不是中原汉族文化的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既存中原古意,又显南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客家文化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族南迁移民带来的中原汉族传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体,同时,客家先民在南迁途中及定居赣闽粤地区之后,吸收各地不同文化的有益成分,充实、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客家文化正是同化融合赣闽粤地区土著文化及周边各汉族民系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是汉族移民和新居地土著共同创造并将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全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贵州省晴隆县长流乡"喇叭苗"家族史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喇叭苗"名称的演变,以及在明代的来源、构成及其参与的战事活动和与土著融合发展的复杂性。指出分布于今晴隆、六枝、盘县、普安一带的"喇叭苗"组成相当复杂,有明初洪武时期前后进入的湖广土军和官军,更有弘治年间平定"米鲁之乱"后留下来的湖广土兵或官军,还有明中期自湖湘雇佣来黔的卫所卫戍军士中的游离者;籍贯有湘西、湘西南、湘中南的不同地域之分。"喇叭苗"群体及其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异源合流"。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是内地汉人社会的简单移植,而是要在"先湖广人"与"后湖广人"之间、汉移民与土著之间、"汉化"与"夷化"之间、地域化与国家化之间重新建立平衡互动关系。在当地多民族杂居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湖湘之人与不同的民族有融合,但融合程度不一。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史志将"喇叭苗"或归入汉,或归入苗,或归入仡佬,或称为"民家子",这些看似混乱矛盾的称谓或归属,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时期入黔的湖广军人来源的复杂性及其与不同土著融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在中原。但客家文化却不是中原汉族文化的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既存中原古意,又显南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客家文化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代表先进文化的汉族南迁移民带来的中源汉族传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主体,同时,客家先民在南迁途中及定居赣闽粤地区之后,吸收各地不同文化的有益成分,充实、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客家文化正是同化融合赣闽粤地区土著文化及周边各汉族民系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是汉族移民和新居地土著共同创造并将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全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三峡地区城镇仓储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半地穴式仓窖转变为半地穴式仓窖和新式的仓屋混合使用,仓储的外在形式也呈现出非规则特征.这种仓储形制的嬗变,并非完全取决于仓储建设技术的进步,而是粮食作物结构变迁及特殊地貌影响的结果.从粮食作物的多元化趋势来看,唐宋时期三峡城镇发展直接受制于特殊地貌及气候环境,而三峡城镇仓储建设的变迁又突显出社会经济与其他地区的非同步性;从城镇仓储形制嬗变特征来看,唐宋时期三峡粮食结构的确立,直接反映出外来移民人口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相对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玮 《世界知识》2014,(8):48-51
<正>在17~18世纪美国社会形成的过程中,移民与自然之间、殖民者与北美土著之间、殖民者之间、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经历了四次零和竞争。残酷的竞争让美国民族文化构成中好战成分日渐积累,好战冲动成为美国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曾试图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来抑制这种生物性冲动。但是战争冲动是如此的深植于民族精神之中,以至于制度约束被渐次突破……  相似文献   

15.
书评   李志荣阮西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第十四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前会长,曾多次赴加拿大对土著民族、主要民族、其他移民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加拿大民族志》(阮西湖著,民族出版社,2004 年 5 月出版,250 千字)一书是阮西湖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加拿大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果。1   加拿大的民族构成大体可分为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梅蒂斯人),主要民族(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其他移民民族集团(华人、日本人、日耳曼人、荷兰人等等)。…  相似文献   

16.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汉族南方诸族群中的“福佬人”,其“福佬”的名称系由历史上的“福建夷獠”转化而来。六朝永嘉之乱、侯景丧乱,使大批中原难民辗转流入福建和广东东北部地区,开了蛮汉交流的先河;唐初闽南粤东地区发生的“陈元光平蛮”,促进了福佬先民的酝酿;隋唐时期泉州“市井十洲人”的出现,及由泉州土著与中原江淮移民两种语言融汇而成的泉州方言的基本形成,则意识着福佬族群已基本孕育成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亚移民问题,对西部稳定和开发有启发。沙俄占领中亚后,俄罗斯人大批移民中亚,一类被称之为殖民掠夺,另一类被认为是传播文明。俄罗斯文化对中亚的影响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苏联出现政治经济危机,中亚的俄罗斯人也受到巨大的社会心理震荡。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人在中亚地区的优势被摧毁。面对教育歧视和不平等、中亚主导民族至上制度、俄罗斯在中亚看不到子女前途等一系列现状,俄罗斯人陷入深深疑惑和苦苦思索。因此,协调好移民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中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中国墓葬装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墓室壁画作为墓葬建筑装饰形式的一种,大约肇始于战国末年,经过长期发展,在西汉中期以后才逐渐流行。通过对汉代壁画墓标本进行收集、比较、分析、考察,探讨从西汉到东汉时期的壁画墓及墓室壁画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墓室壁画在汉代丧葬文化中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停留聚会或推进业务的场所。明清时期贵州境内各省会馆众多,而尤以江西会馆数量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江西籍移民大量涌入贵州,江右商帮在黔中大地的强势活动以及流宦助推所导致的。其分布特点靠近水路交通驿道,和江西籍移民传统经营行业的地域分布吻合,同时体现了距离就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