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刍议环境权     
环境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环境法基石的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历史也很短,它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和无限度的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环境权理论的探讨,学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环境权是指人类以及法人和其它组织享有的,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笔者拟从环境权的主体,性质等方面入手,谈谈对环境权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晶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03-103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权利,尽管在理论上还不成熟,但是,人们己经开始慢慢接受,并开始指导环境保护和环境立法,发挥环境权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环境权的现状和原因的论述,并以环境权的理论为指导,对环境法中环境权的制度设想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6,(5):53-56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生存权利受到威胁。公民环境权是公民能够生存的最基本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在宪法或者环境法中来确定公民环境权并进行有效的保护。我国虽然有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但都大多停留在应然权利的阶段。通过对人类环境权的诞生和发展的研究,对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进行探讨,有必要建立公民环境权制度,实现公民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的私权化是环境权社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权私权化的基本思路是在环境法部门中架构环境民事法律制度,具体模式是建立环境民事权利制度、环境民事责任制度、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十年"环境权"的出现扩大了环境法的范围,然而关于环境权法律关系主体范围问题存在争议,文章试图通过对环境权的解读来从理论上论证环境权的人权属性,从而在理论上否定动物、植物成为主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是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法律上确认、保障环境权,对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剖析环境权的概念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完善的环境权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一直是环境保护法学所争论的热点之一。要探讨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首先要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它与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其次,作为一个社会规范,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究竟是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已经突破传统扩展到了人与物,亦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焦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际环境法产生重要作用的几个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的述评,分析了它们相应的法律意义,指出虽然国际法院规约没有预见国际组织宣言和决议作为新的国际法渊源,但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它们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共同信念。这些“软法”为各国制定和发展本国国内环境法提供了可借鉴的原则和规则,为各国在不能得到条约正式考虑方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法律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环境法律知识解决环境法案件与纠纷的能力。而传统的环境法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无法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环境法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笔者认为环境法的教学改革,一是改变传统的板书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引进相关法律条款的司法解释,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三是开设环境法模拟法庭,学生自己准备法律资料为相关方进行法律申辩;四是进行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法及环境法学的发展,正积极寻求和探索着一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对环境权的不同认识,无疑影响着环境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欣 《科技信息》2011,(20):193-193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开展多年,环境法规范体系日臻完善,实践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却愈演愈烈,这确需对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进行反思。文章从导致环境危机的社会原因分析入手,对环境保护不力提出多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在保护农民环境权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从而使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对农民环境权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环保理念,来解读我国环境法的价值理念.环境法的价值理念是环境法的灵魂,环境问题的恶化,促使人类必须重新审视环境法的价值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由矛盾走向统一,协调.环境保护理念应体现公平、平等、效益,从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作为侵权救济主要途径的司法救济对世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环境侵权司法救济方面已经有着许多成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完善环境侵权的司法救济制度是中国环境法实施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本文着重从法理与社会经济的方面阐述对环境侵权司法救济制度进行完善的可行性,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的法律保护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存的经济发展理念、环保意识、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及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环境保护落实不到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严格环评程序,而且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优先目标和首要目的,将环境权益作为公民的根本利益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一个客观过程.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它要求各国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产生对全球有害的环境影响,这引发了对国际环境法领域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的思考.本文提出了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分析了环境权,国家主权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环境权的提出加强了国家主权原则,同时环境权的保障必然会给国家主权带来一定合理的限制,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娜  李婧  袁玮 《天津科技》2013,40(1):68-70
选取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相契合,与公众生活联系紧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作为环保科普工作中环境科学知识的重点内容,涉及生态系统与保护、自然资源与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合理处置固体废弃物、物理性污染与自身保护、环境权益与义务8个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许朋伟  彭强 《科技信息》2008,(9):387-388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环境诉讼资格,是公众实施环境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行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公民对于侵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没有诉讼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以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保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其他法律法规一起构成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在资源保护,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环境影响法》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民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了提高公民环境权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