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太湖湿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0—2019年Landsat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结合近40 a的水文和气象数据,综合最大似然、空间质心模型、小波连续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太湖水生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水位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0 a来太湖水生植被总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大幅增加、又小幅减少的趋势,动态相对指标为217.50%.沉水植物在总植被面积中占比最大,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340.59 km2;浮水植物面积波动较明显,波动范围为1.32%~19.74%;2014年挺水植物面积达到最低值,为13.35 km2,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1980—2019年,太湖水生植被群落空间分布向湖区西北部偏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空间质心整体向湖区西北方向分别移动11.45、25.19、7.01 km,偏移方向分别为北偏西39.74°、6.32°、69.88°.3)近40 a来太湖年均水位呈上升趋势,水位变化的主周期为28 a,经历2次丰枯转换,今后将逐渐进入丰水期;年降雨量、年均温、年日照时间也发生了一定的波动.4)太湖水位周期变化对于水生植被影响较为明显,沉水植物面积与年均水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气象因子与植被面积变化相关性较弱,但是风向对于水生植被迁移影响较大,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太湖水生植被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植被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对于太湖湿地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多水塘湿地系统是我国特有的农业微景观结构,通过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水生植被群落的组成和生物量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水塘湿地系统内共有8种水生植被、5个优势群落,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占多水塘系统总面积的12.6%;水生植被对氮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截留率分别为12.0%和6.7%.  相似文献   

3.
晋江龙湖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5年7月~1996年2月,对龙湖浮游植物定点、定时(每季)进行了采集和研究.共采得定性标本20号,定量标本20号.对其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的季节性变化、群落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种群数量等的初步研究.经鉴定采集所得的浮游藻类计55属109种.年平均值达17.9×104个/L.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研究对龙湖的营养水平及水质污染进行了评价.结论是龙湖已受到中等程度污染,属中营养湖泊.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东山湾、湄洲湾、罗源湾海岸植物分别有223、210、211属.三个港湾植物区系中,热带及亚热带成份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热带海岸植物露兜树(Pandanustectorius)、草海桐(Scaevolasericea)的分布北缘在闽南一带;温带成份较少,反映了海岸带典型生境中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分析历史数据资料和2005~2006年现场调查数据,全面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陆域植被分布面积11.3 km2,常见植物种类22种,以芦苇、菰和青蒿为主;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较高,水生生物生态类型主要以淡水性和趋淡水性为主;在流域污染排放与上游来水水质、重大工程建设与河口咸潮入侵等环境变化背景下,青草沙水源地开发将对库区水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关注水库运营优化、水源保护区划定、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补偿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湖泊气候是因湖泊(包括水库)水体的存在而造成异于周边地区的一种局地性气候。湖泊对周边气候的调节作 用巨大,可改变周边环境的气温和降水量等。湖泊的水域面积和水深在调节气候中起到重要作用,保护湖泊水域面积和水深 与保护其生态环境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植被水分遥感监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水分含量的遥感测定对农、林业和水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植被干旱评估也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叶片尺度上建立400-2500nm的反射率数据与表征叶水分含量的参数,如EWT(等价水厚度)与FMC(叶片相对水分含量)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在冠层水平上,植被水分与光谱指数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R860-R1240)/(R860+R1240)等能较好地反演植被冠层的水分含量.同时,本文对辐射传输模型及其与植被水分指数结合对植被水分反演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从利用高光谱站台辐射传输模型(如PROSPECT等)进行植被水分反演的角度,对植被水分监测进行评述.最后对利用多角度和偏振光技术定量反演植被水分和临测旱情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官少飞 《江西科学》1991,9(1):45-53
江西省位于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境内湖泊水域面积5837km~2.本文列出了江西省湖泊较常见的34科58属112种水生植物名录;阐述了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剖析了江西省湖泊20个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最后列出了湖泊水生植被的10大利用途径,并对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武汉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武汉11个浅水湖泊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共采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软体动物18种、水生昆虫1种、水生寡毛类2种,其他种类1种.优势种群是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水生昆虫类的摇蚊幼虫(Tendipes).底栖动物平均数量变幅在146.63~4045.56个/m^2之间,生物量变幅在14.26~1303.8g/m^2之间.采用理化分析、卡尔森TSI综合营养指数、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数等4种指数对湖泊进行了生态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汤逊湖、东湖、北湖、竹叶海是中富营养型湖泊,南湖、莲花湖、月湖、墨水湖、南太子湖、三角湖和龙阳湖是富营养型甚至重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被作为浅水湖泊的重要组成,其丰度和盖度变化影响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卫星遥感技术是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类群时空监测的有效手段,决策树是目前主流的水生植被遥感分类方法。但决策树中分类特征的阈值大多是通过与影像同步的大量实测样点训练确定,对于缺少实测样点的影像,难以获取准确阈值,成为水生植被类群分布历史重建的瓶颈。基于HJCCD影像数据,获取洪泽湖水生植被类群敏感光谱特征图像的直方图,结合高斯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斯拟合的水生植被遥感分类阈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分类特征的阈值并建立决策树,开展洪泽湖的水生植被类群提取,分类总体精度为84%,Kappa系数为76%.该方法可实现缺少同步实测样点时,水生植被分类特征阈值的准确、自动化计算,为浅水湖泊的水生植被分布的历史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撑,进而可对湖泊高效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湖泊水生态安全的监测,建立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湖泊水生态的变化状况,是保障湖泊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湖泊水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阐述了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湖泊水生态安全中的应用和发展,在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的对策建议,为保障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黄石境内四大主要通江湖泊大冶湖、网湖、海口湖、朱婆湖周边渔民及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讨了4个不同湖泊水质变化及其原因以及渔民的养殖收益变化,调查了不同湖泊渔民和居民对新的水产品种选择取向以及养殖品种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目标湖区水产品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减少,大部分渔民乐意引入新的水产品种,渔民们的养殖收益随着水质变差减少了,开展"灌江纳苗"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铁岭莲花湖湿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自然群落和人工种植群落,它们都对莲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的36个样方进行了湿地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群落分类,并在BioDiversityPro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岭莲花湖湿地共有12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陆生植物群落8种,水生植物群落4种。植物物种多样性在辽河大堤上自然群落中最大,在水中的人工群落中最小,自然群落在大堤上生长最为集中。对莲花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莲花湖及类似湿地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报道云南省路南县长湖水生真菌类群的分布情况.初步调查结果.水生真菌在长湖湖体分布总共有 29属, 32种、 1变种,分属于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优势种类有松花根生壶菌Rhizophydinm pollinis-pini(Braun)zopf,尾细襄霉Leptolegnia caudata de Bary,多卵水霉Saprolegnia ferax(Gruith) Thuret红酵母 Rhodotorula sp.拟青霉 Paecilomyces VariotiBain,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Fres,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  相似文献   

16.
贵州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草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植物57种,包括蕨类植物3种,种子植物55种,分别隶属于23科34属。其中,挺水植物31种,漂浮及浮叶植物10种,沉水植物16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19属,热带分布类型成分6属,温带分布类型9属。该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比较了草海湿地与国内其他3个湖泊的区系相似性,各湖泊与草海相似性系数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理化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近20多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水体污染对其物种组成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水生态安全监测的内涵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的现状,讨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中原地区距今5000-4000年间古环境重建的软体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河南孟津邙山黄土台塬上发现的全新世湖沼沉积保存有丰富的古环境信息。根据其中所含水生、两栖与陆生软体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作者着重讨论了距今5000-4000年间古代湖沼演化的历史,并进一步根据软体动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指出古代湖沼的演化与当时气候的变化一致。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原地区环境演变的历史及华夏文明起源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Sequential samples of a 7.82-m sediment core from Genggahai Lake in the central Gonghe Basin,controlled with 12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14 C dates,have been analysed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s,carbon isotope of bulk organic matter (δ 13 C org),and carbonate content.Plant macrofossils and stem encrustations,derived mainly from the species of P.pectinatus,M.spicatum and Chara spp.,were identified,and they dominated the aquatic plant community of the lake.Alternations of plant macrofossils of Chara spp.and the vascular species reflect the changing productivity of the lake over time.In such a shallow lake,the carbonate content is highly related to photosynthesis of aquatic macrophytes and thus indirectly indicates variations in productivity,consistent with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palaeoproductivity.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 palaeoproductivity history was reconstructed over the past ca.16 ka.The lake was formed or recharged at 15.3 cal ka BP,as indicated by aeolian sand deposits at the core base.A marked increase in palaeoproductivity occurred from 15.3 to 11.6 cal ka BP.Between 11.6 and 9.2 cal ka BP,a sharply increased water-level,modulated probably by the enhanced Asian summer monsoon,might have exceeded the optimum water depth for macrophyte vegetation,causing a marked decline in coverage of aquatic macrophytes and low palaeoproductivity.The palaeoproductivity appeared to be high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eriod from 9.2 to 7.4 cal ka BP,and then decreased at approximately 8.6 cal ka BP.The palaeoproductivity sustained an overall high level between 7.4 and 2.1 cal ka BP,and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2.1 cal ka BP.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Genggahai Lake palaeoproductiv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luctuations of the lake level controlled by the strength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probably indicating changes i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20.
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并从覆盖率、群落结构、植物配比等角度讨论了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的最佳保有生物量。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水生高等植物的消退与过量生长都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和不稳定;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生植物的生物量至少要大于1000g/m2,水生植物的覆盖度要大于30%,除了控制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总体生物量,还应重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之间生物量的合适比例,并需密切注意水生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