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语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英汉互译时,定语、同位语、状语、倒装结构等方面的位置变换,应遵循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习惯。  相似文献   

2.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语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英汉互译时,定语、同位语、状语、倒装结构等方面的位置变换,应遵循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习惯。  相似文献   

3.
英语国家和中国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风格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英汉两种语言则分属印欧和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结构上各有其特点。因此,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是学习英汉互译的关键。本文以《名利场》及其汉译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语法意义,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英汉互译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4.
时芬 《科技信息》2008,(9):292-29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反映出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巧云 《科技信息》2010,(22):139-139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英汉存现句有相似点也有差异之处。本文分别从英汉存现句的结构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探讨英汉存现句的差异性以及英汉存现句之间的互译。  相似文献   

6.
李庆萍 《山西科技》2006,(5):105-106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加之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异同。文章从语篇的角度入手,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差异,目的是使语言工作者认识这些差异,顺应两种语言的结构规范,从而在英汉互译中避免译文晦涩难懂,达到两种语言文化的真正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言异质性及其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词语语义的差异,在英汉互译中语义变化也是难免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韩琴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2):75-76,78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被动语态存在英汉两种语言之中。它们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但也存在着相同的方面。搞清两种语言被动语态的异同,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准确地进行语法分析和英汉互译。本篇着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英汉互译中的四字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的四字结构是汉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在英汉互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色,分析总结了汉语四字结构在英汉互译中的操作特点和方法,并强调翻译要舍形取义,符合各自语言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联想以及社交礼节五个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法、代换法、增词法、意译法和音译法等翻译策略,以求得英汉两种文化的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成了翻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习语背后的特定文化,才能恰当地翻译习语。论文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介绍了一些习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英汉文化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索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当翻译中涉及到文化差异时可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特定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外层"与"内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可以被划分的连续体,时空概念具有开放性、隐喻性、精确性和模糊性.英汉民族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不同,因此各自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化方式也就不同.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得英汉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方式各异,对时空的标识和对时空概念的表达形式不同,译者在进行时空概念和时空关系的转换时,可采用“顺译“、“增补“、“具体化“、“概略化“、“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原文实现等值.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林语堂以各具特色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表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的译坛.他们在翻译的对象选择、直译意译观念及欧化问题等方面,既存在共识更存在分歧.对这些问题的爬梳和比较,以期进一步澄清他们在翻译观上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比较汉语"但是"、"却"和英语"but"的语义异同,探讨了它们互译时的制约条件及英汉两种语言把它们分别归于不同词类系统的原因所在,指出汉语语法论著在解释汉语转折连词以及转折连词和副词连用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转折词用与不用以及用什么转折词所表现出的语气强弱的差异和英语的互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冗余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冗余度的差异及其转换规律,得出结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提高对冗余差异的敏感度,合理处理汉英翻译中的冗余过度和冗余不足,既要有效简化冗余过度,又不应过度补足冗余不足,从而保证翻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高效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2):97-100
英语习语在其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中,为其民族语言特色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烙印。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重要基础。比较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语言、宗教、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原因,翻译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汉、藏语传统翻译思想中也都有不少有关不可译现象的论述。文章立足不可译的内涵界定与原因探析,梳理了汉藏文化中不可译思想的历史脉络,并对两者间的异同从文化差异、产生机制、实施场所、系统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传统角色是隐身。不过译者的隐身是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韦努蒂反传统而推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使译者在译本中“现身”。可是,中外翻译实践表明,韦氏的这种让译者现身的抵抗式翻译也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对译者在文化翻译中所扮演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来看,译者在归化和异化的中间地带的适度现身更能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