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矿物光谱识别所使用的光谱参量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稳定性对矿物识别效果影响很大。基于特征谱段峰谷相关系数法,提出了高光谱矿物识别的新算法,建立了提取稳定光谱参量(峰谷位置)的数学模型和操作流程。该算法通过提取矿物参考光谱峰谷的位置,计算矿物特征谱段的峰和谷与待测矿物光谱相应谱段的相关系数,并以此作为比较矿物光谱相似程度的主要依据。以甘肃北山方山口地区拾金坡金矿床为例,研究并比较新算法与典型算法的蚀变矿物识别。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正确识别率为85%,较典型算法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一次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为例,采用二谱线法和多谱线法对通道温度进行了计算.对比所得数据发现,多谱线法可以部分地消除二谱线法中因所选谱线组不同而引起的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利用谱线相对强度进行闪电通道温度研究时,运用多谱线法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在高分子材料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了利用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对二组分混合物进行一次差谱和对三组分混合物进行二次差谱,均得到满意的单一组分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在定性分析中省去了繁琐的分离步骤,大大简化了分析过程,加快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4.
FT—Raman光谱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拉曼光谱的发展过程和在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简述了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相比的优点和FT—Raman光谱与普通激光拉曼光谱相比的优点;着重对国内外FT—Raman光谱在炸药、油漆、染料和颜料、玻璃、纤维、纸张、古字画、古瓷器等的检验鉴定和文字相对书写时间的测定等法庭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与其他方法相比FT—Raman光谱在这些法庭科学领域应用的优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右旋泛酸钠的波谱数据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右旋泛酸钠的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FAB-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氢-氢相关谱(1H-1HCOSY)和NOE去偶谱等进行了报道,对右旋泛酸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谱图解析.  相似文献   

6.
椭圆偏振光谱方法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现有几种椭圆偏振光谱分析方法的现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着重介绍了作者提出的V_(op) -λ谱图表示的方法,其优点是只需直接测得光学参量及其变化规律,而无需对被测对象作出模型假定,光谱图中谱峰能表征表面状态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PM3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所有的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性突变,核酸序列中包含了大量噪声,研究了如何从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问题。定义了关联函数和关联谱,得到了一些关联谱的定理。发现了每一序列的关联谱中存在很多共振峰,类似于原子分子的线状光谱。这些谱线具有标识核苷酸序列的意义。编码序列有强的1/3共振,内含子则没有这条谱线。碱基插入如缺失也会对谱线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U-3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了不同增感条件下AgCl立方体乳剂的光吸收谱。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增感后样片的光吸收谱基本与未增感样片的一致,光谱与化学共同增感后样片的光吸收谱与光谱增感样片类似,在可见光长波波段475~510 nm明显增加了AgCl乳剂对光的吸收,化学增感对卤化银的光吸收没有影响,并且与光谱增感之间不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红外光谱测定了血卟啉和卟啉C在内盐状态及酸比条件下的不同结构,也测定了二嗅血卟啉的红外光谱和在无水二氧六环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其摩尔消光系数. 本文着重研究了卟啉C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及其光辐照的动力学行为,并与血卟啉进行对比,以阐明其自由电子情况;同时也研究了二嗅血卟啉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并与氯化血红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环腺苷酸和腺苷酸在电极上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表面增强激光拉曼光谱方法对环腺苷酸和腺苷酸在银电极和金电极上的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粗糙的银电极和金电极上都可以获得环腺苷酸和腺苷酸的增强拉曼光谱,并探讨了拉曼峰强度与电解电位、电极材料及激光照射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对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金的吸附行为。通过对仪器条件的优化,王水用量,Fe3+用量,酸度以及解脱时间的选择,最终确定了本实验室测定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金的最佳方法。此方法检出限为0.499 ng/ g ,以痕量金分析标准物质GAu-10b和GAu-8a验证,精密度( RSD, n =10)分别为4.98%和30.23%。  相似文献   

13.
刚果(金)南部是中非重要的成矿区带,但此区域的化学探勘查工作程度却很低,笔者在此区域某一矿权区运用化学探勘查方法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在刚果(金)南部运用化探勘查方法找矿尝试的一些经验,为以后在此区域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Role of CO2 in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hillips GN  Evans KA 《Nature》2004,429(6994):860-863
Much of global gold production has come from deposits with uneconomic concentrations of base metals, such as copper, lead and zinc. These 'gold-only' deposits are thought to have formed from hot, aqueous fluids rich in carbon dioxide, but only minor signific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role of the CO2 in the process of gold transport. This is because chemical bonding between gold ions and CO2 species is not strong, and so it is unlikely that CO2 has a direct role in gold transport. An alternative indirect role for CO2 as a weak acid that buffers pH has also appeared unlikely, because previously inferred pH values for such gold-bearing fluids are variable. Here we show that such calculated pH values are unlikely to record conditions of gold transport, and propose that CO2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during gold transport by buffering the fluid in a pH range where elevated gold concentration can be maintained by complexation with reduced sulphur. Our conclusions, which are supported by geochemical modelling, may provide a platform for new gold explor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美国和日本科学家提出的分子振转谱带拟合法测量气体温度的方法做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利用CO基带精细结构中R分支和(或)P分支(|m|=1-27)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了气体温度。其结果与实际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秦岭二台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找矿,通过近年来找矿预测获得的新突破和积累的较新测试资料,对二台子金矿床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和总结,在探讨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矿床所在盆地的容矿岩系发育模式,在矿床成矿作用演化研究中,进一步阐述了矿床形成经历的同生与后生两次成矿作用,分别与秦岭造山带南北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导致被动大陆一侧局部出现伸展断陷式盆地和转入陆内逆冲推覆造山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耦合。  相似文献   

17.
双旗山金矿位于福建省中部"金三角"金矿成矿远景区内,是20世纪90年代闽中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区有利的成矿、控矿构造脆韧性剪切断裂,中晚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以及燕山期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矿区深边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可形成第二找矿空间,并预测了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牛鼻子梁西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特征及矿化期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牛鼻子梁西金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从已查明金矿床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下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了成矿期、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测定了成金阶段部分样品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成矿温度,并阐明了构造对含金石英脉富矿的控制作用,根据地质事实,提出了成矿模式并指明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应用X射线荧光方法测定金的共生元素砷,从而圈定金矿体并推算金品位的前提、方法和地质效果。本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快速、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