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票据丧失使持票人难以行使票据权利。票据丧失后的补救措施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3种。“民诉法”中对挂失止付、公示催千两种程序规定得比较明确、全面,但对提起诉讼这一补救方法的规定则不够明确.尚有待完善。就票据丧失后提起诉讼的原告、被告、第三人等5个问题进行分析。加以具体明确.以便增强提起诉讼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环境民事纠纷主要有行政处理和诉讼两种主要的解决机制。从现有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这两种机制在解决环境民事纠纷方面尚存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明确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程序与诉讼的关系.并从程序的启动、程序的运行以及程序的终结等方面规范两种机制.使之有效衔接方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动态     
桑植县重拳出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近日,桑植县安监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先后立案查处了凉水口镇人参坪炭质页岩矿非法建设、湾沟采石场和东旺坪页岩等3家砖厂违法生产、龙潭坪镇赶坪村2处非法采石等违法案件,下发安全生产整改指令11份,实施行政强制措施3起,没收违法所得3万元。□钟艳平桃源县●"打捆会议"安全生产分量最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确立启动标准是违法行使职权类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法规范制定者在确定启动标准时并没有明确表态,在“行为标准”“结果标准”间游走。然而,通过对68件司法判决进行类型化分析,发现检察机关在实践层面不存在疑惑,以公共利益遭受实质性损害为标准。为平衡两者关系,有必要确立启动标准判断的三阶段方法:一是以违法行使职权行政行为与公益受损害结果的关联度为依据来区分“借力型公益诉讼”与“自立型公益诉讼”;二是区分风险预防与实际损害标准,“借力型公益诉讼”按实际损害标准处理,“自立型公益诉讼”则采取“沙漏型”标准,即对原来双阶段判断标准进行改造,诉前阶段采取风险预防标准、诉讼阶段采取实际损害标准;三是辅助单行法律法规实现启动标准判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明确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职权调查事项,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诉讼经济,节约司法资源。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理论界对于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鲜见有系统理论成果对其加以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空白相应,立法规定零散、混乱,导致司法程序中适用困难,无法保证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通过对民事诉讼中法院职权调查事项的内涵解读和法理分析,对职权调查事项的范围作出界定,提出了完善职权调查程序的对策,对我国该制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立法内容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解决的是死刑核准权的归属问题。死刑核准权收归后面临的问题是诉讼程序的行政化、程序内容的空洞化以及程序正义性的缺失从而使设置该程序的目的落空。因此,需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诉讼化和程序正当性构建。  相似文献   

7.
国内     
六部委 稀土的盗采、超标开采、超计划生产等业内潜规则即将面临一场“严打风暴”,8月9日工信部等六部委下发通知,对存在上述行为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核减或取消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依法没收违法矿产品和违法所得,直至依法吊(注)销相关证照。  相似文献   

8.
家事诉讼程序,是专门为解决婚姻、家庭纠纷而设置的一种程序。国外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家事诉讼程序,各国(地)在立法体例、案件范围、审判机构、具体程序设置以及检察官参与家事诉讼等方面各具特色。对国外家事诉讼程序加强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家事诉讼程序构建提供更好的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是现代新型诉讼,因其公益性、主体广泛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使传统诉讼制度在适用于此类诉讼中显得力不从心。构建新型公益诉讼程序想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程序保障机制在公益诉讼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应当看到,公益诉讼的特质性要求有更完善的程序保障来促进当事人间平等对话和法官的依法审判,否则公益诉讼将无法发挥其自身的公益性、社会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法制化的进程离不开对程序的完善,但是我们又是一个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理念的国家。在我们对司法程序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不应当忽略对诉讼监督工作程序的完善,而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程序进行考核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程序性评价的理念对监督工作进行梳理和完善,可以推进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和新形势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重点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受案范围、提起主体、举证责任分配、费用承担及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人权保障的重视,非法证据的采信问题逐渐被司法界所关注.排除非法证据虽然可能造成客观真实的失落,但却为树立权利保障观念、正当程序观念提供了一种保障.因此,在我国有必要完善该规则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般做法、“毒树之果”理论以及我国应如何对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后论述了一个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关的问题,即警察使用“侦查陷阱”获得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中以"谁主张,谁举证"为一般规则,以此奠定了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制度。基于公平原则,又设置了举证责任倒置和司法裁量的规定。举证责任倒置是针对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而言,是法律规定的倒置。司法裁量权是举证责任规定的有力补充,但常被滥用,限制人身自由权的民事案件应明确规定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一般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某些物定情况下,控方只需证明初步事实的存在,其他与被指控犯罪相关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则转由被告方承担,如果被告方不能证明相关事实,则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推定,这就是证明责任的倒置,但并非所有被告人担证明责任的情形都属“证明责任倒置”,在一般情况下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实际上是“证明责任正置”。证明责任倒置在形式上是“有罪推定”,但它对某些刑事案例件实体真实的发现极具必要性,也符合正当的法律价值取向。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须确立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但其适应范围须作出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证明任务,不是证明标准,介绍了证明标准的类型和作用范围,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赛柏斯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上的防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赛柏斯材料的抗渗能力及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并应用于地下蓄水池的防渗实例均说明,赛柏斯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且既可以在迎水面进行防渗处理,也可以在背水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寿命与混凝土相同,同时总结了赛柏斯防渗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文献[1]介绍的连续时间公司资本的Modigliani-Miller第一定理的具体推导过程进行了一些补充;其次,建立了连续时间的Modigliani-Miller第二定理;最后,给出了资本结构的均衡模型,即Modigliani-Miller第三定理。  相似文献   

19.
n人合作对策的shapley值与最大熵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概率论的角度给出了shanley值的证明,又以信息论中最大熔原理作依据给出了n人合作对策的另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shapley值要广,体现了实体活动中信息的重要性,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