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备了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多孔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利用制备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来降解废水溶液中的日落黄(SY),通过研究CoFe2O4-Al2O3材料制备过程中Co2+,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煅烧温度和时长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Co2+,Fe3+和Al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最佳煅烧温度为400 ℃和最佳煅烧时长为3 h. 对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PMS氧化降解含日落黄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不同体系、PMS用量、CoFe2O4-Al2O3材料用量和一些阴离子对日落黄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55 ℃条件下,用0.1 g催化剂和0.125 g PMS能使100 mL质量浓度为0.6 g·L-1的日落黄溶液在3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5%. 同时,碳酸氢根负离子(HCO3-)和硝酸根负离子(NO3-)的加入抑制了日落黄的降解,而Cl-则能促进日落黄的降解. 此外,在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CoFe2O4-Al2O3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日落黄去除效果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松木为模板,使用模板法制备了不同铈锆含量的CexZr1-xO2复合氧化物的催化剂,用于餐饮废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采用BET、SEM对CexZr1-xO2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方法、CeO2的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酯交换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制备的CexZr1-xO2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并有助于催化剂形成多孔道结构.以CexZr1-xO2为催化剂,考察甲醇和餐饮废油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当x=0.5,煅烧温度为600℃时,甲醇与餐饮废油物质的量比为60:1,催化剂用量(基于餐饮废油的质量)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6 h的反应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甲酯收率达到91.1%.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Mo-W-Co高温合金中Al2O3的含量,研究Al2O3对Mo-W-Co高温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球磨、压制成形和真空烧结等工艺制备Mo-W-Co-Al2O3高温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对制备好的合金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l2O3能提高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当wAl2O3为5%时,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真空烧结时,Al2O3在合金中形成了γ-Al2O3相,是影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相.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Al2O3颗粒,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氧化铝铜(Cu-Al2O3)。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仪和涡流计分别测试了Cu-Al2O3的结合能、微观组织、硬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随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Cu-Al2O3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0.084%时,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75.73(HRB)。Cu-Al2O3的导电率随着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084%时为最佳值,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导电率达到69.1% IACS。  相似文献   

6.
针对太湖原水中氨基酸氯化消毒后可能引发的嗅味问题,采用太湖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O3/H2O2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致嗅氨基酸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滤后水中致嗅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1.6%,采用O3/H2O2工艺降解致嗅氨基酸的最佳投量为1.5 mg·L-1 O3和0.06 mM H2O2,去除率91.28%,致嗅氨基酸浓度降至484.62 ng·L-1,加氯消毒后几乎没有致嗅风险。水温10~30℃范围内,O3/H2O2对致嗅氨基酸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H=6~8范围内,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另外,该组合工艺较单独O3/H2O2对溴酸盐的生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松木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不同含量的Al2O3添加到WO3/ZrO2复合氧化物中,采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和NH3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评估其改进结果。将Al2O3/WO3/ZrO2催化剂应用到甲醇与乌桕油(非食用油)的酯交换反应中,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Al2O3质量分数为3%时,生物柴油最高产率达到83.1%。结果表明:添加Al2O3稳定了ZrO2的四方相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孔数量增加;模板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分布均匀,WO3呈高度分散无定型状态;引入Al2O3增加了WO3/ZrO2催化剂的中强酸性,对弱酸性和强酸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掺微量Al2O3和SiO2的BaTiO3的一次烧结工艺,该工艺有效降低了烧结温度.应用电子探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TN-524能谱等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BaTiO3瓷体电阻随Al2O3掺杂量的变化关系及Al在BaTiO3中分布情况等实验事实,表明在BaTiO3烧结过程中Al可能是一种半导化元素,起施主的作用.通过新工艺,得到了性能较好的BaTiO3热敏电阻.  相似文献   

9.
采用柠檬酸盐前驱体法制备纳米ZnFe2O4颗粒,并通过TG-DTA、XRD、TEM和磁性能测试对纳米ZnFe2O4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盐前驱体在500℃×2h煅烧后可得到单一ZnFe2O4相。通过XRD分析,纳米ZnFe2O4晶粒粒径为21nm,与TEM分析结果一致;在300K下测得纳米ZnFe2O4饱和磁化强度为3.5emu/g,剩磁为0.61emu/g,矫顽力为17.508kA/m。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对铸态FeNiMnCr0.75Alxx=0.25,0.5,0.75,原子分数)高熵合金晶体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和MTS万能试验机测试合金的硬度和室温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铸态下,FeNiMnCr0.75Alx高熵合金均由bcc和fcc两种晶体结构的相构成。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中bcc结构的相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导致硬度和压缩屈服强度也随之升高,应变量降低;且Al含量的增加最终也促使合金中无序bcc结构的相逐渐转变为Ni:(Mn+Al)=1:1(原子分数比)型有序bcc结构的相。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表面包覆法制备了纳米Fe2O3-Al2 O3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样品的物相、 粒度和形貌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 α-Fe2O3掺杂降低了Al2O3相变温度, 在900 ℃可以得到稳定的α-Al2O3相.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基片上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掺镧钛酸铋Bi1.6La0.4Ti2O7(BLT)薄膜。研究了其结构、介电性能、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I-V关系曲线和光学带隙。XRD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经500、550、600℃1 h退火后的薄膜的主晶相为烧绿石结构,无杂相生成,600℃时BLT薄膜衍射峰比其他两种温度的强。在1 kHz频率下测得的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为114,3%;129,3%;194,6%。BLT薄膜的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关系曲线表明,BLT薄膜600℃的漏电流比550和500℃稍微减小。通过透射谱分析得到BLT薄膜的光学带隙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均为3.7 eV。这些结果表明制备BLT固溶体薄膜较佳为退火温度600℃,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光电器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与离子导体形成的异质结构可以极大地增强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其两相界面能为离子传输提供较好的通道。以TiO2与Ce0.8Sm0.2O1.9 (samarium doped ceria, SDC)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湿化学法和干混法构造了两种不同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利用湿化学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在550 ℃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761 mW·cm-2,比用干混法制备的SDC-TiO2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简称SDC-TiO2)作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高21%。与SDC-TiO2相比,SDC@TiO2具有更丰富的两相界面。电化学阻抗谱显示,以SDC@TiO2材料作为电解质的电池具有更低的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  相似文献   

14.
用单辊法制备的宽为20 mm,厚为25μm的Fe_(73.5)Co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绕制成外径为40 mm,内径为25 mm的环型磁芯,再将磁芯进行退火处理。分析了合金带材的晶化行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磁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Fe_(73.5)Co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为非晶态,一级起始晶化温度T_(x1)为512.8℃,二级起始晶化温度T_(x2)为671.9℃,当退火温度升高到550℃,在非晶基体中析出Fe(Si)软磁相,形成了非晶和纳米晶双相共存结构。当退火温度低于550℃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磁芯的初始磁导率μ_i和饱和磁感应强度Bs增大,矫顽力Hc减小;当测试频率f和最大磁感应强度Bm不变时,合金磁芯的有效幅值磁导率μ_a增大,比总损耗Ps和交流矫顽力Hc减小;当测试频率f不变时,合金磁芯的电感Ls和品质因数Q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使用2种原料进行PbZr0.52Ti0.48O3的高压合成. 实验结果表明, 以PbO,ZrO2和TiO2(1:0.52∶0.48)为原料, 在1.5 GPa和3.6 GPa压力, 880~1 061 ℃条件下主要形成PbTiO3, ZrO2和Pb三相混合物, 仅在880 ℃附近有少量锆钛酸铅(PZT)相生成. 以Zr0.52Ti0.48O2为B位先驱体, 与PbO混合后进行高压高温合成, 在1.5 GPa, 710~812 ℃条件下形成PbZr0.52Ti0.48O3相, 未发现PbTiO3相. 对高压高温(1.5 GPa, 812 ℃)合成的PbZr0.52Ti0.48O3样品进行变温拉曼测量, 在245 ℃时, 未发生结构相变; 在420 ℃时, 拉曼谱只有177.5,257.7,517 cm-13个峰, 其结构由铁电相转变为立方顺电相, 因此高压合成的PbZr0.52Ti0.48O3居里温度在420 ℃以下.   相似文献   

16.
以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铋(BiFeO3,简称BFO)掺杂的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b(In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简称PIN-PMN-PT)多铁性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钙钛矿结构,电滞回线显示其铁电性良好,剩余极化值(Pr)可达18 μC·cm-2.由于BiFeO3掺杂后,样品电矩减小,氧空位增多,使其铁电畴翻转困难,样品的电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其磁性能随BiFeO3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样品居里温度(Tm)为200℃左右.该材料在电磁学领域有望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多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K2CO3,Li2CO3和TiO2为反应原料合成层状钛酸盐K0.81Li0.27Ti1.73O4过程中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在
1 000~1 200 ℃, 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 ∶n(Li2CO3) ∶n(TiO2)=(0.405~0.42) ∶(0.135~0.165) ∶1.73时, 均可以得到产物K0.81Li0.27Ti1.73O4, 延长反应时间及升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产物的生成; 在1 200 ℃高温条件下, 使用刚玉坩埚为反应容
器时, 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反应温度为1 100 ℃, 反应原料配比为n(K2CO3) ∶n(Li2CO3) ∶n(TiO2)=0.405 ∶0.135 ∶1.73, 反应24 h.  相似文献   

18.
The photoluminescence quenching behaviors of ^5D3-^7Fj and ^5D4-^7Fj (J = 0—6) transitions of Tb^3+ in YBO3:Tb under 130—290 nm excit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both ^5D3-^7Fj and ^5D4-^7Fj transitions of Tb^3+ in YBO3:Tb were mainly dependent on excitation wavelength. Particularly,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5D4-^7Fj transitions of Tb^3+ under 130—290 nm excitat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excitation bands of YBO3:Tb. The quenching concentrations of ^5D3-^7Fj transitions remained at low concentration (2%) under 186—290 nm excitation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energy of incoming excitation photon when excited at 130—186 nm. This dependence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ir excitation mechanisms and quenching pathway in particular excitation regio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实验探究了二硫化钼(MoS2)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与贵金属纳米粒子金(Au)、铂(Pt)的复合基底对于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性检测,采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作为电极,制备出了基于Pt-Au-MoS2-ITO的生物传感器,为H2O2还原性检测的便携性操作打下了基础.实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材料,同时使用循环伏安(CV)法、计时电流法等传统电化学手段表征了传感器电化学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来表征传感器表面形貌.建立了用于H2O2还原检测的、具有高检测限、高灵敏度和宽检测范围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