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模拟硬质合金Co基胶结相的成分制备了二元Co-W、Co-C固溶体的三元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探讨了固溶成分影响比矫顽磁力HSC的规律。结果表明,W和C的固溶可分别提高和降低其HSC,影响程度随固溶度增加而加剧。由于C对HSC的影响较W更为强烈,导致Co-W-C固溶体模拟合金的HSC低于纯Co。  相似文献   

2.
借助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分析技术测定了W-Ni-Co三元系在1100℃时的等混截面.它包含了:3个单相区,即bcc(W),μ-Co7W6和fcc;3个两相区,即bcc(W)+μ-Co7W6,bcc(W)+fcc和fcc十μ-Co7W6;1个三相区,即bcc(w)+fcc+μ-Co7W6.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结构WC-Co硬质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碳化烧结法制取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烧结工艺可制得非均匀结构WC-Co硬质合金,配C量以6.0%~6.1%(质量分数)较好,最佳烧结温度为1420~1450℃,WC-10%Co(质量分数)合金的抗弯强度σbb可达2600~2900MPa,密度ρ为14.4~14.6g/cm3,硬度HRA为88.2~89.9.此外,还可以获得WC<lμm的合金。  相似文献   

4.
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Co及WC-Co硬质合金粘结相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纯Co和Co粘结相从fcc结构向hcp结构的相变过程中,多次热循环效应和应变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但添加稀土元素能够抑制RE-Co和RE-Co粘结相向hcp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乙二胺为配体,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构型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拟化合物:trans-「Co(en)2Cl2)」.Cl,cis-「Co(en)2(NO2)2」.Cl及cis-「Co(en)2(NO2)2」2Sb2(C4H4O6)2.2H2O,并对它们进行了紫外,红外谱图的表征,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了活性检测,活性数据IC50及PI50表明配合物具有抑制O^-2的活性,cis-「Co(en)2(N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有限co-H-复形上同调分解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同调分解中有限CW-复形上的映射所诱导的映射问题及co-H-复形上诱导的co-H-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WC-8Ni合金中添加微量Y2O3制得YNR8新型硬质合金,测试结果表明Y2O3的加入明显提高了WC-8Ni合金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最大提高幅度分别可达50.4%、82.7%,YNR8合金达到并超过YG8(WC-8Co)硬质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对YNR8合金作了显微结构分析,探讨了稀土在WC-8Ni合金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铜基Cu-Co-Cr-Si电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_5Cr_3Si_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_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_5Cr_3Si_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Cu-W系中,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能得到过饱和固溶体,而该系在液、固相状态下完全不互溶,这说明由于机械球磨引起的粒子细化对扩展固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测试了该固溶体的结构,其稳定性用DTA热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Lorentz显微术观察了反应蒸镀的Co-CoO膜的磁畴结构。当垂直各向异性场H_k和磁化强度相对垂直取向比增加时,它的磁畴结构从典型的180°面内畴变成点状畴,后老是单轴垂直磁各向异性介质的一种典型特征。用VSM测量的OR的角度依赖性显示了垂直磁各向异性的Co-CoO膜中存在一定量的面内磁化强度分量。结合对矫顽力H_c,剩磁矫顽力H_(cr)和磁滞损耗W_h的角度依赖性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垂直磁各向异性的Co-CoO膜的反磁化机理是磁矩的涡旋式(Curlingmode)非一致转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XRD分析了YT14硬质合金在常规烧结态和不同淬火温度的热处理态下粘结相的相组成以及WC相和(Ti,W)C固溶体相的微观应力,用EDX技术测定了Co粘结相成份,用TEM大量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淬火处理使W、Ti原于在粘结相中的平均浓度增加,从而改善了粘结相的相组成;部分结晶较完整又有较大尺寸的WC晶粒边缘出现滑移台阶,降低了WC晶粒间的邻接度,减少了粘结相的平均自由程;回火处理降低了WC相和(Ti,W)C相的微观应力,使合金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点弯曲疲劳法,研究了不同粘结相含量以及粘结相成分的硬质合金在两种不同应力比(R=0.1和R=0.5)加载时的疲劳行为,并结合SEM对疲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疲劳断裂过程同时存在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在两种应力比疲劳加载时都发现,增加钴含量,合金的疲劳敏感性先减小后增大,添加Ni和Cr能降低合金的疲劳敏感性.大应力比疲劳加载时,粘结相疲劳断裂过程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增大应力比对合金的疲劳敏感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与晶粒长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复合烧结工艺(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制备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超细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固相烧结阶段,局部微区内的液相烧结使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不同于普通晶粒硬质合金。在此阶段,WC晶粒出现较严重的早期晶粒长大现象,导致合金的收缩占总体收缩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晶粒度不同的2种WC粉末为原料,制备双层硬质合金试样.研究结果表明:在试样的层界面附近,出现过渡显微组织,其WC晶粒度、硬度呈现梯度分布,细晶层一侧的WC晶粒粗化,Co相平均自由程增大,硬度下降;粗晶层一侧的硬度上升;合金两侧的WC颗粒均处于非平衡状态.液相烧结时,界面两侧都有从外界吸入液态钴相以便使WC颗粒达到平衡状态的趋势,由于溶解-析出机制的作用,细晶侧的WC颗粒溶解后通过界面在粗晶侧的WC颗粒上析出,从而使粗晶侧的WC长大并达到平衡状态;与粗晶侧的WC相比,细晶侧的WC颗粒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粗晶侧的液态钴相流向细晶侧,使细晶侧的WC骨架发生重组而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WC-Co硬质合金棒为增强体,采用消失模镶铸工艺制备了硬质合金/高铬铸铁基表层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微观组织和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界面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由于硬质合金表层的熔解和W、C、Co、Fe、Cr等合金元素的扩散,硬质合金与高铬铸铁界面出现了厚度约为800μm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生成了含有W、Co、Fe和Cr元素的碳化物,确保了增强体和基体之间为良好的冶金结合.三体磨料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热处理态和铸态)的6~8倍,这是因为增强体的高硬度及其与基体间的良好冶金结合,使得复合材料在磨损过程中,增强体对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梯度硬质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对其微观结构、使用性能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对表层富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表层富立方相梯度硬质合金以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将成为梯度硬质合金的最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WC-Ti(C, N)-Co梯度硬质合金表面韧性区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WC—Ti(C,N)-Co硬质合金在液相烧结过程中表面韧性区的形成机理。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切削实验研究表面韧性区梯度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N原子与Ti原子之间强烈的热力学耦合作用,N原子和Ti原子在液相烧结过程中朝相反的方向迁移,在合金表面形成缺立方相碳化物的韧性区;与合金内部的WC晶粒相比,韧性区内WC晶粒度更细,晶体取向发生改变;刃口附近前、后刀面的表面韧性区的厚度呈现梯度变化;在合金内部存在环形相结构的立方碳化物;表面韧性区使合金的强度提高,使涂层刀片的抗冲击性能提高1.6倍。  相似文献   

18.
19.
使用一步烧结法制备了表面含脱β层的梯度结构硬质合金,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观察了梯度硬质合金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成分分布情况,分析了脱β层梯度结构合金样品的典型组织及烧结工艺对脱β层梯度硬质合金梯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脱β层的厚度均明显增加,且脱β层的厚度与保温时间的平方根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样的烧结工艺条件下,脱β层的厚度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Ti(C,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以锌熔回收WC-Co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常规硬质合金生产工艺制备出不同Y2O3含量的再生WC-8Co硬质合金。通过激光粒度分析、SEM及EDS等方法研究了粉末的粒度、再生合金的组织及Y2O3在再生合金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Y2O3的添加量为0.4%时,Y2O3可以显著改善再生硬质合金的组织;当Y2O3添加量为1.5%时,其再生硬质合金发生了严重的Y2O3偏聚现象。Y2O3的添加量是影响再生WC-8Co硬质合金组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