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东瑞煤业2号煤层、3号煤层瓦斯量及其涌出量之间的源汇关系,采用分源法对东瑞煤业2号煤层和3号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东瑞煤业瓦斯总储量为26428万m3,可抽瓦斯量为7930万m3;开采2号煤层二采区时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26.87m3/min,开采3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14.13m3/min。  相似文献   

2.
通过历年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东欢坨矿8煤层瓦斯涌出特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8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涌出量随工作面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和遇到的断层数密切相关;靠近向斜轴一侧,瓦斯涌出量值普遍偏小,局部有异常存在;在远离向斜轴方向,瓦斯涌出量普遍较大;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和工作面涌水量之间表现为负相关;顶板岩性对瓦斯涌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三河口煤矿地质特征以及瓦斯基础测试参数,对该矿井3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瓦斯涌出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了三河口煤矿3煤层未采区瓦斯涌出量,为3煤层未采区瓦斯抽采和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其中,井田西区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涌出量增大;在靠近岩浆岩的地区,岩浆岩成为主控因素,瓦斯涌出量有所升高.而东区瓦斯涌出量则与距岩浆岩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欧阳林超 《科技信息》2011,(20):I0340-I0340,I0342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袁庄矿煤层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大。为保证井下安全生产以及合理制定瓦斯治理措施,本文以袁庄煤矿4煤层为例,通过该煤层各主要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4煤层瓦斯风化带的下限标高。运用瓦斯地质理论,根据实际瓦斯涌出参数资料,系统分析了煤层埋深、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岩浆岩侵蚀对该煤层瓦斯涌出的影响,确定煤层埋深和牛眠向斜构造为本矿煤层瓦斯涌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屯兰矿8^#煤层及邻近煤层的瓦斯参数的测定和对赋存规律的分析,预测了该矿的瓦斯涌出情况,并就屯兰矿的瓦斯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正国 《甘肃科技》2012,28(14):61-64
瓦斯涌出是造成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只有明确瓦斯涌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才有利于进一步的开展瓦斯预测工作,而且对提高矿井瓦斯地质图中相关内容的可靠度和精确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综合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矿井瓦斯涌出的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结果认为,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随各矿井地质条件的差异而有区别.瓦斯地质因素决定了煤层瓦斯含量,也是瓦斯涌出量大小的决定因素.瓦斯含量越高,瓦斯涌出量越大.井田封闭型构造带、地质构造变化带、岩浆侵入区以及无露头区受采动影响时瓦斯涌出量大.煤层倾角、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以及煤层埋深与矿井瓦斯涌出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开滦集团唐山煤矿的地质背景、瓦斯分析报表等统计资料,分析瓦斯涌出特征及构造、埋深、地应力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并采用分源预测法及地质统计法预测唐山煤矿地区8、9煤瓦斯涌出情况。结果表明:唐山煤矿瓦斯涌出形式为普通涌出,瓦斯来源为煤层瓦斯与采空区瓦斯;瓦斯涌出量明显受构造控制,大构造附近瓦斯富集较多;其涌出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分布状态与最大主应力的分布状态大体一致。地质统计法显示,绝对瓦斯涌出量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变化梯度为1.35 m3/(min.hm);分源预测法显示,瓦斯涌出量随煤层瓦斯含量增大而增大,并且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涌出区发生了一些重大瓦斯事故,以上海能源股份公司煤层瓦斯含量低,而局部存在高瓦斯区域的孔庄煤矿为例,从影响瓦斯涌出的地质因素和采掘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低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并提出了瓦斯异常涌出防治措施。也为其它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瓦斯抽放在低瓦斯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高产高效工作面多瓦斯涌出源、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结合矿井的地质开采条件,提出了实施综合瓦斯抽放方法,即开采煤层瓦斯采前预抽、卸压邻近层瓦斯边采边抽、本煤层抽放瓦斯、采空区瓦斯抽放等多种方法在一个工作面的综合应用。此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上为瓦斯抽放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将钻孔抽放与巷道抽放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了瓦斯抽放率,从而降低瓦斯抽放成本,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煤巷掘进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动及涌出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煤巷掘进时煤层瓦斯压力分市分析解.以及巷道煤壁瓦斯涌出量的解析式.给出了煤层中瓦斯近于单向流动时的煤巷已掘出长度的计算式。导出的结果是对煤巷掘进长度较短时瓦斯涌出规律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题,从煤层气藏的气源和保存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生物气作为气源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甲烷菌的生气条件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不应受氧化带的限制,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时间对表皮碳氢化合物提取液的组成有显著影响,但提取5min后,提取液组成趋于稳定.进样口温度对n-C31及此前各色谱峰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n-C32、n-C33有显著影响.此外,进样量及程序升温的初始温度对色谱分析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的各因子对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均可能有一定影响,在分析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然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结果对天然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背斜圈闭气藏(含上倾型构造及地层圈闭)、向斜圈闭气藏(深盆气圈闭)及煤层气藏(源内气藏)3类气藏进行,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差别很大。其中,对背斜气藏的研究主要侧重天然气初次运移、二次运移、聚集及保存机制的研究,对向斜圈闭气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气水倒置形成、气藏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的研究,而对煤层气藏的研究则主要侧重煤孔隙的形成、煤层气富集及保存机制研究。存在问题:其一,把背斜气藏和向斜气藏当成两种成藏动力学机制完全不同的气藏类型,其动力学依据不充分;其二,没有解决气源岩内天然气初次运移机制和聚集机制的矛盾。结论建议应加强两方面的研究:其一,以盆地升降运动为动力学基础,研究天然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其二,以烃源岩—断裂—储气层为基本输导格架,研究不同输导介质中天然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上述研究有望解决不同类型天然气藏形成动力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天然气藏开发不同,页岩气藏无机质与有机质孔隙中的吸附气对开发的影响不可忽略.为准确表征混合气体吸附解析过程中的真实气体效应,建立了页岩气壁面扩散模型.将模型与现场数据结合,分析表明:吸附位点覆盖率与气藏压力呈正向关系,即随着压力升高,吸附厚度平均值增大.在现场实践中,应适当进行降压开发,维持壁面吸附气向游离气的转化;对于现场实践而言,注入二氧化碳等分子直径较小的工作气体可有效降低吸附层厚度,进而减小体相气体扩散过程中的堵塞系数,提高页岩气井产能;在矿场对气井产能的评价当中,不考虑实际气体在高压条件下的短程排斥力作用,将导致气井产能预测值偏低.  相似文献   

15.
以河东煤田三交区块煤层气井生产资料为基础,利用煤层气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对煤层气井的生产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并最终确定了两口煤层气井的水文地质参数。利用Ja-cob公式获得了既定水文地质条件下的产气量及产水量的理论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曲线和理论曲线拟合较好,用理论模型进行煤层气井的产能预报是可行的;理论产水量及产气量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压裂的影响,开采初期压裂增强了煤层的渗流能力,使得实际值大于理论值。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表明可用液上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米酒中的痕量挥发份。其平均相对标准偏差<4%。 测定方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场测试中残余气过低和需要快速获取含气量的情况,以残余气预测为重点,总结了现场残余气测试中存在的问题:(1)慢速解吸法测量低煤阶煤层含气量时,残余气量小可能导致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结果或误差偏大;(2)快速解吸法测试煤层气含气量时,粉碎煤样测试残余气的方式可能造成少量煤层气的散失而使残余气结果偏低.分析了残余气比重的影响因素,以描述吸附过程Langmuir公式为依据,首次提出了用于残余气计算的曲线拟合法,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法准确度较高、稳定性高,能够较准确得获得低含气量情况下的残余气,能有效提高现场含气量测试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天然气管道站场中天然气的泄漏扩散对安全生产造成的问题,开展了天然气管道站场中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研究.采用专业软件模拟的方法,使用FLACS进行模拟,设置边界条件进行求解,研究不同风速、不同风向及不同泄漏速率对天然气泄漏扩散的影响,并结合天然气行业相关标准对天然气管道站场内可燃性气体位置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泄漏速...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天然气资源从类型、富集程度、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探明史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储量增长上了3个台阶,集中分布于六大盆地;其次,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海域,其特点为:时代分布老、丰度低、探明程度低、潜力大;第三,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富集在东部、中部和西北部;第四,致密砂岩气有一般致密砂岩气和深盆气两种赋存形式,中国许多盆地具备形成深盆气的条件,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第五,中国海域的南海和东海,陆地的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可能富含天然气水合物;第六,中国众多含油气盆地的地层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溶气资源;最后,泥页岩气、深源气、二氧化碳气和硫化氢气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刘清志  王婷  窦吉芳 《河南科学》2012,(10):1544-1548
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接替资源,且由于独特的形成、富集与分布规律,非常规油气资源并不能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开采.首先对油气资源经济评价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广泛使用的净现值法与实物期权法进行对比,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该案例研究构建以实物期权法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通过对西部某省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应该持有资产以待开发;第一年无论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都选择持有资产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第二年在价格上涨的趋势下,非常规油气资源理应立即开发,如果价格下跌,则继续持有.该案例研究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不同阶段应该选择持有以待开发还是立即开发提供了依据,验证了以实物期权为基础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