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Si W12)为建筑块,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了多酸属-有机配合物[Cu(phen)2]4(Si W12O40)(phen=1,10-邻菲咯啉)(化合物1),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单晶解析数据表明,化合物1为P212121空间群,单元结构中包含1个α-Keggin型的阴离子(Si W12O40)4-和4个阳离子[Cu(phen)2]+,价键计算结果表明,4个2价铜离子均被还原为1价.化合物1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其催化性能优于浓硫酸.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氮唑-1-乙酸(Htza)和1,10-邻菲罗啉(phen)混合配体与三氟甲基磺酸铜(Cu(CF3SO3)2)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得到1个单核Cu(Ⅱ)配合物[Cu(tza)(phen)2]2·(CF3SO3)2·0.5H2O(简称配合物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通过单核阳离子[Cu(tza)(phen)2]2+和CF3SO3-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1,10-邻菲罗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四氮唑杂环与晶格水之间的OH幆N弱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1金属离子的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属炔基氢化物由于同时具有金属炔基和金属氢的结构特性,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探索了锇炔基氢化物OsH(CO)(C≡CTMS)(PPh_3)_3(1)和OsH(CO)_2(C≡CTMS)(PPh_3)_2(2)的反应性.经研究发现,配合物1与一氧化碳的配体取代反应得到了更具稳定性的配合物2.配合物2与三乙胺盐酸盐异构化反应得到了锇乙烯基配合物3.此外,配合物1与不同化学计量的[Cp_2Fe]~+[BF_4]~-/H_2O反应分别单一地生成了配合物4与5.所有产物都得到了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通过对锇炔基氢化物的反应性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结构稳定的锇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u(tzda) (phen)(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phen为邻菲咯啉),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配合物中,与金属中心Cu(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tzda2-配体酸根和1个水分子,2个氮原子则来自同一个1,10-邻菲咯啉分子,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角锥结构.由于tzda2-的桥联作用以及氢键和π-π弱堆积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6 V~ +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三个新型的有机二氟化磷双核铜(Ⅰ)配合物[Cu_2Cl_2(2.5-Me_2PhPF_2)_2]、[Cu_2Cl_2(Ne_2NPF_2)_2]和[Cu_2Cl_2(F_2POCH_2CH_2OPF_2)_2]。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和~(31)P-NMR光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这些配合物的结构中,Cl~(-1)桥联两个Cu(Ⅰ)使其具有桥式结构,配体中的两个P原子分别与两个Cu(Ⅰ),P—Cu(Ⅰ)反馈π键的强度随着和P相联原子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稀土钐、镝金属配合物[Sm(3-Br-4-MBA)_3(phen)(H_2O)]_2(1)和[Dy(3-Br-4-MBA)_3(phen)(H_2O)]_2(2)(其中,3-Br-4-MBA=3-溴-4-甲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结构,具有相同的构型.配合物中的2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4个3-溴-4-甲基苯甲酸,2个1,10-邻菲啰啉与2个水分子参与配位.每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6个氧原子与2个氮原子共同形成了一个8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种新型的二环乙酮草酰二腙(BCO)桥联的双核酮(II)配合物[Cu2(BCO)(ClO4)2L2](ClO4)2,其中L1,10- 洛啉(phen)和5-硝基-1,10-邻菲咯啉(NO2phen),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循环安研究了配合物[Cu2(BCO)(ClO4)2(phen)2](ClO4)2(1)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SCC—EHMO方法研究了3个含桥硫双金属配合物[Fe_2S_2(NO)_1]~(2-)、[(NO)_2FeS_2MoS_2]~(2-)和[Cl_2FeS_2MoS_2]~(2-)的电子结构。根据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级、特征和Mulliken重叠集居等数据,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桥硫及端基配体对形成配合物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多核异金属配合物的一步合成方法及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方法将FeCl_3,CdCl_2·2.5H_2O与4′-(3-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在甲醇溶剂中自组装反应,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包含Fe~Ⅱ,Cd~Ⅱ双金属的六核配合物[Fe(3-pytpy)_2Cd_2Cl_6]_2·2CH_3OH(1)单晶被合成。结论 Fe~Ⅲ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为Fe~Ⅱ,每个Fe~Ⅱ与两个3-pytpy形成[Fe(3-pytpy)_2]~(2+)构建单元,该单元中的两个未配位的氮原子桥联五、六配位的Cd~Ⅱ形成Cd…Fe…Cd三核单元,三核单元再通过双氯桥联成二聚体。配合物通过弱氢键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Keggin型多酸为无机单元,以刚性铁基配合物[Fe(phen)_2(H_2O)]作为修饰的组分,设计合成出具有新型超分子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晶态材料[Fe(phen)_2(H_2O)]_2(NaPMo_4~VMo_8~(VI)O_(40))](phen=1,10-Phenanthroline),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0.947(5)?,b=13.366(5)?,c=13.687(5)?,α=69.148(5)°,β=71.387(5)°,γ=78.449(5)°,V=1765.1(12)?~3。通过单晶X-射线,对该晶态材料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晶态杂化材料是一种新颖的二维超分子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的三价金属铊与配体邻啡咯啉(Phen)和8-羟基喹啉(Oxine)的络合物,并应用多核核磁共振(1H,13C和205Tl)渡谱和振动光谱,系统地对所合成的络合物进行了溶液和固相的表征.204T1核磁共振波谱表明,单配体络合物[T1(phen)] 3+,双配体络合物[T1(phen)2] 3+和三配体络合物[T1(phen)3] 3+以化学平衡的形式存在于二甲基砜(DMSO)和乙腈(CH3CN)溶液中.并在DMSO溶液中,测定了三配体络舍物[T1(phen)3] (ClO4)3 (1)和四配体络舍物ETl(oxine)4] (ClO4)3(2)的1H和13C NMR谱,其自旋-自旋耦合常数(T1(I=1/2)-13C和Tl(I=1/2)-1H)均被观测到.从二维共振谱(13C-1H COSY图谱),四配体络合物FTl(oxine)4] 3+中C-H联结和其复杂的自旋-自旋耦合1H NMR图谱均被明确地归属和指认.紫外-可见光谱表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吸收谱(LMCT)分别为315 nm(ε=1.65×103mol-1·cm-1)(1)和375 nm(ε=7.48×103mol-1·cm-1)(2).由此可见,三价铊与配体邻啡咯啉(Phen)和8-羟基喹啉(Oxine)均都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Cu(C10N2H8)2(H2O)]2{[Cu(C10N2H8)][Cr(OH)6Mo6O18]2}.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69(2)nm,b=3.4591(5)nm,c=1.5088(2)nm,α=90°,β=111.453(2)°,γ=90°,V=7.0771(18)nm3,Z=4,R1=0.0743,ωR2=0.1916.该化合物是一个一维链状化合物,由交替连接的2,2′-联吡啶铜的配合物和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组成.相邻链间通过吡啶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三缺位Keggin多钨氧酸盐前驱体Na_8[α-HAs~VW_9O_(34)]·11H_2O与NiCl_2·6H_2O、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种包含二核镍簇和四核镍簇的有机-无机复合的新型砷钨酸盐(enH_2)_3[Ni_2(H_2O)_(10)][Ni_4(H_2O)_2(α-As~VW_9O_(34))_2]·en·8H_2O,并经IR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1.204 23(19),b=1.258 5(2),c=1.593 8(4) nm,α=97.472(3),β=108.229(3),γ=114.779(2)°,V=1.985 2(7) nm~3,Z=1,D_c=4.589g/cm3,GOOF=1.023,R_1=0.044 3,wR_2=0.113 8.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由3个质子化乙二胺阳离子[enH_2]~(2+)、1个二核镍簇阳离子[Ni_2(H_2O)_(10)]~(4+)、1个四核镍簇取代的夹心型多阴离子[Ni_4(H_2O)_2(α -As~VW_9O_(34))_2]~(10-)、1个游离的乙二胺分子和8个结晶水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与表征[Cu(gly)(phen)Cl]4H2O新的配合物(gly=甘氨酸;phen=1,10-邻菲罗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差动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均苯四甲酸根阴离子(PMTA)为桥联配体,分别端接2,2′-联吡啶(bpy);1,10-邻菲洛啉(phen)和2,9-二甲基-1,10-邻菲洛啉(Me2-phen);合成了3种新的双核铜(Ⅱ)配合物[Cu2(PMTA)(bpy)2](1),[Cu2(PMAT)(phen)2](2)和Cu2(PMTA)(M2-)2](3)。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和解析了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4-300K);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且3种双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二(吡啶-3-甲酸)铅Ⅱ([PbⅡ(C5H4NCOO)2]在密度泛函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显示此化合物具有V型的二配位几何构型.原子电荷分布分析显示,在形成此配合物的过程中,每一个吡啶-3-甲酸根负离子传递了-0.454 177 e电荷给铅离子.电子吸收光谱计算表明,在紫外区域存在两个吸收峰,它们对应于内配体π→π*电子跃迁及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跃迁(LMCT).标题化合物的部分热力学函数值也通过计算得到,并且得到了热力学函数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标题配合物在碱金属卤化物和溴化四烷基铵水溶液中,298.2K时的溶解度,并由此推导出Setchenow系数,还与[Fe(bipy)2(CN)2]和Fe(5NO2-phen)2(CN)2]这两个配合物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三维锰钒配位聚合物Mn2(phen)2(VO3)4(H2O)2在水热的条件下被合成出来,并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面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分析表明,此化合物是三维结构。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标题化合物显示出了有意义的信号,g值为1.997说明分子中V原子呈现 4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19.
在水热条件下,用Cu(Ⅱ)盐与邻菲罗啉(phen)进行反应,得到了三维超分子[Cu2(phen)2(H2O)4]·(SO4)2(化合物1).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4.233(2)nm,b=1.3844(8)nm,c=0.7025(4)nm,β=90.230(7)°,V=4.117(4)n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