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反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有机相中的每个反胶团可提供一个极性中心,其溶解部分水之后形成“水池”。为酶和蛋白质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反胶团体系可以萃取水溶液中的蛋白质,静电作用决定了蛋白质在两相的分配。水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反胶团体系中的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与水溶液体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细胞色素c(cyt-C)为对象,研究了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反胶团法萃取和反萃取cyt-C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的萃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体系及条件,反胶团提取是实现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橙为溶剂化探针,根据其在超临界CO2/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多元体系中的增溶情况,推断在正丁醇作用下,二辛酯琥珀酸磺酸钠(AOT)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在超临界CO2介质中形成了反胶团.反胶团的形成是一个热力学自发过程: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形成反胶团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系熵增加.对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OT,在低温下,熵增加是反胶团形成的主要动力;温度较高时,焓变成为反胶团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十三烷基甲苯磺酸钠在不同浓度下油水体系的胶团形状,发现在临界胶团浓度以上,随浓度的增加,依次自发形成从球状胶团、棒状胶团、层状胶团到反胶束结构的各种聚集体。并用扩散系数数值与直观模拟结果相对应,发现扩散系数能很好地表征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自组装情况。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反胶团萃取中的亲油作用和氢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聚合物反胶团萃取亲水溶质的机理以及聚合物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在比较了聚合物胶团萃取和聚合物反胶团萃取的特性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反胶团萃取的作用机制,指出并实验验证了聚合物与溶质之间存在着亲油作用和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亲油作用在聚合物反胶团萃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聚合物与溶质存在氢键作用时,氢键作用对萃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氢键作用较弱时,溶质的萃取受亲油作用支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的TOMAC(甲基三辛基氯化铵)/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对该反胶团萃取质粒pUT649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等对质粒DNA萃取的影响.当采用1.0%(volume)2-乙基己醇/异辛烷为有机相,TOMAC浓度为40 mmol.L-1,水相初始DNA浓度为25μg.mL-1时,质粒pUT649的萃取率可达90%以上.离子浓度对萃取过程有重要影响,反萃取时通过调节水相中的离子浓度,可以实现DNA和RNA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TOMAC/2-乙基己醇/异辛烷反胶团体系适合于核酸的萃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邻苯二酚紫(PV)为萃取剂,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混合有机溶剂(正己烷:环己醇=9:1)中形成反相微胶团萃取金属离子与邻苯二酚紫(PV)螯合物的条件,探讨了HCl介质中溶液酸度,萃取剂和表面活性的浓度条件对金属离子的反相微胶团分配行为的影响,该体系可用于Zr^4+-Al^3+,Zr^4+-Ge^4+定量萃取分离,初步探讨了反相微胶团萃取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AOT/异辛烷反胶团溶液的反萃取脂肪酶动力学,通过改变水相pH值,离子强度,搅拌速度和反胶团中脂肪酶浓度来测定总质量传质系数。结果表明,传质系数与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有关,而与搅拌速度,反胶团中脂肪酶浓度无关,说明该反萃取过程属于界面控制,进而提出反萃取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酶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两种形式:通过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直接以固态酶的形式悬浮于有机溶剂中.讨论了反胶团(或w/o微乳浊液)系统在酶促反应、选择性提取蛋白质等领域的应用和固态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性质和特点,并展望了这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AOT/异辛烷/磷酸盐油包水型微乳液中,研究了脂肪酶催化椰子油的水解反应.并与聚乙烯醇(PVA)-椰子油乳化液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结构对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微乳液中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7.5,W0=11,T=35℃.微乳液中的酶促反应符合米氏方程.由于微乳液体系中油水比界面很大,酶促反应速率明显高于其在乳化液中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1.
反胶束法制备纳米微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反胶束法制备纳米微粒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反胶束中形成的纳米微粒的几种瓜方式及反胶束“水池”中纳米微粒的表征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反胶束法纳米微粒的影响因素,同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邮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相似文献   

12.
在对酶-表面活性剂超活性和反胶束酶反应器的研究中,表面活性剂对酶催化动力学的影响是定量研究酶活性的关键之一.以α-糜蛋白酶作为模型酶,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N10存在下对醋酸二萘酯的催化水解.由于表面活性剂与酶的弱相互作用,使酶催化动力学发生改变.对酶水解的初始速率进行了讨论,为酶-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定量测量的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W/O法控制合成硫化汞纳米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相胶束体系中,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成功地合成出形状较规则、分布较均匀、粒径在25-45 nm之间类球形的半导体HgS纳米晶。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产物纯度很高,具立方结构。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发现,纳米材料HgS与体相相比发生了显著地“蓝移”。  相似文献   

14.
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短肽具有高效、专一性、易分离等优点。本文对在反胶束中酶促合成短肽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与正丁醇不同配比时的文题内容。结果表明:只有当SDS与正丁醇配比在一定范围内才形成微乳状液;当SDS含量较低时,存在由正胶束经过双连续结构到逆胶束的大片微乳状液区;当SDS含量较高时,正胶束和逆胶束微乳状液之间被液晶相所分割。测定了分相区的部分系线,结果表明:富水相的SDS含量值高于富油相的SDS含量。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已基)羟基丁二酸酯磺酸钠(AHOT),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H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细胞色素C(cyt-C)的性质,并与目前公认的优良的表面活性剂AO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HOT与AOT具有相似的表面活性,AHOT反胶束体系的综合性能优于AOT反胶束体系。  相似文献   

17.
非水相中酶催化葡甘聚糖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生物催化反应制备酯化葡甘聚糖(KGM)衍生物的可能性,并构建了酶催化天然高分子改性的新模式。利用KGM与乙酸乙烯酯在无溶剂体系中的酯交换反应,对8种脂肪酶和5种蛋白酶的催化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考察了以固定化脂肪酶N ovozym 435作生物催化剂时,不同的非水介质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这些酶对该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 c)、甲苯(T o luene)和异辛烷(IOCT)以及其他非水相有机介质,如离子液体N-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 im] [BF4]-和丁二酸二辛基磺酸钠(AOT)/异辛烷反相胶束体系,均有利于脂肪酶N ovozym 435催化的KGM与乙酸乙烯酯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表面活性剂乳液自组装产生模板,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苯胺(ANI)为油相,稀土(Ce-Pr)离子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反胶束微乳液,使稀土粒子均匀分散于油相中,成为热力学稳定的乳液体系,将该乳液插层于有机蒙脱土(MMT)的片层间,加入引发剂单体直接进行原位聚合,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制备出热稳定性良好的新型PANI/Ce(OH)3-Pr2O3/MMT纳米复合材料,该法可以用于三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表面活性剂乳液自组装产生模板,以磺基水杨酸为掺杂剂,苯胺(ANI)为油相,稀土(Ce-Pr)离子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反胶束微乳液,使稀土粒子均匀分散于油相中,成为热力学稳定的乳液体系,将该乳液插层于有机蒙脱土(MMT)的片层间,加入引发剂单体直接进行原位聚合,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制备出热稳定性良好的新型PANI/Ce(OH)3-Pr2O3/MMT纳米复合材料,该法可以用于三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