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种子园技术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用材树种。笔者对杉木种子园建园技术、提高种子园产量和品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理兴 《广东科技》2011,20(22):51-52
裸根苗是在大田中培育,方法简单,育苗成本低,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育苗方法。杉木是南方商品林的主要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速生、经济效益高。培育杉木裸根苗是满足大批量造林所需苗木的主要有效方法。苗木质量对造林成败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如何培育优质杉木裸根苗关键技术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1.杉木基地发展概况杉木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用材林基地造林主要树种之一,它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广、材质优良的特性,是深受广大林农和消费者青睐的优良树种。遂昌县是我国南方集体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332万亩,有林地面积299.44万亩,森林蓄积量729.62万立方米,其中,杉木人工造林面积111.67万亩,348.21万立方米,占全县人工林总面积180.78万亩的61.77%。  相似文献   

4.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造林树种 ,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是南方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机制和生长的气候响应是杉木人工林产量形成和长期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理论保障 ,对指导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在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植物种群生物量增长的理论模型 ,提出了森林自然稀疏过程中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调节规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 ,以山杨、云南松等树种在森林自疏过程中其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森林自疏过程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调节规律模…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源酯酶同工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杉木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广,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在木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杉木种源遗传变异的研究很少。陈岳武等(1980)报道了杉木11个产地的遗传变异。同工酶是衡量林木天然群体中遗传变异有效的方法之一,亦可作为研究树木亲缘关系及起源的一个指标。J-ch·Yang等(1977)研究了从温哥华岛至加利福尼亚一线的花旗松9个产地的酯酶、亮氨酸氨肽酶和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的变异。日本林业试验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赣南地区杉木不炼山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学军  谢昌升 《科技信息》2011,(19):I0395-I0395,I0414
杉木是赣南地区常见的优良速生的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在不炼山的情况下进行杉木的现代营林耕作技术造林试验证明,杉木作为迹地更新树种之一,在以黄红壤为主的立地条件上成活率较高,达到87%以上,与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炼山造林地没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柏又名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也是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具有树干加圆满通直、少节、心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柔、耐腐、不蛀虫、材面不漆而光泽,是建筑、装饰、雕刻的优良用材。同时以其耐旱瘠、耐荫、较抗风、根系发达、穿透土层的能力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建柏生长明显超过杉木,在高海拔山地也可超过马尾松和木荷等优势,当前被选为我省杉木二代更新的替代树种[1,2]。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福建柏中心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桉树作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首选树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但随着社会大规模造林,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造林问题,该文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品种、把好造林环节、加强抚育管理等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加桉树营造林成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邵媛媛 《科技信息》2011,(10):364-364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也是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它高大、美观、根系发达、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油松容器育苗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我们干旱西北地区,容器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桢楠、浙江楠的4年生和5年生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桢楠与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SPAD值)、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和最粗侧枝直径等主要生长因子的差异,为桢楠与浙江楠的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年生林分,采用混交模式对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侧枝轮数和分枝角均有促进作用.对于5年生林分,桢楠和浙江楠以泡桐为混交树种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和分枝角均优于以杉木为混交树种,以湿地松为混交树种时生长最差.在相同混交模式下,桢楠的树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均优于浙江楠,而浙江楠的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粗侧枝直径显著优于桢楠.因此,对于4年生林分,混交造林模式更适合浙江楠的生长.对于5年生林分,泡桐最适合与桢楠和浙江楠混交,湿地松混交的效果最差,杉木介于二者之间.相同混交模式下,浙江楠的长势略优于桢楠,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论述杉木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盛 《广东科技》2014,(3):127-128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树木材质好,生长快。根据日常工作时间,对杉木病虫害种类加以分析,包括对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杉木生理性黄化病、双条杉天牛、杉梢小卷蛾以及白蚁等进行了防治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理兴 《广东科技》2011,(24):76-77
杉木是南方主栽速生用材树种。南方由于营造大量杉木人工纯林,导致了杉木人工林林分质量下降,林地地力衰退,尤其是在多代连载杉木林地上,林地地力衰退问题就更加严重。针对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途径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市石山绿化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州市石山绿化实行分类造林,在不同区域或地段、不同立地类型的石山上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造林.林分主要采用高大乔木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相混交.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采用小密度造林,立地条件差的地段采用大密度造林,种植点用三角形配置.整地采用鱼鳞坑方法进行局部整地.定植以植苗造林为主,辅助进行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造林后进行除草、施肥、灌溉、围截土和截水盘、覆盖、间苗等抚育管理来促进植株迅速生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并适时郁闭.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受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影响,不同地域杉木林的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福建省杉木林样地数据,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179个杉木林样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模型,比较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中心产区杉木林与其他产区杉木林胸径、树高生长差异大,体现在中心产区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结构优于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的不同产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中心产区Richards生长方程参数A=28.539 6,k=0.019 7,即中心产区杉木林的理论最大树高和生长速率大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栽培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义福 《广东科技》2010,19(18):35-37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当今建材工业、造纸工业、化纤工业、松香和松节油化学工业等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7.
巴郎柳,为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于果洛州玛可河流域海拔3400米以下的沟谷林缘,它做为班玛县乡土树种,有着生长快,无病虫害,扦插造林4-5年内能达到退耕还林造林所要求的技术标准。但是在海拔高达3500米的班玛地区,若掌握不好主要技术要点,会使扦插造林的成活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和荒沙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宏  温丽芳 《广东科技》2012,21(11):176+171-176,171
樟子松是我市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农田以及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适合沙地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荒沙造林方面。近年来利用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成功解决了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造林难题。通过对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杨属杨柳科杨属。喜光树种,耐寒、耐热和耐旱性较强,在-20℃的低温和40℃的高温下的仍生长良好。由于其根系发达,抗风力较强,并对叶部病害和烟尘,具有一定抗性,可作厂矿的绿化树种。其造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杉木从花芽分化到种子形成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观察结果: 1.杉木从花芽分化到种子形成约需经过十四个月的时间,其中必须经过越冬。在南京地区杉木花芽通常在八月开始分化,翌年三月底或四月初开花传粉,六月中旬受精,九月胚胎发育完成,十月种子成熟。 2.杉木的小孢子量多质高,成熟期较一致,因此,在花期辅以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杉木种子的质量。 3.杉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裂生多胚与简单多胚两种多胚现象。 文内列有杉木开花结籽时间表(见表1) 杉木是裸子植物。为我国南方特有的主要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树种。杉木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出材量约占全国木材的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因此,系统地搞清楚杉木个体发育的解剖学特征,有利于了解杉木生长发育的特性,从而可为杉木的良种繁育、速生丰产提供必要的植物学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植物学教材积累资料,以供有关林业生产、科研与教学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