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在电测实验基础上,应用工程设计中的一种近似方法——最小二来法并借助微机建立起了钢筋切断机剪切力功的模拟函数曲线,进而分析了该模拟函数曲线的特性.它对钢筋切断机的系列化设计和零件的设计、校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钢筋切断机对钢筋的切断过程中,由于刀片对钢筋的剪切和挤压作用,得到的断口截面多为马蹄形。当用户对断口的截面有特殊要求时,传统刀片将无法加工出该截面。因而本文针对此情形,设计了切断断口为45°夹角的特制斜刀片,为加工特殊用途的钢筋提供了解决方法。同时,通过Solid Works对切断刀片、冲切刀座等零部件进行建模,并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刀片是钢筋切断机剪切棒料的主要零件,长期在大冲击、高载荷下工作,常出现断裂、崩刀、堆积等现象。经过长期的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除了提高刀片的耐磨性,还应从提高刀片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延长刀片的使用寿命着手,根据刀片的使用要求,应是外部硬,心部软,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刀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韩威  王伯平  李龙 《太原科技》2014,(3):106-108
针对钢筋切断机轴瓦的早期失效问题,从轴瓦的失效形式、原因入手分析,提出了避免轴瓦失效的措施及精度合理设计,从而可以提高轴瓦质量,保证钢筋切断机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墙体内水平钢筋最小配筋率与块体、砂浆强度等级、钢种以及竖向压应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正常使用阶段水平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变化范围,与现行规范规定基本吻合;同时提出了设计时墙体呈延性剪切破坏所需的水平钢筋最小配筋率简化计算公式以及水平钢筋用量最省时竖向压应力控制范围,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钢筋调直切断机的切断机构在工作中出现的切断过程不稳定、断口粗糙、扭曲等问题,分析研究切刀刃角的大小对切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钢筋切断原理的分析和钢筋切刀刃角的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钢筋切断模型在不同切刀刃角的情况下受到双切刀冲切时各瞬间的应力应变,通过应力应变确定切刀刃角对飞剪切断效果的影响.结果切刀刃角为70°时,切断过程不稳定,切断效果一般,达到屈服极限的面积较大;切刀刃角为45°时,切断效果较好,达到屈服极限的面积较小,塑性变形也较小;切刀刃角为30°时,切断效果好,切断过程稳定,应力波动小,达到屈服极限的面积小且均匀.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切刀刃角越小,应力集中越小,对钢筋切断机的切断能力要求越小,切断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之一的剪切机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为了进一步合理使用,需要得到详细的剪切力变化趋势、间隙与刀具磨损对剪切力和剪切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软件对乏燃料模拟组件剪切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断裂区单元应力、应变趋势和剪切过程中剪切力的变化曲线.通过建立不同间隙和倒角时单根燃料棒剪切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主副刀间隙和刀具磨损对剪切力和剪切质量的影响.并在乏燃料剪切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为乏燃料剪切机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摆式飞剪剪切过程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连铸板坯在摆式飞剪下的剪切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变形过程中应力场及应变场的变化情况,得出了剪切力-行程曲线,摩擦力、剪刃间隙和剪切速度对最大剪切力影响的一般规律,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筋切断机中偏心轴-连杆机构的接触问题,以GQ40F型钢筋切断机为例,利用Solid Works建立机构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通过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静态接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连杆机构总变形云图、应力云图、静态接触分析云图和前15阶模态振型图。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并分析了连铸板坯在三维热力耦合情况下的剪切过程中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得出了剪切力行程曲线,讨论了摩擦力,剪刃间隙,剪切速度对最大剪切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推导出剪切力计算公式,将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拟结果是正确的,从而说明本文所得的模拟结论可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模拟与爆炸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装药形状对两端开口圆柱钢筒结构变形规律的影响.采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并选用Johnson Cook模型模拟钢筒的动态变形,研究了方形、球形和柱形等不同形状装药对无加固圆柱钢筒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对比实验得到的残余变形测量结果,验证了钢筒计算模型和参数设置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不同长径比柱形装药对混凝土加固圆柱钢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装药量下,结构塑性变形与装药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采用大长径比的装药形状,两端开口圆柱钢筒的环向变形明显增大.在设计防护结构时,必须高度重视装药形状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动态变形规律,利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和二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对12根钢筋混凝土梁的冲击力时程、平均跨中位移变化过程、跨中钢筋的平均应变时程以及裂缝的形成与扩展过程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梁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动态响应过程。研究发现:不同于静态三点弯曲试验的弯曲型破坏,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弯剪型破坏;冲击力峰值明显大于静态加载的承载力峰值,在恒定冲击质量的条件下与冲击高度正相关;钢筋混凝土梁的位移响应过程明显滞后于冲击力的响应时程,挠曲变形所持续的时长约为冲击力作用时长的40~60倍,位移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钢筋是否进入屈服阶段以及维持时长显著影响梁的最大位移以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配筋率的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简支标准梁 (5 5 0mm× 1 5 0mm× 1 5 0mm)进行了等幅疲劳荷载试验研究 ,疲劳试验试件 60根 ,试件配筋率分别为 0 % ,0 2 9% ,0 487% ,0 93 4%和1 946% .这批试件的疲劳破坏形式为 :折断破坏、弯拉破坏和剪压破坏 .针对不同的疲劳破坏形式 ,分析了产生不同破坏形式的原因 ,提出了界限配筋率的概念 .受弯构件适当配置冷轧带肋钢筋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延性 ,而且其疲劳寿命也有显著的提高 .提出了考虑不同配筋率影响的、可供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参考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冲击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态,本文通过Fujikake等进行的混凝土梁冲击试验,校核了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冲击力时程曲线、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和破坏模态的准确性。在已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钢筋锈蚀率对混凝土梁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表明:混凝土构件在冲击作用下导致的混凝土剥落程度随钢筋锈蚀率的增加而增加。各冲击高度下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均表现出弯曲破坏特征。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冲击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落锤冲击高度下,冲击力峰值随钢筋锈蚀率的增大逐渐减小,跨中位移随钢筋锈蚀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冲击高度为3.0m时,锈蚀率为30.0%时的冲击力峰值降低到未锈蚀时的17.9%,跨中位移为增加到未锈蚀时的33.3%。  相似文献   

15.
为了节约加筋钢管抗滑桩的建造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在达到相同抗滑效果的同时,对钢筋的布置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工程实例从钢管规格型号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探讨了最优的材料组合和配筋角度,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研究了加筋钢管抗滑桩优化配筋后的受力特征以及钢管、钢筋和混凝土在抵抗滑坡推力过程中的抗剪分担比。结果表明:(1)从理论推导的过程来看,钢管直径和钢管厚度对配筋影响最大,本文所提出最优配筋公式相比较常规圆形抗滑桩配筋公式节约钢材约60%;(2)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加筋钢管抗滑桩配筋之后抗滑能力相比较未配钢筋提高约20%;(3)优化配筋相对于常规配筋滑坡治理效果差距不大,但是节约钢筋约60.37%,更加符合经济效益,说明优化配筋更加符合工程经济价值;(4)优化配筋之后单根钢筋所承受应力比常规配筋提高约50%,将钢筋自身受力特性发挥更加充分。综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节约实际工程的建造成本,具有实际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配筋对混凝土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级轻气炮驱动飞片撞击实验技术,对3种不同配筋率下的钢筋混凝土靶板进行了动力冲击压缩实验,测得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应力-时程曲线. 通过Lagrange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配筋及配筋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强冲击载荷作用下,配筋率的增加提高了整体的抗冲击性能;钢筋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可以不配置抵抗斜截面破坏的横向钢筋。对于不配置横向钢筋的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国内外所进行的研究还较少,至今对于其斜截面抗剪能力尚未能提出较为合理的计算方法。因此,本文通过试验和分析,探讨影响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其斜截面抗剪能力的计算公式,以供今后编制有关规范或规程参考采用。 1试验简介  相似文献   

18.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为计算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软化拉-压杆模型,以钢骨和超高强混凝土为压杆,以钢骨、纵筋、箍筋为拉杆,建立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软化拉-压杆模型,进行了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轴压比和配箍率对计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比在1.2左右,吻合较好,且计算值偏于安全;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计算值增大;随着配箍率的增大,计算值亦增大.所提出的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软化拉-压杆模型很好地反映出轴压比和配箍率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对4组共21根不同剪跨比、不同锈蚀程度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纵向配筋率及剪跨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纵筋、箍筋锈蚀程度的变化,梁会产生弯曲、剪压、剪切-粘结3种不同形态的破坏.针对此现象,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根据现行规范中的分析理念建立了考虑剪跨比、箍筋锈蚀率、纵筋锈蚀率及粘结退化等因素影响的锈蚀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据此再考虑弯剪区的平衡条件,分析讨论得出了试验梁产生破坏形态转变的临界条件和锈蚀混凝土梁构件的综合承载能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锈蚀混凝土梁破坏模式转变的分析模型.据此模型分别以纵筋锈蚀率和箍筋锈蚀率为横、纵轴,考虑剪跨比等因素得出临界曲线划分的破坏形态区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受损钢筋砼简支T梁组合加固后的抗剪性能,通过对四片受损钢筋砼T梁进行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并实施抗剪承载力试验的方法,得到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受剪破坏形态,分析了加载全过程加固钢板、植筋、栓钉的应力变化规律及结合面处的相对滑移。试验结果表明:加固钢板与新浇混凝土连接面处工作性能良好,而新旧混凝土连接面处容易产生开裂,在原梁混凝土表面凿毛以及采用较高的侧向加固钢板都可以使加固后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