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集系数是网络的一个重要属性,本文对Gnutella这一典型非结构化P2P网络中的节点聚集系数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节点的聚集系数分布和聚集度-聚集度分布.本文通过对实际网络拓扑的计算分析,得到Gnutella网络中节点聚集系数的分布统计特征.分析表明Gnutella网络中节点的聚集系数满足幂律分布,网络中的高聚集度节点对网络连通性有着重要影响,删除少数高聚集度节点将导致网络不连通.分析表明节点的聚集度-聚集度分布是递增函数,说明Gnutella网络具有聚集度同配性,但并未形成rich-club,说明高聚集度节点均匀分布在整个网络.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P2P网络的资源搜索机制,将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搜索算法和基于超级节点的搜索算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探讨了簇中超级节点失效的应对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资源搜索的有效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SIP协议是当前VolP和IM等多媒体协议的呼叫建立协议。P2P技术提供了分布式的网络架构中通信节点之间得对等通信能力,P2P网络架构经历了集中目录式网络架构、纯P2P网络架构、混合式P2P网络架构和结构化P2P网络架构。通过引入P2P技术,SIP网络的能力可以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结构化P2P覆盖网络的路由算法效率,在DHT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较小路由维护开销获取较大路由长度的路由算法CSSP.定义了简短的常数级别的路由表,用来记录L长度的缓存节点、1单位长度的超级节点、1单位长度的后继节点,并给出了节点加入和离开网络时的路由表维护算法以及超级节点的分布式选举算法.与Chord等典型算法的性能比较分析证明,CSSP算法在路由表维护的复杂度、路由复杂度、容错性以及节点加入和退出时的网络抖动量等性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的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固定的网络拓扑模型,一直都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本文以用户兴趣为出发点,结合了分散式结构化和无结构化的优缺点,在覆盖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eBruijn图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兴趣分组的思想,由超级节点统一管理每个兴趣组,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P2P网络带宽占有量.  相似文献   

6.
P2P与SIP相结合(简称P2P-SIP)的媒体会话与传输机制还没有广泛实际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P2P节点不稳定性以及缺乏完整的P2P-SIP通信结构设计.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SIP和P2P相结合的媒体通信机制,针对加入各节点的异构性,在覆盖网络的组织上采用了分层结构,使用超级节点对整个覆盖网络节点进行管理,并提出了组织分层结构的算法.仿真表明,该机制与现有的P2P系统结构相比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了网络中媒体通信的信息量以及资源定位的时延.  相似文献   

7.
资源搜索是P2P网络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已有的资源搜索方法存在占用网络带宽过多、搜索时延过长,以及由于Peer节点的动态加入和离开导致资源搜索的不稳定性等缺点,在具有超级节点架构P2P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移动Multi-agent的资源搜索方法.该方法通过移动Multi-agent间的协作来完成资源搜索任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移动P2P网络具有高度动态性,但节点的频繁移动影响整个网络的可达性,降低了网络的服务质量.为了维护节点的可达性需要减少节点移动时的切换时延,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超级节点的分层预切换方法HPH.该方法在基于超级节点分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的思想,对节点的域间移动采用预切换机制,解决网络中因节点频繁移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较之传统KaZaA切换方法,HPH方法的切换时延降低了20.5%,丢包率降低了10.2%.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现有P2P内容分发系统模型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Gossip协议的高质量P2P实时分发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改善网络的稳定性,提高网络异构带宽的适应性,并降低全网内各节点间的延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P2P(点对点)对等网络交易中恶意节点对系统信誉的影响并改善网络交易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行为的信任管理模型PBCM-Trust.模型将网络节点按功能分为自治域超级节点层、代理服务器层和上层服务器层3层,以节点成功交易率和评价粒度为评价指标,根据节点行为将节点分为诚实节点、搭便车节点、一般恶意节点、协同恶意节点和策略性恶意节点5类.仿真实验表明模型能有效根据节点行为识别出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并降低其成功交易率,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网络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有的基于“点对点”(peer to peer,P 2P)网络的小额支付协议具有存在中央瓶颈,缺乏负载平衡机制等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充分利用P 2P系统特性的小额支付协议CPay。该协议在系统全部节点形成的集合与具有较高性能的节点子集合间建立动态相容哈希映射,每笔交易都需支付方对应的具有较高性能的节点进行校验,从而确保电子货币的任何非法使用都会被及时检测到。协议有效利用了系统的异构性,并能实现负载均衡,利用随机Petri网对CPay进行建模,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CPay相比此前的研究成果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2.
处于Internet上的主机或处于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协议)之后的主机与网内主机建立对等连接是实现P2P(Peer-To-Peer,点对点)通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穿透NAT的实现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基于UDP协议P2P通信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节点连接模式的P2P节点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对等网络(P2P)技术网络的分布式特点,依据节点在单位时间内连接的目的子网数量(d值)和节点单位时间内连接的目的IP数目与有效连接数目的比值(m值)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连接特性的P2P节点识别算法。P2P节点的d值和m值都明显大于其他节点(如典型的HTTP节点),并存在一个阈值区间,据此可高效识别P2P节点。在清华大学校园网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比当前主流的算法识别效果更好,节点误识别率和丢失率都小于5%。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Super-Peer的对等网络中,由于NAT设备的存在,影响了P2P的TCP连接。在分析目前已有的TCP穿越NAT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基于Super-Peer的对等网络中进行TCP连接的解决方案,保证了Peer之间进行TCP连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IEEE 802.11i协议中身份认证和主密钥协商造成认证时延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P2P Chord技术管理无线局域网(WLAN)内认证信息的认证优化机制.站点在首次接入WLAN时将协商生成的认证信息发布至P2P Chord环中.当站点在接入点(AP)间发生切换时,可从P2P Chord环中查找出相应的认证信息以完成后续的协议交互,无需通过认证服务器重新认证,从而显著降低复杂认证引起的时延.理论推导及实验结果表明:该认证信息管理方案能够降低站点在AP间的切换时延,满足实时应用通信质量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轻认证服务器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单一故障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P2P连接的特征,提出了识别1P2P连接的两个公式组,并结合DPI给出了P2P应用的检测算法。试验表明,利用此检测算法设计实现的P2P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识别各种P2P应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P2P覆盖网构造协议--OSM.节点使用IP地址匹配算法选择邻居节点,优化了应用层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最接近底层物理拓扑结构;对于对等网络视频直播系统的健壮性来说,覆盖网构造中管理节点的退出和恢复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节点的异常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邻居节点失效,保障快速恢复.实验结果表明,OSM协议提高了与底层网络的匹配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增强了节点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8.
Peer-to-Peer(P2P)网络被喻为第三代网络,采用的是点对点分散式网络架,它不需要服务器的中转,使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直接.net是微软公司近年来推出的新的软件开发平台,能简单、方便地构 造P2P应用.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net实现P2P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对等计算(P2P)网络中存在的搭便车、公共悲剧、虚假文件、共谋以及不合作等问题,在分析对等节点类型和设定激励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票券的P2P激励机制,并结合一种新的全局信誉度算法对节点行为进行调控.机制利用hash链技术并参考Payword思想设计了适用于P2P网络分布式支付行为的电子票券,并通过引入惩罚因子实现节点信誉度的评价方法.构建仿真实验环境对基于电子票券和全局信誉度的P2P激励机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和分析结论表明,机制可有效遏制恶意节点,激励对等节点积极的、诚实地持续贡献自己的各种资源和进行协作,促使P2P网络逐渐演变为有序的任务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DHT结构化P2P网络中,节点上存放对象个数的差异性、节点处理能力的异构性以及P2P网络的动态性,使P2P网络出现负载不均衡问题.为此,文中在超立方DHT覆盖网络上构建了基于二叉树的层次化负载均衡模型,用于收集节点的负载和容量信息、生成负载均衡策略和执行负载转移操作.通过应用均衡域的操作模式,P2P网络的负载均衡任务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