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最佳测试条件,该法用于测定废水样品和标准样品中2,4-二甲基胺和2,6-二甲基苯胺,结果令人满意,方法的回收率在96.2~102.8%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讨论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并说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路线对污染的控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提出臭氧氧化法作为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控制污染的方法。为了探求臭氧氧化法处理炼油厂废水的规律和效果,我们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两部分。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对东方红炼油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和浮选池出水进行了单级和多级接触反应柱在不同接触柱高度、不同接触时间下采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以取得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作为炼油厂废水的三级处理,对炼油废水的主要水质指标:酚、油、硫、色、化学需氧量等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方法。不经生物处理而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浮选池出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说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取代生物处理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讨论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并说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路线对污染的控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提出臭氧氧化法作为炼油厂废水深度处理、控制污染的方法。为了探求臭氧氧化法处理炼油厂废水的规律和效果,我们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两部分。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对东方红炼油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和浮选池出水进行了单级和多级接触反应柱在不同接触柱高度、不同接触时间下采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以取得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作为炼油厂废水的三级处理,对炼油废水的主要水质指标:酚、油、硫、色、化学需氧量等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方法。不经生物处理而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浮选池出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说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取代生物处理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进行了臭氧化中间产物分析、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和Ames致突变试验,结果发现臭氧化中间产物有十多种,但尚未发现有致癌物;鱼类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排放后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毒害;Ames致突变试验也为阴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杨青 《科技资讯》2009,(27):128-129
本文选用苯酚作为含酚废水处理的模型化合物,探讨了其臭氧氧化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化学氧化法。臭氧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产生一种具高效氧化作用的中间产物——羟基自由基(OH·)能氧化苯酚。本文对臭氧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检验,并研究静态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臭氧氧化苯酚时,初始pH值是非常显著的因素,O3浓度是显著因素,苯酚浓度是不显著因素,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静态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中苯酚初始浓度随废水条件而定,最好取600mg/L,pH值取11.3,氧气流量取1.6L/min。  相似文献   

6.
臭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察了臭氧化对造纸废水中COD的去除和BOD COD比的影响,通过试验证明臭氧化可以彻底氧化造纸废水中部分有机物质为CO2和H2O,同时也能增加造纸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BOD COD比,而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去除效果也随之增加.根据试验分析,有机物的臭氧化主要由直接反应(D反应)和间接反应(R反应)来完成.在造纸废水中间接反应产生的·OH自由基被CO2-3和HCO-3消耗而弱化,因而废水COD的去除主要是直接反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生化法代替部分臭氧氧化的可能,研究了苊这种分子中含有饱和C-C键的典型性多环芳烃的臭氧氧化过程。使用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观察了氧化过程和中间产物的变化,测定了中间产物水溶液的总有机碳浓度(TOC)和中间产物对活性污泥氧吸收速率(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苊被臭氧降解的同时将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继续反应,但过量的臭氧未实现对有机物的矿化;臭氧氧化改善了苊的可生化性。臭氧不完全氧化结合生物降解,有望成为兼顾经济性与效率的处理废水中苊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水臭氧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松花江滤后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质量浓度臭氧氧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对CODMn的去除能力随臭氧投量增加而增加,但去除率并不是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呈线性增加,说明臭氧氧化存在最佳臭氧投量.臭氧对UV254的去除效果很明显,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在1 m in内对DOC去除效果明显,之后随着臭氧质量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并且臭氧氧化使得一些POC转化为DOC,从而去除率呈现为负值.臭氧氧化难以去除氨氮,较易将有机氮氧化生成氨,从而使得氧化后水中的氨氮有所升高,氨氮去除率呈现负值.臭氧对松花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不完全,对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而且生成的中间产物会阻止臭氧进一步氧化,因此臭氧氧化后再接生物处理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纳米TiO2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吸附法制备了活性炭纳米TiO2催化剂,催化臭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氯乙酸,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臭氧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纳米TiO2臭氧催化氧化法能有效的处理含氯乙酸废水,其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采用运行水量各为1 m3·h-1的两套中试设备,通过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前预加臭氧氧化和预加氯氧化平行对比试验,测定了CODMn、UV254、TOC三种表示有机物含量的替代参数和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对预臭氧化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在原水CODMn为5.56~6.50 mg·L-1情况下,预臭氧化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2.5%,对UV254的去除率比预氯化工艺提高6%;两工艺对TOC的去除率均不高;预臭氧化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差,AOC明显大于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1.
臭氧氧化难降解废水生化性改变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臭氧氧化难降解废水过程划分为生化性改变阶段和有机物去除阶段,并分析了近年来臭氧氧化废水生化性改变阶段的研究成果.发现在有机物去除率较低条件下,废水的污染物质含量,色度,UV254,SUVA和3维荧光光谱等指标变化显著,分析认为引起以上指标变化的原因是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生化性改变阶段废水中主要进行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反应,而非矿化反应.多位研究者GC-MC和分子量分布的实验结果表明,生化性改变阶段废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增加.废水生化性指标和生化处理的相关研究报道进一步证明了生化性改变阶段废水生化性改善的事实.建议在今后研究中,以提高生化性改变阶段臭氧氧化反应效率为重点,破解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含油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去除油田开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缺点,引入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了含油废水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过程,并用自由基反应机理解释了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COD的去除率近90%;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废水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废水COD去除率显著增大;氧化反应对废水的反应级数为1.62,对氧为0.22,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92.2±9.9)kJ.mol-1和(3.53±3.33)×103,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10%之内.此外,在分析综述基础上指出了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两种常用阳离子染料——半菁类的阳离子桃红FG和二氮半菁类的阳离子艳蓝RL在水溶液和染色废水中的臭氧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可达99%以上;就脱色而言,在水溶液中的臭氧化指数分别为2.67和2.85。其废水的COD_(cr)去除率与废水水质有关,COD_(cr)去除率范围为15—40%。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有机废水的污染与水中氧含量有关,因而在治理有机废水的方法中,氧化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不管是生物氧化或自动氧化,催化氧化,其实质都是强制加速氧化,使自然条件下水体中需经长时间氧化而慢慢降解的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UV/O3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本文采用紫外光—臭氧氧化法、单纯紫外光照及单纯臭氧氧化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废水。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照及单独臭氧化对邻苯二甲酸二酯防溶液的TOC去除率很低,紫外光催化臭氧化可加速有机物的矿化。UV/O3较单独臭氧化TOC由单独臭氧化的33%可提高到100%。在同样时间条件下,UV/O3、单独O3、单独UV三者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矿化作用由大至小为:UV/O3、O3、UV。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考察臭氧投加量、酸性大红3R废水初始浓度和投加活性炭对微气泡臭氧氧化过程中脱色率、TOC去除率、pH值以及臭氧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臭氧投加量或降低酸性大红3R废水的初始浓度,酸性大红3R废水的脱色速率和TOC去除速率均有所上升,但臭氧利用率下降。煤质活性炭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能够显著提高酸性大红3R废水的脱色速率和TOC去除速率。臭氧投加量为48.3 mg/min、酸性大红3R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处理效果较好。此条件下,处理30min时脱色率达到100%,处理120min时TOC去除率达到78.0%,TOC去除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15min~(-1),臭氧利用率始终高于99%。而投加5g/L煤质活性炭后,处理15 min后脱色率达到100%,处理120 min时TOC去除率可达到91.2%,TOC去除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提高至0.037min~(-1)。处理过程中出现中间产物小分子有机酸的积累并继续氧化降解,使得废水的pH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可见,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可提高污染物去除速率及臭氧利用率,显著改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建立和验证了草酸氧化降解中的独立反应式.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MnO_2催化剂吸附和MnO_2催化臭氧氧化3个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4%、20.83%和44.44%.MnO_2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0.500 g/L时,COD(草酸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初始COD质量浓度89 mg/L,反应时间1 h)的去除率高达85.87%,由于MnO_2催化O_3产生·OH,MnO_2/O_3体系对模拟草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提高.依据化学计量矩阵方法,验证并确立了草酸氧化降解过程的独立反应式.动力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MnO_2催化臭氧氧化模拟草酸废水COD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  相似文献   

18.
费托合成废水COD高达40~60 g/L,pH低至2~3,必须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才能有效续接生物处理方法。本研究利用氧化铜对模拟费托合成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实验,考察单独臭氧氧化、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投加量、初始COD对模拟费托合成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COD的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OD的定量分析,与分光光度法相比,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COD的精确性比较高;单独氧化铜吸附和单独臭氧氧化对模拟废水COD的去除率为20%~30%;采用氧化铜和臭氧组合工艺,对模拟费托合成废水COD的去除率较高。当COD初始值为1 000 mg/L时,氧化铜投加量为1 g/L,反应120 min后对模拟费托合成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6.62%;随着初始COD浓度的提高,COD的绝对降解量也成比例逐渐增大。CuO/O_3体系氧化机制分析表明,·OH对模拟费托合成废水中小分子有机酸醇的去除发挥了主要作用。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氧化铜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模拟费托合成废水COD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性系数高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19.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臭氧的氧化分解机理和臭氧氧化法对水和废水中无机物、难降解有机物、色度的去除,以及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剩余污泥消除和饮用水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催化氧化及臭氧与其他技术联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之中的一个分支,催化臭氧化处理废水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领域.提高催化臭氧化效率的关键之处在于产生大量、持久的活性基团如·OH自由基,但其本质上涉及的是催化剂的选取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在催化臭氧化处理废水技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