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色浪漫》以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对钟跃民等主人公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生动再现了知青生活。而这种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其中,玩笑话语的使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的作品在苦难与救赎、宿命与超越、目的与过程等层面都表现了一定的宗教意识,产生这种意识的根源是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人文精神导引下的独特人生体悟。  相似文献   

3.
不幸的时代背景和充满磨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郁达夫孤独,苦闷、空虚的忧郁情结。这种忧郁情结,交织缠绕在他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悲剧文化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他不仅在悲剧的题材、模式、主题以及悲剧精神等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悲剧文化,还以其自身的经历,独特的认识视角、生存洞察力以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阐释现代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也为人本体生存的真实状况提供了解释的依据,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净化人们的心灵,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北“信天游”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以标签式的风格特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冲击,成为营造叙事和情感的空间、塑造人物性格、加强艺术结构的连贯和完整的特殊符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周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分析,揭示其所发现的蕴藏在乡野和民间粗犷的生命形式、强健的生命毅力和澎湃的生命情感。《等他》以诗性语言的文本展示着作者激情昂扬的生命体验,呼唤我们失落已久的雄性力量,身体力行地质询现代文明,展示生命意力。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丰富的、交互动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对每个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也应是充满学生独特个性的精彩“生成”的,  相似文献   

8.
以“鬼才”之名蜚声 40年代中国文坛的现代作家徐讠于用他独特的浓墨淡彩 ,超拔的奇情至爱 ,穿越汹涌的抗日大潮 ,再现了他心底那个神秘美丽的“乌托邦”,演绎着他灵魂深处的生命悲歌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独特的浪漫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封建儒士,蒲松龄在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暗寓了作者对男女婚恋中理想男性的诉求,这些诉求概而言之可以分为五点.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是造成这种诉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霍桑热衷于浪漫传奇这一独特的小说文体,其短篇小说力作<好男儿布朗>具有明显的浪漫传奇的许多特征,如寓言式人物、探求式主题以及深层的冲突和矛盾,体现了他鲜明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1.
崔瑞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19-21,45
历代人们对潘岳评价不高主要是基于对其“人文不一”的不齿,但并非潘岳的所有作品均有此特点。本文以《关中诗》为例,通过分析作品推演原因:人品低下却有非“谄事”之作;《关中诗》真实反映了作者思想;潘岳之人品低下在当时应如何理解;“人文不一”在潘岳的咏物和非咏物之作中应区别分析,进而得出对潘岳需要重新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素有"中国民间文学之父"美誉的钟敬文先生进行民间文学研究的基础和主要观点,分析他进行民间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对中国民间文艺学产生的重大影响,以期有益于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钟惦棐是性格独特、艺术立场严格、坚守真诚的文人,他对于艺术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性,又使得他似乎不取巧于时代,却成为跨越时代的艺术得道者。他的艺术学说充满了智慧逻辑、艺术人性的真挚、坦诚应世的精神,他的批评文字更是研究艺术的鲜活范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钟嵘在《诗品》中对五言诗作品及作家的评价,认为钟嵘《诗品》主要是以“文质”为诗美标准来品评五言诗歌的,通过对其五言诗的文质观可反观其对四言诗“文约意广”和“文繁意少”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从“寻”、“俄”二字所连接的前后时间跨度进行考索,认为魏收于普泰二年(532年)兼中书侍郎的可能性很大。然后又从“及”字所连接的时间段前后的转换出发,用反证法证明魏收于正光三年(522年)随父赴边时必为16岁。此结论与诸史书中关于魏收于永熙二年(533年)27岁的记载完全一致,从而进一步确证魏收兼中书待郎必于普泰二年(532年)。这不但解决了诸史书中关于魏收26岁兼任中书侍郎的年代之含糊问题,同时也确证了缪钺先生对魏收生于507年的推测。  相似文献   

17.
钟敬文教授关于“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构想的提出 ,自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以充分的理论准备、资料准备和组织准备为前提和基础的。创立中国民俗学派 ,既是钟敬文教授个人经验的总结 ,也是五四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我国民间文艺、民俗学极为广泛的群众性实践的总结。钟敬文“中国民俗学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 ,有不少独创的见解。但一个学派的建设自然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所以 ,有必要从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广泛实践中 ,提炼概括出中国民俗学学派特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的《围城》形象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方鸿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方鸿渐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中西兼备"的皮黄心白"香蕉人"式的矛盾性格,也因此深陷三座"围城"中并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9.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期至今,钟敬文先生以世纪老人的高龄坚持学术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学术成就是以民间文学理论为出发点倡导的“大文学理论”,这既是钟先生与当前文学理论界一批著名学者共同倡导的文化诗学的结晶,也是他以可敬可贵的学术创新精神关注与思考当前中外文学理论的缺失与偏颇而提出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