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符合国情的、稳定的、多层次、多类别和开放的高职教育类型体系,是基于现实存在的合理内核和发展要求:需要从政策上保障高职教育类型结构的自主性;明确高职教育合理的层次结构;构建“双线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发展体系;加强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衔接和沟通。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式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之间认定和转换的问题,提高学生竞争力,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结合“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参照国内外相关院校在学分认证和转换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岗课赛证”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模式.探索学历课程、课岗课程、课赛课程和课证课程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策略,以“岗课赛证”学分体系融合和优化“双师型”师资培养为保障措施,实现高职教育“岗课赛证”学分认定与转换.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分属不同的教育类型,但二并不是互相割裂、更不是互相排斥的。国际上同一所大学既办高职又办远程教育,或借助远程教育手段举办高职教育已有成功的实践,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尝试和探索。随着世界范围的高职教育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进一步调整,随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教育“立交桥”的建立与完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可以而是也应该很好地进行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定,推动高职教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最近,我们组织部分高职院校,结合各自的办学实践,围绕“产教融合”,对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刊特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玲教授主持了两期“产教融合促进高职科学发展”专题,以飨读者。也热忱地欢迎广大读者关注相关话题,撰文发表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近30年,先后呈现专业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的发展趋势,正处在探索并形成特色高职教育新课程模式的关键时期。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以人格本位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全面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课程改革首先要重视课程改革与开发的方向、理念和机制的有机统一;其次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促进与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再次要大力整合与开发人文素养课程,倡导突出职业素养和人格培育的灵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文章通过对现代园区经济特征及与高职教育发展关系的认识,显现园区经济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分析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困惑,建设性地提出了符合园区经济特征、促进苏州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能力本位”、“人本本位”等教育思想出现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能力本位”教育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时代属性的变化,逐渐被“人本本位”教育思想所取代。正确理解两种教育思想的内涵实质,全面理顺高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诸多方面的关系,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区域、自身条件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也将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职业导向、区域发展、学校特色及学习者个性需要等角度,高职课程设置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课程的目的、内容、类型、结构模式及评价主体等方面,探索高职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方式与途径;在进行高职课程多样化设置过程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出发点,从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融合中的实际问题及对策研究三个方面,阐明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只有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融合、渗透创业教育,才是发展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进程的加快,建筑事业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施工建设,更是融合了多领域的复杂工程。其中一个关键的层面就是建筑工程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系统的分析建筑工程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并相应的提出具体的促进高职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特征及确立课程体系原则的分析,提出了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不同类型课程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改革的必然途径。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单位实施隐性思政教育,而专业思政则是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各类课程及各类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刷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行业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印刷类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解决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探索一种具有印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实质上是一种育人能力,是实现高职院校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力量,是一种以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为导向的课程创生能力。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基于个体活动三要素的“认知+实践+反思评价”能力结构,基于课程系统要素的能力结构,基于课程思政内容的能力结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路径如下:课程本质观重塑是其发展的观念基础,课程思政意识的形成是其发展的自觉心向,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力是其发展的生长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呈现技巧是其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教师自身的师德魅力是其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看,只有处理好创业课程教育与创业实践教育,自上而下的“外组织”与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保障,学校创业教育与家庭创业教育、社会创业教育这五大关系,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衔接是关系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寻求中高职教育的良好衔接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优秀的中职学生(包括实践技能优秀者)提供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对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中高职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分析目前几个常见衔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五年一贯制”的理想形式和“3+2”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韩善仓 《科技信息》2011,(23):40-40,43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渗透高职院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将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一个全新而又紧迫的任务,实现二者的互动,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要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同时确保不让高技能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胁”,普高与高职“两教”融通无疑是较好的选择。构建普高和高职“两教”融通新机制,涉及教育观念、课程、师资、教学、评价等体制性的改革,需要作深层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全面零距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融入企业的文化元素,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时代新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需要将高职“三教”改革纳入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双向互动的循环系统中全盘考虑。从产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院校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分析高职“三教”改革动因,从紧跟时代关注理念、产教融合系统设计、“三教”融通协同推进等三个层面阐释高职“三教”改革的行动逻辑,从校企人员融合、产教内容融合、方法举措创新三个维度提出高职“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为提高“三教”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趋势,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以会计专业为例,探讨面向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CEE”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以及实施保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