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母语知识对目的语习得具有迁移作用。但是写作模式的负迁移,常导致错误出现并给目的语的学习造成困难。本文意在剖析语言迁移现象对写作在语篇方面的影响,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晓丽 《科技信息》2012,(7):413-414
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由已有的语言知识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产生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许多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汉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4.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因而也就有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目的语,而负迁移则会妨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讨论和分析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使教师和学生能在英语的教与学中更好地结合中英文语言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异同,能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创造逼真的英语环境,学会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5.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二语习得,进而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二语习得迁移理论,第二语言学习及使用会受到母语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字、词、句、篇为框架的传统英语写作课程类似于汉语写作课程,导致学习者将汉语写作经验直接用到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频现。笔者结合语言研究理论和教学经验,认为英语写作的最大障碍存在于句子层面,以正确语法为基础的写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增强写作教学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不失为有效英语写作教学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迁移是一种不可否认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二语学习者的脑海中已经存在较为完整的母语语言体系。因此母语的迁移,尤其是负迁移一直是语言研究者和教师关注的方面。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有着明显的母语迁移痕迹,母语负迁移是高中生提高英语写作的主要障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以及前人研究成果,以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为研究课题,探讨了母语负迁移的类型以及产生负迁移的原因。通过分析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学生写作中的典型错误,以期将母语的负迁移减少到最低限度,并寻找更有效的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开篇介绍了迁移的定义、种类及表现,国内外对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如: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及中介语等语言迁移理论的概念、起源等)以及语言迁移理论的意义。随后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程序做了介绍。接下来,本文从形态、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五个层面列举了母语的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对于每种错误,本文都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加以分析,指明产生母语负迁移错误的主要根源,即: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第三章得出教师为减少母语负迁移在教学中的启示:用英语释义词汇,培养英语思维的意识;扩大英语输入,培养英语语感;加强英...  相似文献   

8.
岳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52-152,125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利用语言正向迁移,对于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正确看待,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怡 《科技信息》2012,(15):270-270,287
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语音时会把母语中的音素、声调等迁移到二语当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对淄博方言与英语发音规律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淄博方言在英语辅音、元音、重音和语调方面的干扰,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科技信息》2007,(20):164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的研究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着重讨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并列举英汉两门语言在语音、语序以及写作中的语际共性,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有明 《科技信息》2007,(29):136-137
本文对母语思维和母语知识在L2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消极作用作了详细的梳理和回顾,并着重对目前国内外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母语学习与英语写作的相关性问题所做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概括。同时,分析了在英语写作中产生母语迁移的原因。最后本文强调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并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母语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语言习惯会迁移到目的语的习得中。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现象的发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学生英汉语语言水平的测试基础上,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和英语作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考察学生汉语词汇能力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英语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母语词汇能力有助于二语写作,然后利用大量的实例从词汇语义迁移和词汇搭配迁移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层面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学习总是要涉及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同样,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也会受汉语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母语干扰二语学习、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的研究和关注较多,鲜见涉及母语对二语学习的积极影响的研究。认同汉语水平对英语学习具有正面影响,不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保证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而且对指导英语学习和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语写作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与目标语规则相同时,迁移可为积极的;而当两者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可为消极的。消极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的产生。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学生英语写作中由于母语迁移而造成的失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涉及单句层面,包括词汇、结构、修辞和语气,笔者相应地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毛颖哲 《科技信息》2012,(3):354-355
在二语语言学习中存在负迁移和正迁移。负迁移也被称为干扰,是使用了本族语的语言规则而导致错误或目标语形式的不恰当。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及其他知识经验的迁移影响。本文通过一次诊断考试来讨论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谢壮 《科技信息》2011,(33):387-387
英汉语言的结构不同,给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从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学生在二语习得中写作方面的母语干扰,并指出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教学与学习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任敏 《科技信息》2007,(22):141-142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尤其是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拟从分析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腾瑶  严峻 《科技信息》2010,(20):I0186-I0186,I0188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时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造字构词、词语表达、句式构成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英汉思维在语言上造成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摆脱母语的思维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正确认识并积极克服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