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看,我国体育小镇社会管理存在着社会资本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信任"资本有限、"规范"资本不足、"网络"资本不健全。为进一步提升体育小镇的社会管理能力,推动体育小镇稳定、可持续发展,应以社会资本积累为逻辑起点,发挥社会资本对体育小镇社会管理的导向、纽带和辐射作用,以善治为指导,培育社会认同,促进信任资本发展,形成良好公共精神;以法治为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规范资本供给,形成完善的法治规范;以创新为指导,协调社会组织,健全网络联结机制,形成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税收入管理长期法治缺失,导致非税收入无序膨胀、管理失范、次序混乱,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一大突出问题。因此,从法律层面对非税收入进行规制,把非税收入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来,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从阐释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入手,在分析了法治缺失是我国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混乱重要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税收入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法制化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问题多,情况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主体法律教育、法律自觉性和法律执行力缺失,这些缺失又根源于社会的法的传统精神,即法律文化意识的淡薄或扭曲.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需要提升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主体法律文化意识,以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改变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理念,建设尊重法的传统精神和法律文化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主体法律文化意识和氛围.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多方面探索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原因,并对就如何培养法律信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制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建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有利的法治社会环境,更有赖于法治精神对社会的渗透程度。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最缺撼的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培育,必须构建法治精神的三大要素。法治环境优化,必须健全民主政治、完善市场经济、培育理性文化,改善法律运行环境,并始终坚持以法治精神培育为内在灵魂。法治精神培育与法治环境优化是相互促进、包容共生的关系,在法治建设中,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协同作战,不可有须臾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力的现状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本文指出,完善和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强化执行力度,将对其监管纳入法治轨道,是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不应是弱势群体,国家应当赋予他们平等的公民权。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主因,农民工问题根源在于社会方面的某些不公正。在法治的背景下,依据法治的精神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个案分析我国房地产监管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力的现状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本文指出,完善和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强化执行力度,将对其监管纳入法治轨道,是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究竟什么是法治精神,需要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法治精神是指法治的宗旨或主要意义,是法治所固有的内在品质、品格和品性.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可以概括为良法至上精神、社会主义宪政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秀宏 《奇闻怪事》2009,(8):130-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命题,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立和实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阶段.法治精神主要是指人们经由法治尊严与权威所自觉产生的法治信念、法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习惯和法治感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精神意蕴主要在于实现民主、法治和人权,其中,人的权利是法治精神的最高凝结,是衡量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标尺,也是评价法律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准.主要理由是,法律发展以权利主体为依归,以权利保障为价值目标,其从法律实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体现了这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实施12年之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其本身的规定与制度设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检视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从国家赔偿责任的有限赔偿原则和有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两个方面来谈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缺陷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孙英韬 《科技信息》2012,(27):522-523
社会诚信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理性精神。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市场体制不成熟、法律制度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及道德教育虚化是其主要原因。应采取多种措施重塑社会诚信,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法治化,而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要求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而传统政治文化中道德化法治理念的缺失,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塑造和强化民众对法治的道德化意识,以形成一种以道德为支点的、自发的社会整体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人本主义审视,接着具体分析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和管理活动中人本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危害,进而提出若干建议,以期重塑人本主义的公共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日渐增多,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观念影响、现代法治观念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陈旧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现代大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实践与高等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滞后等。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常见的违法现象主要有实体性违法行为和程序性违法行为两大类。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当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培养现代法治精神和意识、健全高校制度建设和加强高等教育法学的研究和普及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但在我国宪法还没有足够的权威来影响法治。本试图通过分析宪法权威在我国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树立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法治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鹏飞 《科技信息》2009,(20):45-46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深入到高等教育和管理领域中则具体化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和依法管理,这是高校管理适应当代法治社会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法治精神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正当的管理和申诉程序,同时也要重视道德规范的作用,促进法治化管理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网络安全特别是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理论缺失、道德教育建设不足、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的滞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矛盾交织,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创新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社会管理创新是在一定法治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灵魂,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文化在价值目标上有契合之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与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