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广盐法志·铁志》主要记载了清代乾隆后期至道光年间近50年的两广地区冶铁炉座开设、生铁冶铸、生铁炒炼、生产管理等相关重要历史事项,该志为梳理两广地区清代时期的冶铁面貌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为探索中国古代生铁炼钢技术在两广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线索。清代两广地区的冶铁业开炉政策是不得干碍民田庐墓,冶铁炉座主要有大炉、土炉两种,铁政管理方式主要是官准民营,但区域内的沿海地区与内地对土炉的管理政策有所区别。本文基于《铁志》等文献记载,对广东罗定地区等重点冶炼遗址开展了初步田野调查,并对相关遗物进行了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实验室研究,发现了该地区至迟于清代时期的生铁液态炒炼熟铁工艺遗存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对燕山地带的河北兴隆蓝旗营冶铁遗址、河北滦平东沟冶铁遗址、河北赤城上仓冶铁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对采集的炉渣、炉壁、矿石等进行了实验室分析.通过初步研究发现三处冶铁遗址的性质比较接近,主要技术为生铁冶炼和炒铁,证明燕山地带的辽代居民掌握一定的生铁冶炼技术,并掌握了添加石灰石和白云石等作为助熔剂的技术,但综合冶炼技术不成熟.通过对比发现燕山地带辽代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比较接近,随着遗址所处矿区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初步印证了辽代的统治者对当时冶铁业进行了集中的管理,并且采取就近进行冶炼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3.
"欧洲古代的铸铁大炮是来源于中国的,13世纪前欧洲罕有生铁技术.生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木炭种类繁多,它们的生产和应用,不仅关乎古人的取暖,更关乎古代冶铜、冶铁业的兴起,甚至,还关乎古代墓葬型制、雕塑、制墨等领域的流变以及医药、化妆、生物防治等行业的发展。透过它,可以更清楚地窥见中国古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有关汉代私有兵器的管制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根据文献判断,认为对私有兵器管制非常严格;另一种根据出土实物分析,判断两汉时期私人持有兵器是被当时法律允许的。两种观点互相矛盾,又难以互驳。笔者结合南阳汉画像石所出现的持兵器武士图像的种类、数量及其在两汉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两汉时期南阳当地的冶铁制造状况,推断出汉代对于私有兵器并不是持松懈和无管制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刘晔 《太原科技》2007,(4):26-27
就目前适宜中国发展的各类替代能源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评价,明确了替代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促进替代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它经历了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漫长发展过程,到吐蕃至清朝时期用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各种兵器,使西藏古代"兵器"制作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兵器的广泛使用与相应的制作技术的提高,使西藏古代武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邯郸冶铁业的发展为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的冶铁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文献记载外,在田野考古中还发现了众多战汉冶铁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铁器、铁范、陶范等实物,为邯郸的冶铁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的科学著作,按"科学"与"技术"的何种定义,都不能认其为"经验总结"、"非科学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也应是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验室条件,对原有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了改造,使之可一次进行15g左右镍-稀土系列贮氢合金的真空和充氩气熔炼。并以LaNi_5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加热电压、时间等熔炼工艺及原材料配比进行的研究,表明只有严格控制力。热电压及加热时间,才能获得外观成形良好、内部成分均匀的合金,并确定了真空熔炼及充氦气熔炼的最佳工艺。通过比较当真空度在10 ̄(-4)Torr以上时,真空熔炼比充氩气熔炼更易获得高质量的合金,进行了吸放氢试验、合金结构分析及相图分析,确定了本研究中所用金属钢在合金配方中的最佳加入量为33.1%,所熔炼的LaNi_5合金纯度较高、贮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熔融还原直接冶炼(高)合金钢及低碳铁合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两项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技术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离子炉生产能力及设备投资等。  相似文献   

13.
铬矿熔融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渣碱度、渣中Al2O3含量以及温度对铬矿被固体碳还原反应的影响,得到渣碱度在0.8~1.5的范围内、渣碱度为1.5时,铁液中最终铬含量最高;随着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铬矿的初期反应速率明显降低,但对铁液中的平衡铬含量无明显影响.初期零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6kJ/mol.在确定反应控制环节时,利用了改变界面反应条件这一新方法,结合实验分析得到铬矿的还原是由铬矿在渣中的行为及界面反应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高炉法辅助电炉因地制宜地生产硅锰铁合金,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贫锰矿资源,并有可能提供一个新的高炉铁合金品种。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在一座36m~3的小高炉上进行了工业冶炼试验。试验表明:在高炉上用富氧鼓风冶炼含Si=12—14%的硅锰铁合金,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在我国条件下,经济上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对冶炼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核心业务指标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触发器技术,在数据服务器上实现业务规则.该系统在企业得到应用后调整优化了能源结构,提升了能源效率,管理方向明确化.  相似文献   

16.
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的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熔融还原工艺是钢铁工业的前沿技术之一,铁浴法熔融还原因近似周期性地加料,使得熔渣组成及性质在冶炼过程中具有动态变化特性,熔渣粘度对于冶炼过程有重要影响,熔渣粘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可以对粘度进行快速预测,根据熔渣的离子结构理论及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的特点,建立了熔渣粘度计算的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模型与Georges Urbain提出的建立在二元和三元熔体粘度数据基础上的多元渣系粘度计算模型比较,作者在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更好,与测定的熔融还原渣系粘度比较,计算值与测定值吻合较好,该模型可较好地用于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粘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熔融还原熔体对耐火内衬的侵蚀速度,侵蚀程度和引起内衬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内衬侵蚀的主要因素是熔体与内衬中氧化物间的化学反应,侵蚀最严重的部位是渣铁界面处及渣表面处。铁氧化物浓度越高,侵蚀速度就越高,温度越高,内衬的侵蚀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18.
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主要困难是由钛渣的特殊性质引起的,它们具有脱硫能力低、熔化性温度高以及高温还原变稠等特点,采用质量良好的原料,严格控制生铁含硅,选择适宜的炉渣碱度是解决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两步法熔融还原中煤气的显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对煤气改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气体温度和气体流量下,碳消耗量随着填充床的高度增加(或碳基粒度的减少)而增加,水蒸气消耗量随着填充床高度的增加(或碳基粒度的减少)而减少;COREX终还原炉发生煤气改质后氧化度由0.10降至0.065,HIsmelt熔融还原炉炉顶煤气氧化度由0.625降至0.223,煤气的显热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镁合金短流程合金化熔炼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综述了镁合金短流程熔炼工艺的特点、关键技术以及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提前合金化是该工艺的特点,保护和净化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该工艺已经产业化,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全面产业化需短流程净化技术、熔剂成分与氧化物夹杂反应机制、新型高效环保熔剂的研制、渣液分离技术等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