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广西杉木无性系的总花量与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树冠表面积进行了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分析表明:总花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用生长性状对总花量进行间接选择效率不高;总花量的相关变异小,性状比较稳定;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对总花量的直接作用与相关遗传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亲本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及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51个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7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53 m、9.05 cm和0.021 m3,各生长性状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对进入开花结实盛期的39个无性系调查发现,开花量、结实量等生殖性状在不同亲本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程度比生长性状的高。基于主要生长性状、生殖性状,将39个亲本无性系聚在4个类群内,不同类群存在显著性状差异:类群1生长性状总体较优,雌球花、球果量也较多;类群2生长性状总体较差,开花、球果量也较少;类群3生长性状较优、雄球花数量较多,但雌球花、球果数量较少;类群4生长性状总体较差,但雌球花、球果数多。无性系的雌球花、球果数与生长量呈弱度负相关,因而在选择杂交亲本或种子园建园亲本时,有必要在开展亲本配合力测评的同时,开展亲本的多性状选择,选出28个生长、生殖性状较为均衡(生长量、开花结实量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无性系,其单株雄球花数、球果数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参试群体均值高18.2%,8.0%和9.6%。可将这些无性系作为候选优良亲本,结合亲本配合力的测评,从中选择优良的杂交亲本及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3.
杉木传粉生物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察了杉木雌、雄球花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及开花,传粉的全过程,发现雌球花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即Ⅰ~Ⅳ年龄段,约占总量的77%,雄球花的分布趋势与雌球相反,在相应部位仅为总量的40%,雌球花开放期约7d,可授期3-5d。雄球花的撒粉期与雌球花的可授期是吻合的,传粉过程中对花粉撒落的定量测定表明:睛朗、干燥的天气伴随一定的风力是花粉传播的必要条件,对授粉后幼果的发育及胚珠所接受花粉的多寡与种子发育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东北红豆杉雌、雄球花发育期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结合东北红豆杉物候期观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东北红豆杉雌、雄球花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及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雌、雄球花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雄球花散粉盛期,需要较高水平的ZR、IAA、GA、ABA,雌球花胚珠珠孔液滴出现盛期也需要相对较高水平的ZR、IAA、GA、ABA;雄球花在散粉末期及小孢子叶球脱落期,ZR、IAA、GA水平都相对较低,而ABA则在中等水平;雌球花子房膨大期,需有高水平的GA、ABA和低水平的ZR、IAA;ZR具有促雌作用.综合激素平衡学说认为,东北红豆杉雌球花胚珠珠孔液滴出现盛期,ZR/IAA略有增加,有利于授粉;雌球花子房膨大期,较低的ZR/GA和低的ZR/ABA能促进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5.
树冠表面积及体积的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彩霞 《科技信息》2010,(16):100-101
本文对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与树冠表面积、树冠体积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林分总树冠表面积、总树冠体积与林分条件进行了预估,并分析了林分平均材积生长量与林分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用分维数表示的杨树冠层特征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试的28个杨树无性系4年生时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用盒维数法表示的分维数(FD99)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用双表面积法估算的树冠分维数(FDa、FDv)在无性系问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之间相关显著;而除用盒维数法表示的树冠分维数(FD99)与胸径生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他情况树冠分维数与生长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表明并非叶面积越大生长量越大;树冠分维数与胸径生长相关明显大于与树高生长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马尾松物候学变化和球花发端期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地区马尾松进行了物候学观察,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马尾松球花形成茎端结构的变化和花原基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为雌雄同株异花,但常表现出雌球花优势株,一般树体上部多为雌球花,雄球花在树体中下部;南京地区马尾松的花期是4月初至4月中旬,雄球花早于雌球花,但球花发端始于8月中下旬顶芽伸长停止后产生的腋芽原基,此次雄球花原基发端期在8月26日至9月2日,雌球花原基发端期为10月28日至11月4日。  相似文献   

8.
<正>泡桐胶合板材培育的4组栽培性状(生长性状、干形性状、接干性状和树冠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显著程度的典型相关,其中的接干性状与树冠性状组显著相关的信息占两组性状间总信息的95.1%,是相关程度最高的一组性状。泡桐21个无性系在上述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Ⅳ.树冠结构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冠结构各组成部分与生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利用通径分析具体剖析这种相关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不同F_1无性系的理想冠型;并据此计算生长选择指数,比较各种性状组合的选择效果。利用一个最合理的选择指数式对各无性系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苗期测定选出的几个优良无性系之所以能保持速生特性,是因为具有较为合理的树冠结构。  相似文献   

10.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NENSIS M.H.WN)是近年在我县发现的孑遗裸子植物,被视为我国东南沿海中山山地(海拔800~2500米)发生过第四纪冰川气候的新见证。目前产地仅存三株大树和一株小树。据观察,1号树能产生雌球花和雄球花,开花结实,树下原有一株幼树(已被挖);2号树仅见雌球花,能结实,林冠下没有看到小树;3号树受附近亮叶水青岗的挤压,树冠窄小,没有开花结实;4号树是1号树附近的一株小树,是否1号树的后代还不清楚,因附近原来有一株胸径80厘米的大树,长在水沟边,该冷杉系浅根  相似文献   

11.
杉木树冠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福建洋口和江苏宜兴地区调查研究了3—23年生杉木树冠的形态结构。杉木的树冠外形随年龄阶段而变化,幼龄、壮龄时期树冠近似圆锥形,中龄时近似旋转抛物体形,成熟龄时近似圆台形。杉木年发生的枝盘数,决定于高生长;高生长旺盛期平均可发生5—6盘枝条。其分枝角度与枝条年龄有关,枝龄小的约55°—75°,枝龄大的可达90°以上。 杉木树冠长度与宽度随林木直径大小而变化,树冠的发育过程与密度密切相关。密度大的林分,阻碍树冠的发育,从而降低了林木的生长量,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合理的树冠结构应该具有较大的有效树冠系数和叶面积密度。在高生长旺盛期,树冠层更新快,有效树冠系数高,叶面积密度大,利用空间的效率高,因而必须采取促进树高生长的营林措施,以改善树冠结构,提高杉木林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13.
<正>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朱亭人工杉木林的生长量与其立地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的生长量与其立地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生长量中以树高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影响生长量的主要立地条件因子分别为经营级、坡位和土层厚度。应用这—方法可以分析出某一地区影响杉木生长的主要立地条件因子,从而为合理制定人工杉木林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岩性上马尾松、杉木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杉木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杉木生产力的关系,为系统培育马尾松、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杉木的高、胸径生长及单株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但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高生长和单株生物量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硅质砂页岩,胸径生长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马尾松的生长略好于杉木;马尾松、杉木各自的高生长、胸径生长以及去皮干、干皮、叶、根、和全株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带皮枝的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两树种之间则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杉木种子园冠幅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冠幅指数为综合指标,分析了杉木种子园冠幅指数的构成状况及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在冠幅指数2.5~4.5之间为母树生殖生长的最佳状态,并以平均最佳冠幅指数3.5为控制目标,制订了随树冠高度、半径变化的最适保留密度,可简便、有效、准确地调节种子园密度,为种子园树木生长环境的综合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杉木优树群体的开花物候和花期同步性,选择同步性指数高的无性系,指导交配设计和种子园的亲本选择。【方法】基于固定样株观测法,划分杉木优树94个嫁接无性系的雌雄球花类型与物候;利用花期同步指数,分析不同花期类型的同步性。【结果】雌球花平均比雄球花提前3 d进入花期,雌球花和雄球花初期持续时间约为1~8和1~9 d,平均约4 d后进入盛期,盛期为2~20和2~13 d,平均10和6 d后进入末期。全雌型、偏雌型、中性型、偏雄型和全雄型生殖特征无性系比例分别为3.2%、4.3%、5.3%、72.3%和14.9%。无性系作为父本和母本的平均同步指数为0.097~0.561和0.128~0.630。7 280种不同交配组合中,同步指数的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0和0.976,其中,58%的无性系花期同步指数大于0.5,“早花型×早花型”、“中花型×早花型”和“中花型×中花型”则均大于0.64。【结论】花期物候在无性系之间存在差异,气候条件影响雌雄球花的分化,早花型和中花型具有较高的花期同步指数。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受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影响,不同地域杉木林的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福建省杉木林样地数据,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179个杉木林样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模型,比较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中心产区杉木林与其他产区杉木林胸径、树高生长差异大,体现在中心产区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结构优于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的不同产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中心产区Richards生长方程参数A=28.539 6,k=0.019 7,即中心产区杉木林的理论最大树高和生长速率大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枝下高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杉木枝下高的影响,构建基于空间结构的枝下高模型,结合杉木生长模型,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杉木枝下高可视化模拟。【方法】利用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6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样地的调查数据,选择5个常用枝下高基础模型,分析水平空间结构参数(PH)、垂直空间结构参数(PV)和空间结构单元平均距离(dDIS)及其组合对枝下高的影响,构建综合指标较好且变量少的枝下高模型。基于林分三维模型实时生成方法,建立一种枝干可控的杉木三维模型;结合单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模型、树高-曲线模型和冠幅面积估计模型,模拟林木的生长状态。【结果】Logistic模型综合指标较好且模型参数可解释,可选为基础模型;3个空间结构参数中垂直空间结构影响较为显著,将PV加入到Logistic模型中,改善了枝下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决定系数(R2)从0.717提升到0.741,估计值的标准差从1.407 m减小到1.321 m,并使各项模型检验误差指标有所减小;构建的杉木三维模型可以动态调节枝干,实现了杉木枝下高模拟。【结论】构建的枝下高模型可以应用于林木年龄和部分林分信息未知的杉木林中,体现了林木间的相互竞争影响;结合枝干可控的杉木三维模型,模拟杉木生长过程,形象直观地表现了杉木枝下高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林分生长动态可视化模拟和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14CO2研究杉木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