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枪弹痕迹是典型的立体痕迹,但在传统检验过程中由于设备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痕迹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随着近年来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立体痕迹已经可以数据化,这为新检验方法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了射击弹头弹壳上立体痕迹的三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其进行三维测量及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使用了更多立体痕迹中的信息,同时由于检验过程的全程数字化,在理论上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如果一些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测量检验方法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仿真模型手枪改装成具有杀伤力枪支的结构特点及枪弹痕迹特征,对仿真模型改制手枪的枪支结构和部件进行解剖、测量,通过用不同子弹实弹射击实验进行杀伤力检验;并对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射击后的弹壳、弹头痕迹进行检验。仿真模型手枪改制后的结构特点符合非制式枪支的特征,具有杀伤力;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射击后的弹壳、弹头痕迹特征具有特定性。依据仿真模型改制手枪弹壳、弹头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可作为区分枪种和同一鉴定的依据,对检验该类型枪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通过激光检测提取膛线线形痕迹信号时枪弹痕迹检测精度不高且操作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提取和处理方法。采用多尺度配准、弹性形状度量与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基于多模式弹性驱动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了试件末端位置和姿态参数分布模型,采用孤立森林算法检测信号进行异常处理,利用变尺度形态滤波算法去除非细小特征,引入平方速度函数优化弹性形状度量算法,完成曲线轮廓嵌入层映射;在膛线线形匹配部分,建立了适用于痕迹特征的优化参数共享联结三元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嵌入层相似度计算和最小化三重损失函数训练该网络至收敛;最后进行了不同方法的相似度匹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新方法解决了传统枪弹痕迹检测中面临的精度与操作性问题,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且成本大大降低。在膛线线形痕迹提取中采用多模式弹性驱动自适应控制方法和三元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为枪弹痕迹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一种用于水下枪弹技术研究的新型CCD速度测量系统,详细地探讨了CCD布站方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高速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的实现方法等,分析了该系统测量误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水下枪弹速度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了五四式手枪在射击过程中的磨损对弹头坡线膛痕迹的影响,对3005发弹头上的坡膛痕迹、线膛痕迹的大小、深浅及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痕迹的形成、变化原因、鉴定价值分别进行了论述,并且总结出其变化规律,由此初步掌握了不同手枪在不同使用时期其发射弹头的痕迹变化规律,从而确定了弹头上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为认定发射枪支、串并案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痕迹图像边缘检测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分层图象边缘检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其次在不同尺度的子带图像上进行基于局部区域特征的软阈值滤波。最后再进行小波重构,以提取图像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其它算法提高了痕迹图像边缘的检测精度,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64式、77式手枪和56式步、56式冲各5支,各发射20发子弹,对射击弹头上的坡膛痕迹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数据统计,对坡膛痕迹的出现率、形态、位置等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坡膛痕迹的特定性和稳定性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纸张印刷品的检验中,笔者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特殊痕迹,暂命名为条状痕迹。经查阅有关资料,尚未发现对此种痕迹的报道。为此,笔者对此种痕迹进行了研究。现作以不简要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条状痕迹的具体形态及观察方式。该痕迹位于纸张的光面,由宽窄不同,间距不等、明暗相间的数根线条组成.借用侧光倒视或垂直光正视观察,即清晰可见。二、条状痕迹的形成。为了弄清该痕迹的形成原因,笔者走访了造纸厂技术人员,并到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该痕迹形成于纸张生产的烘干或压光阶段(主要是烘干阶段),源于带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改制、自制枪支检验是枪弹痕迹检验的新问题,其中射钉枪改制枪支的检验便是其中一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和《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的有关规定,检验此新型改制射钉枪是否具备枪支结构和致伤能力,射击自制猎枪弹形成的弹壳痕迹能否用于枪支识别,对弹壳痕迹中击针痕进行检验.得出此新型改制射钉枪属于枪支,射击弹壳上的击针痕能够用于枪支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
弹头表面磨损形貌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对弹头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表面磨损形貌的不规则和随机分布性具有分形特征。应用轮廓仪对不同枪支发射子弹的弹头磨损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并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枪支发射子弹时,造成弹头表面磨损程度不同,其分形维数也不同。因此可将其分形维数作为描述弹头表面磨损程度特征量,会比较有效、方便地分析弹头表面形貌变化的特点,为推断发射子弹枪支提供了依据,也为弹头痕迹的量化检验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刚性步枪弹侵彻人体组织的致伤机理,以弹道明胶作为人体组织的替代物,通过在速度坐标系中分析弹头所受阻力、升力和转动力矩关于攻角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弹道模型.利用镜面反射系统开展了7.62 mm步枪弹和5.80 mm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实验研究,并通过直接线性变换法获得了两种步枪弹侵彻明胶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侧向位移、俯仰角和偏航角.分析研究表明:弹头侵彻明胶的平动和转动均是空间运动;弹道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运动规律;随弹头质量和赤道转动惯量的增加,弹头的能量消耗增加;极转动惯量对弹头的能量消耗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个弹幕游戏效果绚丽与否,主要看对子弹群的运动轨迹安排是否得当,各种子弹样式的搭配是否合理。经过实验对比,构造出运动轨迹模型参数方程来控制直线子弹链、环形子弹链、曲线型子弹链的运动轨迹。此外还设计圆形、星型、泡泡状、直线型(如激光)、方形等不同形状的子弹和不同色彩的花纹,再配合粒子系统和纹理动画来营造动感绚丽效果。应用DirectX9的组件技术实现游戏的快速显示,使游戏场景播放更流畅、更平滑、更生动。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相似度的子弹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子弹识别方法。首先将采集到的子弹图像进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特征点,然后将特征点位置坐标标准化,使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度,以此相似度判定两枚子弹是否是同一枪支发射。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点比较典型,置信度较高,对变形不严重的子弹检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某小口径步枪的超声速弹和亚声速弹进行膛口噪声抑制作用实验研究,分析了2种枪弹根据测点距离枪口的不同位置得到的降噪量,将安装了单腔和多腔消声器的装置与无膛口装置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降噪量随距离变化的规律;针对枪弹单发和连发情况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相应的幅频特性曲线;最后分析了消声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发射子弹过程中,枪管膛线和弹头构成了枪械中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的增加,枪管膛线表面粗糙度增大,它对弹头表面磨损加剧,故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分形维数D也将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而发生变化·根据实测数据得出分形维数D的动态方程,基于摩擦学原理和分形理论,提出了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动态预测分形模型,其动态预测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本文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变化特征来推断枪支的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能气体压裂用无壳弹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效果.解决有壳弹存在的问题.文中给出了所设计的无壳弹的整体结构,设计了点火系统,并对无壳弹中心管进行了抗内压强度校核、抗挤压强度设计、螺纹抗剪切强度校核,最后给出了应用该无壳弹进行的高能气体压裂的实井应用效果情况.应用表明,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已较为成熟,其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风帽材料是影响PTFE/Al含能枪弹侵彻土壤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风帽材料对PTFE/Al含能枪弹侵彻土壤深度的影响,采用弹道枪垂直侵彻土壤的试验方法,设计了单一变量对比试验,在相同枪弹外形、初速及土壤组分情况下,对比分析尼龙、铝合金、钢、PEFE/Al四种风帽材料的PTFE/Al含能枪弹侵彻单位距离所需的能量,获得最大空腔位置与侵彻深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延迟PTFE/Al含能材料激发时间有利提高PTFE/Al枪弹侵彻土壤的深度,采用铝合金风帽材料的PTFE/Al枪弹侵彻单位距离土壤所需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考虑摩擦的平面多刚体系统的冲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经典的多体系统冲击动力学的方法无法在冲击的瞬间计算摩擦力的积分,所以在考虑滑动粘滞、反向及保留经典的近似冲击假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分段分析的方法,得到含摩擦的平面多刚体系统的冲击问题的理论解,即根据冲击的初始条件及几何特性,以及作者提供的公式,可以直接得到冲击后的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20.
微摩擦测试的微力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梁  程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792-1794,1798
论述了一种新的应用于微摩擦测试的微力传感器,这种微力传感器能同时测定微小摩擦力及相应正压力的大小,其独特的悬臂结构消除了多维力传感器普遍关注的耦合问题.正压力和摩擦力的测力原理分别基于应变片法和位移法.标定及静态特性的分析表明,该微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力精度和分辨力,适合于mN级的摩擦测试.摩擦测试实验表明,该微力传感器完全能进行各种润滑膜的微摩擦性能评估测试,从而为微摩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