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早在1914年Edison[1]就发现,在Ni-Cd及Ni-Fe电极正极材料中添加钴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极性能.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钴对Ni(OH)2电极性能的影响主要有[2,3]:增加电极的导电性;提高析氧过电位;提高充电效率.在镍电极中添加...  相似文献   

2.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的循环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粉末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H之间进行;研究了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氧的析出电位均比纯Ni(OH)2的氧的析出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Ni(OH)2使用寿命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微电极孔穴深度,使电极过程不受液相扩散控制,从而提高了电极的充放电电流.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放电峰电流随着循环次数而变化,从而反映出电极的循环性能.在每次循环扫描过程中,充电深度达到75%,能够满足常规检测的要求.对含Co与不含Co两种Ni(OH)2的检测结果说明,Co有利于延长Ni(OH)2的寿命,这一点与已往的结论是相符的.应用这一技术,完成一次测试所需时间不到10h.这种方法对于研究Ni(OH)2掺杂元素对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掺杂球形氢氧化镍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OH)2粉末微电极,认为Ni(OH)2微电极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准可逆过程且电极反应在Ni(OH)2/NiOOH之间进行.研究了在阳极过程中掺杂元素对Ni(OH)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掺Co后比纯Ni(OH)2的扩散系数提高近1倍,而掺Zn后则扩散系数有所降低.掺Co和Zn后Ni(OH)2电极的析氧电位均比纯Ni(OH)2的析氧电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添加剂对粘结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球形Ni(OH)2做为镍电极的活性物质,讨论了电极中加入各种添加剂(如Co、Zn、Ba和Cs等)对涂膏式镍电极活性物质Ni(OH)2利用率、快速放电能力、放电电位、电极膨胀率和氧析出电位等性能的影响。电极中添加CoC,Ni(OH)2利用率大大增加,电极快速放电能力增强,电极反应加逆性变好。电极中添加CoO和一定量的ZnO或Ba(OH)2能够抑制过充电时γ-NiOOH的生成,降低电极膨胀率。  相似文献   

6.
以Ni(NO3)2.6H2O为参照物,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NO3)2/Al2O3的热分解过程发现,无论是在空气气氛还是氮气气氛中,纯Ni(NO3)2.6H2O的分解均是分五步进行的,其中前四步为脱水,后一步是Ni(NO3)2分解为Ni2O3.当Ni(NO3)2负载于Al2O3表面后,其分解情况随载Ni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纯Ni(NO3)2.6H2O相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水杨醛、氨基乙酸、乙酸改性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PODB)配合Ni(Ⅱ),形成PODBd-Ni(Ⅱ),PODBh-Ni(Ⅱ),PODBe-Ni(Ⅱ),PODBa-Ni(Ⅱ)电极。红外光谱显示,Ni(Ⅱ)是由于改性物质和PODB以酰胺的形式结合,从而引入更多的含孤对电子的元素,配合到PODB膜中去的。在HCl溶液中(pH=3),PODBa-Ni(Ⅱ)的配合稳定性最好。掺杂Ni的PODB对O2和抗坏血酸(H2A)有电催化还原和氧化的作用。对H2A的催化氧化属于平行催化机理,电极反应受H2A向电极表面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阴极共沉积Ni(OH)2薄膜在碱淀粉液中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在镍基底上制备Ni(OH)薄膜,循环伏安法在1.0mol.dm^-3KOH溶液中测量了薄膜电极的催化析氧特性,沉积Ni(OH)2的薄膜电极比镍基底增加了20mA.cm^-2的析氧电流。在制膜过程中掺杂7%Ce(V/V)得到的复合氢氧化镍薄膜电极在碱溶液中的析氧电流又增加了约20mA.cm^-2,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分析法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
镍在碱溶液中阳极氧化膜的拉曼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Ni在1mol.L^-1NaOH溶液中阳极氧化膜的性质,结果表明,在电极电位为0.55V时,表面氧化膜为β-NiOOH,在0.3V和-0.4V时,虽然大部分β-NiOOH已被还原成β-Ni(OH)2,但表面的最外层可能是NiO薄层,在电位阶跃的同时,记录表面拉曼光谱光谱的变化,在β-NiOOH膜的阴极还原时,光谱变化缓慢,可以认为,反应起始于β-NiOOH/Ni界面或膜内部,  相似文献   

10.
以Ni(NO3)2·6H2O为参照物,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NO3)2/Al2O3的热分解过程发现,无论是在空气气氛还是氮气气氛中,纯Ni(NO3)2·6H2O的分解均是分五步进行的,其中前四步为脱水,后一步是Ni(NO3)2分解为Ni2O3.当Ni(NO3)2负载于Al2O3表面后,其分解情况随载Ni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纯Ni(NO3)2·6H2O相比,负载后的样品的脱水变得更为容易了.在最终含Ni3%的样品上,分解过程仅有两步:第一步是在较低温度下失水,第二步则是Ni(NO3)2分解为NiO.随着Ni含量的增高,失水又开始分步,并向Ni(NO3)2·6H2O的分解靠近.总的说来,Ni(NO3)2的分解变得容易了,它能在更低温度下分解,分解产物可能包括Ni2O3  相似文献   

11.
接地极电流分布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流接地板和杆塔接地板上电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计算电流分布的一种简化方法.根据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等效性,将接地板等效为有限长的线电荷模型,并由力学平衡计算了模型上的电荷分布,由此得到入地电流沿接地板轴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接地极端部电流密度是中间部位的数倍,倍数随着接地极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并联的垂直接地极,电流分布的不均匀度随着接地板根数的增加而增大,导体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这是导致接地板的利用率低,部分部位过热或过早腐蚀等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石灰浆液荷电喷雾脱硫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脱硫塔内荷电石灰浆液脱硫率的理论计算方法,开展了荷电气液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通过试验用脱硫塔内部荷电喷雾脱硫特点的分析,建立了几何模型、静电场模型和两相流模型,通过商用Fluent6.3计算功能的扩展,获得环状电极静电场分布,进而实现感应静电场与两相流场的耦合计算,分析了浆液荷电条件下的两相流场特性及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分布基本对称于脱硫塔轴线,随着与电极距离的增加场强衰减迅速;浆液滴荷电使射流区外侧卷吸区域加大,浆液滴速度下降,电极附近射流影响区域变短,有利于加强两相接触和SO2吸收,同向并流的荷电脱硫增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把平面介质和点电荷目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利用镜像法研究了平面分层介质对点电荷目标静电场的影响,推算出像电荷在系统中的位置表达式,并根据两种介质中像电荷的电量公式推算出三层介质中像电荷的电量计算表达式.建立了平面介质被动式静电探测系统的物理模型,给出探测电极所在空间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采用"旋转电极"的方法和静电感应原理进行目标探测,确定被动式静电探测器的探测方程,并使用静电计和仿真模型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静电探测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球形电极地面静电探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探测电极和大地介质对目标静电场的影响.将空中静电目标、探测电极和大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利用镜像法建立了空中静电目标的被动式球形电极地面探测系统模型.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得出探测电极低架设有益于提高电极输出信号的结论.由于探测系统模型是迭代的运算式,为便于实际应用,推导出探测系统的简化模型,为后续的对空中静电目标进行定位奠定了基础.经计算分析,简化的系统模型和原探测系统模型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适合于锌 -镍蓄电池使用的电解液组成及添加剂 ;并采用了循环伏安实验技术研究了电解液性质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模拟电池恒流充放电实验对优选出的电解液组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 Ti Cl4 水解法制备 Ti O2 纳米微粒 ,并研究这种微粒形成的纳米晶薄膜电极的瞬态光电流特性 .利用能带模型和循环伏安特性讨论 Ti O2 纳米晶薄膜电极光生电荷的产生及转移动力学规律 .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 MlNi_(3.5)MnCo_(0.4)Al_(0.1)(Mi:富镧混合稀土金属)贮氢电极在 KOH+NaOH 混合电解液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 KOH 电解液中掺入少量的 NaOH,能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降低放电过电位,但使电极的循环充放性能有所下降;同时 NaOH 含量不同对电极的快速放电能力以及电荷保持能力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经不同离子交换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 ,制备成具有高度分散状态的金属炭复合材料。考察了将这些金属炭复合材料作为二次锂离子电池炭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掺杂不同离子的炭电极具有充、放电的不可逆性 ,其充、放电容量也有明显的差别。采用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二次锂离子电池炭电极材料时 ,炭化处理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低温处理样品的充、放电容量反而高于高温处理样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掺杂金属氧化物Fe3O4和Cr2O3贮氢电极MmNi3.5Mn0.4Co0.7Al 0.4(Mm: 混合稀土)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和Cr2O3的掺杂均使贮氢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和充电效率提高,且活化性能得到改善,活化次数减少到3~5次.Cr2O3的掺杂可使贮氢电极的放电过电位减少3.0 mV、快速放电能力(放电电流密度为500 mA*g-1)提高8.1%,同时改善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在同样条件下,Fe3O4的掺杂使电极过电位增大50.2 mV、快速放电能力降低11.6%,并导致电极的电荷保持能力下降.从MmNi3.5Mn0.4Co0.7Al 0.4电极的综合性能考虑,Cr2O3的掺杂对改善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