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单能级布赖特——维格纳(SLBW)公式的迭加表示由单一元素的多种同位素产生的具有多个共振的中子总截面.应用复几率积分计算截面的多卜勒展宽.在给定共振能量和共振总宽度估计值的情况下,通过对共振透射率降落面积实验值的最小二乘法拟合,决定共振的中子宽度.以ALGOL 语言编写了中子共振参数面积分析程序,在国产DJS—21机上对~(237)Np 从44到52ev 能量范围内、包括八个共振的162个数据点进行试算,所得的结果与W.Kolar 的工作一致.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扭称受迫共振时,其振幅和位相的线性近似解析表达式.与理想情况(零级近似)相比,采用新表达式计算引力常数G,相对修正达10~(-3)量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分段线性非线性共振筛的最大加速度,提出了最大加速度的计算公式ω_(max)=k_aAω~2,导出了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绘制了K_a与隙幅比a=e/A的关系曲线。对30m~2共振筛的计算得出的k_a值与实测数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4.
用直接代入法,对参数振动方程X ω_0~2[1 hcos(2ω_0/n ε)t]X=0的共振区,进行了计算。本文着重计算了n=3,4的共振区,然后进行推广。结果是当n=3时,-(3/64)h~2ω_0-(27/512)h~3ω_0<ε<-(3/64)h~2ω_0 (27/512)h~3ω_0, 当n=4时,-(1/30)h~2ω_0-(127/3375)h~4ω_0<ε<-(1/30)h~2ω_0 (121/6750)h~4ω_0。计算的结果表明,与用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铁(Fe)与联吡啶(bpy),1,10-邻菲咯啉(phen)的混配物,并对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作了初步的研究.在pH值pH4.5~6.2范围内,Fe(bpy)(phen)2 在BSA表面聚集,在400nm和470nm处产生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峰,共振光散射强度与BSA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利用从核反应理论推导出来的Adler-Adler公式对裂变元素的俘获、裂变和总截面作相关分析,求取各截面的Adler—Adler共振参数。研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ADLTIF—3》,并以~(241)PU为例作了试算,求出了~(341)PU在能区0.681ev—14.14ev的Adler—Adler共振参数。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共振群方法(RGM)对d+~3He弹性散射因氘的特殊扭曲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微观计算。计算是在对自旋s=1/2和S=3/2在质心能量E=8.64 MeV、E=10.0 MeV、E=13.84 MeV进行的。初步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表明特殊扭曲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共振结构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杂环硝基化合物以及高氮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准确计算这些化合物中的共振能,对预测含能材料的冲击波感度,合理设计与合成新型含能材料分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密度泛函BLYP/DNP方法,结合等键反应方程计算了4种苦基三唑衍生物的共振能。计算结果表明,4种苦基三唑衍生物的共振能与其撞击感度(H50)有内在联系,共振能越大,撞击感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相对论R矩阵理论的DARC程序系统计算了Ni 25+离子基态1s22s(2S1/2)和激发态1s22p(2P1/2,2P3/2)的光电离截面,并通过细致平衡原理获得了统一的光复合过程(即辐射复合和双电子复合)态分辨的截面,计算结果给出了辐射复合与双电子复合过程间的干涉效应.为了标识和分析KLL共振能区所有的共振峰,基于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RCI)的FAC程序被用来计算共振峰的能量、强度及其相关的双激发态的辐射、俄歇跃迁几率以及共振宽度等.利用统一的光复合截面进一步得到了KLL双电子复合过程的伴线强度,并与孤立共振近似下FAC的计算结果以及以前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存在的一致性和偏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提出的用机械共振法检验非牛顿引力的实验方案综合了D.R.Long的双环实验和机械共振法的优点,可望在高精度情况下检验2cm作用范围的非牛顿引力.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案可使在这一作用范围内的非牛顿引力实验达到2.8×10~(-4)的相对精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理论计算11B(p,α)2α核反应截面的重要意义.利用选择共振遂穿模型对11B(p,α)2α的核反应截面进行计算.调出了核势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54.6Mev和-257.4kev.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的很好,进一步说明选择共振遂穿模型是计算有明显峰值的核反应截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饱和转移电子自旋共振、ST-ESR)方法研究自旋标记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慢速翻滚运动,在-70~-20℃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旋转相关时间τ_o从10~(-6)到10~(-5)S的运动,并求得相应的活化能。又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了T_R参数,同时讨论了嵌段共聚物链段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该文假定~7Be的基态和第1,2,3激发态是~3He-~4He集团态,用共振群方法(RGM)计算这些态的本征能量和本征函数,并用这些函数计算了这些态之间的M1、E2跃迁几率,所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说明了~7Be的基态和第1,2,3激发态主要是~3He-~4He集团态,也说明了用RGM来研究核的集团态是很有效的,特别是理论计算的跃迁与实验的符合说明了计算中求得的各态的波函数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半经验CNDO/2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YBCO的结构单元及晶胞作了计算,结果指出:1.采用簇模型不能较好地反映YBCO晶体性质。2.YBCO中Cu(2)的氧化态为( 2),Cu(1)的氧化态为( 1.5),Cu(1)也可能是在( 2)与( 1)两个氧化态之间共振。3.铜的电子组态分别为Cu(2)(d_(xy)~2d_(x2)~2d_(yz)~2d_(x~2-y~2)~1d_z~(2_2)),Cu(1)(d_(xy)~2d_(xz)~2]d_(yz)~2d_(x~2-y~2)~2d_(z~2)~1)。这种组态是YBCO形成层状氧缺位结构的主要原因。4.超交换作用在YBCO中普遍存在,但铜-氧面间这种作用最大,超导电流在其间进行最为有利。5.Y,Ba在YBCO中的主要作用是促成Cu(d_(xy))与O(P)形成最高占领杂化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8.42MeV窄共振核反应~1H(~(19)F,αv)~(16)O研究了辉光放电制备非晶硅多层膜中氢的深度分布、游动性及其随退火温度的关系。引进高斯分辨函数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得到氢浓度随深度的分布情况,对氢污染及测氢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略去α集团外核子与α内核子交换的共振群方法,计算了~3He+α系统的弹性散射相移和微分散射截面。所得结果表明,α集团束缚得很紧,略去了α与~3He之间的反对称交换能得到与冗长的标准共振群方法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微扰QCD框架下,研究了B~(0,±)→ρ~0(ω)π~(0,±)→π~+π~-π~(0,±)衰变过程中ρ-ω混合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由于产生了大的强相角,当π+π-的不变质量在ω共振区域,CP破缺获得了极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二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多重共振问题。文中首先指出当前对多重共振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别于通常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多重尺度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手续较为简便,在研究多频共振时较为有效的多个快转相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具有平方阻尼、立方非线性项和耦合参数激励的二自由度非线性系统在ρ=0附近存在稳定的多重共振状态(多重共振是多频共振情形的特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双质量振动系统看作计算机控制的往复式振动电机的拖动负载。经举例计算表明,当受控系统处于机电共振运动状态时,激振力(即阻尼力)比常规非共振系统激振力(即惯性力)减少几十倍,振幅也可达到工程要求。为振动电机的容量计算和微机控制算法提供了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