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学与结构是土建类非结构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定性结构力学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概念,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定性分析、估算判断的能力为目标,具有丰富、生动的鲜明特点。如何从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出发,结合非结构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加强学生力学概念的建立与力学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文章关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应用力学系建立于1985年,现有两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即一般力学专业和固体力学专业。两个专业均属应用理科性质,主要研究力学系统的运动规律及变形规律,广泛用于机械工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地质矿产工程、能源工程、军事工程等众多技术领域。一般力学专业着重研究动力学控制与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等,现有振动理论与应用、分析力学理论与应用,随机振动与动态分析、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与机器人动力学等学科组。固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群多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特点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贺州学院为例,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思路,强调依托已有教学资源,结合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理念,介绍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办学举措.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促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思路的不断调整,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本文结合石河子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现状,简要论述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意义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峰  何敏  石端虎 《科技信息》2012,(13):175-175,193
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开拓应用本科型院校工科专业办学思路,为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及就业工作开展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的办学经验,本文就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及实施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构建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葛洪魁 ,男 ,汉族 ,196 3生于山东省武城县。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 ,1989在石油大学 (北京 )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 0 0 0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5月在美国莱斯大学和休斯顿高等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一年。现任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及高温高压委员会委员。葛洪魁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及岩石物理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学发展的结果.被称为数学镜子的力学,作为许多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在机械、建筑、材料等工程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数学和力学,是这些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受我国现行课程设置体制的约束,一般工科大学生都缺乏对数学和力学的系统学习.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拓展他们数学与力学知识,提高应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养成的议题,就如何在工程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数学与力学知识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和民族类院校办学宗旨,制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并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多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强化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开发建设实践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对大连民族大学和其它民族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校力学学科起源可追溯至建校初期隶属于基础部的力学教研室.1978年开始招收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批准设立工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成立力学与工程科学系,2007年撤系改建力学与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2.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问题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关于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并在浙江科技学院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材料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教学中进行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3.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复合性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体系科学化的要求,我国于1998年设立该学科。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需求,在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的财报报表编制课程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加强了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安邮电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办学实践,阐述了该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提出了特色建设目标。对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等各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通信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欣 《科技信息》2007,(13):165-165
针对“力学与结构”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工民建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和现代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对工民建类专业的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6.
11月9日上午,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交流结构工程及工程力学近年来在科研、设计与施工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结构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加强力学与结构的相互渗透与共同提  相似文献   

17.
王芝银,女 ,1 956年生 ,陕西扶风人 ,中共党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 ,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数值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 ,西安交通工程学会理事 ;1 997年首批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三五人才” ,1 998年 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 …  相似文献   

18.
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其特有的“专科特色”有别于其它院校。所谓“专科特色”,即在基础理论上不向本科生看齐,它以重实用、重应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特征。 根据高工专的办学特点,重视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加拿大的一些工程院校就是以能力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编制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方法和方式,即专科教育应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来进行。具体方法是,通过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研究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教师依据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模式编写讲授提纲和教材,对一些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不要求自成体系,只要保证完成操作技能学习为目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反思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认识,重新审视传统办学中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本科生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力学问题,针对无机工程专业特点,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引入具有无机专业特色的实际训练项目,应用项目教学法深入浅出地将工程力学理论融于实际教学,引导学生应用专业项目进行“工程力学”实践,直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更社 ,男 ,196 2年出生 ,陕西武功人 ,教授 ,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西安科技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务处处长 ;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95年获博士学位 ,1995~1996年在日本国立鸟取大学工学部进修学习 ,1997~ 1999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